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驚訝古人對音樂作用的高度認識

古人所提倡的禮樂教育,不但不是一種迂腐的過時產物,而且它極可能還有現代未知的高明地方。
古人所提倡的禮樂教育,不但不是一種迂腐的過時產物,而且它極可能還有現代未知的高明地方。
Getty Images
第34期
齊回

已經在恆春舉辦了14年的台灣地下音樂嘉年華「春天吶喊Spring Scream」,係由來自全球數百個地下樂團輪番進行馬拉松式接力演唱,有嘻哈風、地下搖滾、狂放電音等不同樂風,吸引年輕男女狂歡。一開始是由兩名外籍人士Jimmy和Wade創辦,表演者在藍天、大海中盡情地嘶喊,樂迷則隨興地坐在地上、跟著音樂扭動起舞,所有人都恣情於音樂之中。

很多年輕人舉起螢光棒,聞歌起舞,搖棒吶喊,汗水夾雜澎湃思緒盡情搖滾,掀起南台灣音樂高潮。但墾丁音樂祭舞動青春,卻和毒品問題牽扯不清,報載警方有查獲吸食和持有毒品案件。

墾丁音樂祭遭到毒品滲染,許多年輕男女藉著K他命、搖頭丸、大麻等毒品助興,使原本健康的音樂祭日漸走調。年輕人要的就是盡情地嘶喊,喜歡傳唱嘶吼及沙啞式的變腔聲音演唱法,高頻的旋律、快速的節奏。這些現代音樂的現象不禁讓人尋思,音樂只與個人喜好有關嗎?它和人心的變化有無直接關係呢?

音樂能左右人、改變時局

〈易水送別〉的千古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是戰國時代荊軻要去秦國行刺秦王,臨行時,燕國的太子丹及其賓客在易水邊為他踐行,高漸離擊筑聲慷慨激昂,令在場的人無不義憤填膺、血脈賁張;接著,高漸離轉變徵之聲,北風呼號,易水湍急奔流,壯士們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生離死別之際再和以變徵之調,每個送行者都悲從中來涕泗縱橫。音樂能讓人振奮也能讓人悲傷!

而音樂也能使敵人不戰而敗。

項羽和劉邦兩軍交戰於垓下時,項羽軍被包圍,陷於一籌莫展的境地。大將軍韓信為瓦解對方軍心,就叫兵士們唱起了楚歌,因為楚兵大部分離家已久,早就厭倦了連年征戰的日子了。聽到有人唱起了故鄉歌曲,楚軍中有人開始唱和,軍心徹底動搖。

項羽一看大勢已去,無計可施,方才對他的愛妾虞姬唱出千古名句:「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楚歌或許動搖人心,但此歌一出,方才盡洩項羽途窮氣短,回天無力的命運。

於是虞姬回唱道:「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唱完便拔劍自刎而死。後來項羽逃到烏江邊,面對滔滔的江水,仰天長嘆道:「此天亡我,非戰之罪也。」於是拔劍自殺。

聽音樂會受樂音的影響左右,如果將自己投入音樂,更會看到許多。

音樂也有形象

根據《韓詩外傳》記載:孔子訪問衛國時,遇到舊友著名琴師「師襄」。於是,孔子便向他學琴。

一天師襄拿了一首曲子給孔子練習,但未向其說明曲子的內容及曲名。過了十幾天,孔子還在練同一首曲子,師襄就對孔子說:「這一首你已經練了十幾天了,可以換別的曲子練習了!」孔子卻回答:「我雖然已經熟悉它的曲調,但是還沒有摸到它的規律。」

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又說:「你已摸到它的規律了,可以換首曲子練了。」没想到孔子卻仍回答:「我尚未領悟到它的音樂形象呢!」這樣又過了一段時間,一天師襄發現孔子神情莊重,四體通泰,好似變了人樣。這一次不等師襄發問,孔了就說:「我已經體會到音樂形象了,我看到這曲子的形象是有一人個子高高的、皮膚黑黝黝的,目光看起來很深遠,有著一股王者的氣概,我想這首曲子指的人應該非文王莫屬吧!」

師襄聽完,大吃一驚,因為這首曲子正好叫「文王操」,而他事先並未對孔子講過,孔子卻能在練彈一段時間後看到曲中的形象,叫這位大音樂家口服心服。

如果孔子能藉著「文王操」而看見文王的形象,那麼,在恆春吶喊的年輕男女們是沉浸在甚麼樣的音樂形象中?

現代科學針對音樂的研究

有些人也許會感到重金屬或搖滾樂這類音樂很吵雜,並對搖頭吶喊所產生的噪音污染帶有負面印象,而的確,有實驗證明持續不斷的高音可以摧毀老鼠的器官,甚至把老鼠殺死。

美國科學家曾對20種花卉進行了播放音樂對比觀察,結果發現,聽了舒緩、輕鬆音樂長得更為茁壯,發現噪音會使花卉的生長速度平均減慢47%,播放搖滾樂,就可能使某些植物枯萎,甚至死亡。連植物都能聽懂音樂,而且在輕鬆的曲調中成長茁壯。

現代科學研究和實驗證明,音樂對人體可以產生物理共振作用和心理效應作用。音樂聲波的震動能使病變器官發生有益的共振,並糾正病變器官的頻率,使之協調,而達到治病的目的。音樂的節拍、節奏如果配合好,就可調節生理節奏。悠揚、悅耳的旋律可引起人體和諧的同步共振,對人體細胞起到「按摩」作用,促進內分泌和新陳代謝,使人盡快地消除疲勞。

甚麼樣的人聽甚麼樣的音樂

有人對音樂的愛好者作過調查,發現喜愛古典音樂者,在與人的相處上比較和睦;欣賞浪漫派音樂者,其性格較開朗、思想較活躍;而熱衷於嘈雜的現代派音樂者,其與人的關係上經常爭吵不休。

相傳商紂時期有一位音樂家「師延」,他擁有從一個國家流行的音樂及民眾喜歡的音樂中,看出這個國家的興衰的能力。有一回,商紂王嫌棄師延的音樂,說是淡而無味而將他關入牢中,於是他在囚禁中「奏清商、流徵絛角之音」,彈奏清商流徵調角這些清雅的樂曲,然而商紂卻不滿地說:「此乃淳古遠樂,非余可聽悅也。」仍不釋放他,於是師延無可奈何被迫改為彈奏迷魂蕩魄、心神顛倒之曲,「奏迷魂淫魄之曲,以歡修夜之娛」,紂王方才轉怒為喜,免其將受炮烙之刑。

而我們知道商紂是最後一位商朝無道的最後君王。

而後,周代以禮樂治天下,治國者根據人的天性推廣音樂,既滿足百姓感情需要,又完成對人民的教化,引導風俗向正常發展。

為甚麼音樂與時代興衰有關?原來樂器與音樂會傳播人們內心世界,也會反映當時社會特定的文化背景,也反映出了當時人們的內心感受和思想狀態。音樂有很深的內涵,從一個人彈奏的樂曲中可以體會這個人的個性和修養。

古人已明瞭音樂與人體的關係

古人認為五音相應於人的五臟,所以古人可以從人發出的樂音中,辨讀人體內臟機能的強弱,角、徵、宮、商、羽五音,對應於肝、心、脾、肺、腎五臟。

在《史記‧樂書》中記載:「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宮動脾而和正聖,商動肺而和正義,角動肝而和正仁,徵動心而和正禮,羽動腎而和正智。」這與現代科學所研究的「音樂對人體可以產生物理共振作用」,不僅不謀而合,而且更加具體深入。

唐朝白居易,晚年得風疾,他就是以音樂治療人體的活生生例子。其所著〈好聽琴〉云:「本性好絲桐,塵機聞即空;一聲來耳裡,萬事離心中。清暢堪消疾,恬和好養蒙;尤宜聽三樂,安慰白頭翁。」中國古代醫學認為,如果改變外在環境的音律,就會影響內臟的機能而達到療病的功效,因此以音樂治療人體的疾病,可以達到顯著的療效。

那麼,前幾年一位華裔青年孔慶祥以五音不全的歌聲而走紅,他的首張專輯甚至比馬友友、李文的作品更熱賣,當這麼多人去「欣賞」他五音不全的歌聲時,這些人在聆聽的過程中,恐怕非但沒有白居易所有的「清暢堪消疾,恬和好養蒙」,在欣賞的過程中,身體所能產生的物理共振,也只能是五音不全的吧!

這樣看來,古人看待音樂可一點也不比現代人膚淺,古人所提倡的禮樂教育,不但不是一種迂腐的過時產物,而且它極可能還有現代未知的高明地方,所以非常值得現代人也去注重。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現在可以買房子嗎?
1979年底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當時台灣有一些民眾急著辦移民,草草地把房產賣掉變現。有些一時拿不到綠卡的人,就先轉到南美洲的阿根廷或巴西,…
撫臺街洋樓的今與昔
記憶猶新的忠孝橋拆除工程,得以讓北門重見天日。然而與北門也有著同樣歷史淵源的,則是位在延平南路上的撫臺街洋樓。單向道的馬路與小巷,…
北京冬奧會 意外引爆中韓愛恨情仇
北京舉辦冬奧本來是要宣揚國威、營造大國形象,可是弄巧成拙,大外宣不成,反釀「八國聯軍」抗議,並意外化解了日本和韓國的多年恩怨,韓國群情激憤…
台灣第一家訂閱網媒 《有物報告》關鍵啟示錄
在現今網路「滑」時代,一篇專業嚴肅、沒有圖片、動輒八千字的超長文,不僅有人要看,還願意每個月固定花錢買。這不是甚麼天方夜譚,…
全球氣候變遷 每年15萬人遇害
  全球氣候變遷已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影響,小則花期失序、夏冬氣溫失常,大則颱風洪水大雪成災,甚至嚴重傷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誰舞漢家衣裳
「你可曾見我漢家衣裳,她飄舉翩躚像風一樣,卻丟失在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你可曾見我漢家衣裳,她溫柔沉靜像雲一樣,卻巧奪天工出自我的祖先炎黃。…
尊重是和睦相處的前提
這兩天(按:7月9、10日)又一次漢藏討論會在華盛頓DC舉行,我因另有行程而沒去參加。一位關注的朋友來電詢問,就此跟我探討起藏獨、台獨問題…
念故鄉
愈是深層的情感,愈難表達。於我,這種情感是鄉愁,因它跟了我三十年;是對父親的思念,因為有遺憾。 父親去世九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