
日本建築師隈研吾受邀為逢甲大學設計之「共善樓」於2月16日啟用,以191支不同尺寸的鋼梁組成,具有隈研吾個人特色的飛簷則動用1,100 種尺寸、1,183 片倒吊板,採用4900片檜木格柵。該校董事長高承恕表示,此為逢甲建校以來最大建築案,但他強調,逢甲不需地標建築,該案由2020東京奧運主場館設計者隈研吾打造最適合學生、老師的建築空間,就是標竿建築。
逢甲大學董事長高承恕表示,「共善樓」是提供給師生使用的空間,並浸染生活美學。謝平平攝影
逢甲大學「共善樓」位於水湳新校區的南側,近凱旋七街,佔地5.7公頃,超過新校區的1/3,為二樓設計,樓地板面積114,667平方公尺。內部空間有「生日堂」、大講堂、多功能廳、超過20間教室,周遭則值滿綠樹與花卉。
隈研吾在開幕典禮的演講中表示,「我們一起思考、一起設計、一起完成。」大至鋼梁結構設計,小至教室座椅使用的丹麥吸音布,公共空間的綠樹、花卉由逢甲校友負責,教室內的演講桌則是逢甲大學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所設計、製造,別有特色。
「共善樓」僅有二樓建築,但主結構由 191 支鋼樑組成,每支尺寸皆不相同;1,750 片玻璃帷幕中涵蓋 1,000 種不同規格;4,900 片日檜木格柵則細分為 3,400 種的尺寸變化;最具隈研吾建築特色的飛簷,共有 1,183 片倒吊板中,其中分為 1,100 種不同尺寸。
建築團隊為了忠實呈現隈研吾設計,努力克服材料選擇、結構設計、施工技術的挑戰,該設計案營建工程由麗明營造承接,施工期長達947 天,完工後,充分展現「共善樓」的細節講究。
逢甲大學邀請隈研吾設計之「共善樓」2月16日開幕啟用。逢甲大學提供
逢甲大學在1961年成立,從租用國小教室開始辦學,「六十年前,沒人看好這所大學」,高承恕表示,逢甲大學是私人辦校,一路靠著老師、校友的努力共善,才能走到今天,因此當初在討論「共善樓」的建築定位時,便以「適合學生成長、對環境友善」為主要設計理念。
他強調,逢甲大學的先天條件並不好,「是我們改變了我們自己。」他希望「共善樓」可以成為學生的榜樣,並從中體會生活美學,「人生而不平等,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環境,唯有教育可以改變你自己。」並表示當初定名為「共善」即是此因。
而「共善樓」中的空間「生日堂」之名也引起大家好奇,高承恕表示,學校董事蕭瑞芬對「共善樓」興建貢獻厥偉,取其雙親名字最後一字「生」、「日」為新空間命名,以資紀念。
「共善樓」與中央公園北側的綠美圖、會展中心,互為水湳經貿園區南北亮點,開幕典禮冠蓋雲集,堪稱逢甲大學發展新里程。開幕當日下午,逢甲大學也在此處舉辦AI大師論壇,由美國國家AI科學院院士張真誠、華碩雲端董事長謝明傑、北京清華大學講席教授馬維英、同濟大學副校長暨設計創意學院教授婁永琪同台演講,見證了下一個時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