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經驗
談到「投資理財」,一般人大概很難不豎起耳朵。
不過,究竟怎樣才是最好的投資理財方式,應是因人、因時、因地有所不同。職場新鮮人、工廠藍領、高階白領、大公司老闆,不可能都有相同的理財方式。而這一波金融海嘯,也「沖醒」了很多人,原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所謂「高報酬」的投資方式,往往背後都是「高風險」。沒有人能保證經濟景氣會永遠「持續往上攀登高峰」,更何況「金錢遊戲」通常都是玩不得的,即使紐約華爾街的財務金童也不例外。這一波歐美超大金融機構的倒閉風就是明證。
就在這世界經濟局勢「跌到深不可測的谷底」,連花旗銀行股票都一度險成壁紙的「豬羊變色」時代中,聽到有一個縱橫台灣外商銀行圈30年、歷任多家外銀總座的老將,居然多年來「老神在在」地不買股票、基金,只存定存,您一定會驚訝,怎麼可能這麼有「定力」?接著,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多半認為銀行經理級人物,不論外商銀行或本土銀行,應酬個「二攤、三攤」根本是例行公事。然而,聽到就是有這樣的銀行總經理,硬是頂多應酬「一攤」,且數十年如一日的在晚上9點前準時到家,您是否會瞪大了眼睛表示難以置信?
也許,以上還不算甚麼新鮮事。就在這一波金融海嘯讓成百上千美國金融界CEO不再呼風喚雨,甚至灰頭土臉之際,如果知道這位出身本土的外銀總裁,竟能在30年銀行生涯期間,未產生任何不良債權或壞帳,且在總座任內將兩家外商銀行轉虧為盈,恐怕就不得不驚奇萬分了:這是怎麼辦到的?個中有甚麼奧祕?
這位金融界沙場老將,便是在台灣外銀圈享有盛名的荷商安智(ING)銀行前台灣區總裁梁敬思。梁總裁在百忙中接受了本雜誌的獨家專訪,不僅透露了他的「投資祕笈」和生活哲學,對於金融海嘯對台灣的影響等相關問題,也做了全面的評述。相信,梁敬思的行家經驗之談,讀者會有一番領會。
本期如慣例也有一篇「希望故事」推薦給大家。編輯部收到許多讀者的回饋,表示非常喜歡「看古今」欄目中吳雁門校長的專欄。擅長詩文、非常會說故事的吳校長,是一位心理輔導專家。他將多年的輔導諮商經驗,化成嚼之有味文字,每每都能打動人心。這一次,他以慣有的幽默與智慧,化解了一位少年「為愛癡狂」的心結,讓人倍感溫馨。希望讀者會心一笑之餘,從中也能體會到,「換個角度」,你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地看見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