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回歸 終於讓歐洲「覺醒」

Getty Images
哨子先生

從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歐洲多半選擇觀望、被動配合美國軍援節奏與對俄政策。但隨著川普強勢回歸,接連爆出與澤倫斯基在白宮激烈爭吵、批評歐洲「佔便宜」的言論,終於逼得歐洲集體驚醒——我們的安全,不能再交給海洋另一端的辦公室來決定。

3/27 歐洲各國領袖齊聚巴黎,舉辦「志願者聯盟峰會」討論援烏事宜。然而這場閉門會議,美國完全沒派人參加。法國總統馬克宏說得很白:「即使美國不加入,歐洲也得自己準備好。」 ​ 這句話很可能就是歐洲新時代的起點。

歐盟史上第一次主導防務

歐盟3月發表史上首份《防務白皮書》,提出「重新武裝歐洲」的2030戰備計畫,4年內將投入多達8,000億歐元強化防衛,涵蓋:支援烏克蘭、解決武器供應短缺、建立歐洲本土的軍工體系。

這不只是經費分配或產業政策,更是一場戰略上的轉型:歐盟正式將「防衛自主」納入核心目標,擺脫「防務非歐盟事務」的長期限制,成為軍事規劃的主角之一。

法國出招 核武演習威嚇俄羅斯

作為歐洲唯一擁核國家,以及剛成立的「志願者聯盟」隊長,法國不僅率先提供烏克蘭20億歐元軍援,還在3/25 高調舉行空中核攻擊演習,模擬使用核武飛彈作戰。這樣的訊號已相當強烈:我不僅挺烏克蘭,而且我有核彈可用。

法國總統馬克宏更提出將法國的核保護傘擴大到歐洲盟友,想解決國際間對北約以及民主同盟分裂的擔憂。這種核防務共享的提議,在過去歐洲內部少有人敢碰,如今成為歐盟將面對的正式議題。有專家說,現在已經從「冷戰後時代」進入「戰前時代」,各國都必須繃緊神經。

備戰絕對不是挑釁,而是先壯大自己,才能威嚇敵人。

不只是俄羅斯 歐洲也開始準備面對中國挑戰

防務白皮書裡,歐盟也點名中國,強調中共帶來的制度性挑戰,尤其是解放軍在台海與印太的軍事擴張,並直言「台灣若出事,歐洲必受衝擊」。這句話很重,透露出歐盟現在不只關心俄烏戰爭,更把「台海」視為下一個可能的戰場。

川普的現實主義,終於逼得歐洲也開始面對現實。歐盟防務事務專員庫比柳斯一針見血:「4.5億歐洲人不能只依靠3.4億美國人,來抵擋1.4億俄國人——特別是他們連3,800萬烏克蘭人都搞不定。」

接下來的歐洲,會不會真的靠自己站起來?還是又一次短暫的激情過後,繼續回到過去的慣性?這場硬仗,才剛開始而已。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從瑞士、新加坡看台灣前途
我在文章和電視節目中,最常講到的國家就是美國,當然是希望台灣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在制度層面,盡可能多地向美國學習。但美國畢竟是大國,…
菁英與大眾的對決
許多反對中國民主化的人認為,中國民眾教育程度低落,沒有能力選出「賢人」,不適合採用選舉制度,民眾需要黨政菁英來領導,來替他們做決定。…
華爾街「高薪文化」遭遇衝擊
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華爾街的薪酬體系具有自己的特徵。在總收入中,高階主管、業績出眾的交易員以及銷售經理們的薪水只占很小部分,…
打開貓裏寶盒 來趟鄉間產業小旅行
看過《哈利波特》電影的朋友們,一定對「嘿美」這隻可愛、雪白的貓頭鷹不陌生吧!對哈利忠心耿耿的「嘿美」惹人憐愛,…
成為「頭條新聞」的半島電視台女記者
在發表了400篇在中國的採訪報導後,半島電視台女記者陳嘉韻(英文姓名Melissa Chan),從未想到自己會成為「頭條新聞」──…
父親節一日遊 北中南推薦路線全指南
 每年父親節,都為了要送甚麼禮物,或是上哪間館子煩惱嗎?通常我們與爸爸的感情連結較為隱晦,爸爸的喜好或心情,我們也難以馬上察覺。…
2014年4月 數字看台灣
反黑箱服貿 450,000黑衫軍上凱道 為擴大抗議聲勢,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等人號召反服貿的群眾於3月30日穿著黑衣到凱達格蘭大道靜坐,…
距離最近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第二個「地球」
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日前科學家又搜索到一顆人類適合定居的「地球」,這個新的行星是「沃爾夫1061c」(Wolf-106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