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得全球用水量大幅增加。
然而,全球性的干旱,人类活动造成对水源严重的污染,
加上不当的水力利用及管理,
造成全球可用水资源的急剧减少……
全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水资源危机!
水权争夺与国家冲突,是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另一个人类问题!布洛克(John Bulloch)与达维斯(Adel Darwish)合着的《水的战争》一书中,提出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来源:「世界上有214个国际河流和湖泊流域,其中155个是两个国家共有的,36个是三个国家共有的,23个是多达十几个国家共有的。」
然而,在这样的情势下,却没有任何法律规定这些国际河流应该如何被分配利用,流域内的国家各自宣称有利用、蓄水、分流甚至污染境内河流的权利,而倒霉的下游国家往往必须承担因上游国家筑坝拦水或污染水源的后果。水资源是如此攸关民生经济,以致于当水资源不足时,各国之间对于水权的争夺便成为冲突及战争的导火线。
近年来,由于人口成长、都市化及各种农、工业蓬勃发展使得全球用水量大幅增加。此外,全球暖化效应导致气候变迁带来全球性的干旱,人类活动造成对水源严重的污染,加上不当的水力利用及管理等等原因,造成可用水资源的急剧减少。
中东抢水 情势严峻
中东因宗教、边界等问题长期处于纷扰之中,而该地区的沙漠气候更使水资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以色列已故总理拉宾曾指出,中东即便其他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单一个水的问题就能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再次引发一场战争。目前中东地区的最有可能发生冲突的国际河流,包括由以色列和叙利亚、约旦共享的约旦河;由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分享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以及流经衣索比亚、苏丹、埃及的尼罗河等。
以色列与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及巴勒斯坦之间,或多或少都有关于水权方面的纠纷,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占领了有中东水塔之称的戈兰高地及约旦河西岸,这几年以色列及叙利亚的谈判中,以色列答应自戈兰高地撤军,却坚持对加利利海的控制权,《经济学人》周刊指出:「叙利亚在加利利海的水权问题,已成为以色列及叙利亚和平协议唯一的绊脚石。」
土耳其在幼发拉底河上建造阿塔图尔克水坝,减少了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流量。叙利亚和伊拉克多次指责土耳其不顾它们的利益,单方面非法利用幼发拉底河的水资源。如1990年,土耳其水利专家为了使阿塔图尔克水坝的水库蓄满水,让幼发拉底河改变了流向,造成叙利亚一个月没水用。而根据土耳其的规划,土耳其最终要在幼发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流域建造21个水坝,一旦全部完工,土耳其将有能力控制叙利亚及伊拉克的主要水源,水资源将成为土耳其可供贩卖的商品。
亚洲国家的水战争
亚洲也面临严重的水权问题及冲突,根据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白佩伊(Chietigj Bajpaee)发表的〈亚洲即将来临的水战争〉(Asia's Coming Water Wars)一文中指出,亚洲有三个地区最有可能发生与水有关的冲突:
一是在中亚,包括里海沿岸五国──即亚塞拜然、伊朗、哈萨克、俄罗斯及土库曼──对里海水权的争议,以及阿姆河和锡尔河上游国家(吉尔吉斯、塔吉克)与下游国家(哈萨克、土库曼、乌兹别克)之间的取水争执。
另一个地区是南亚,包括印度及巴基斯坦对乌拉尔水坝的争议,印度及孟加拉国在法拉卡拦河坝的争议,以及印度和尼泊尔在马卡哈里河协议上的争端。
最后是东南亚地区的湄公河流域六国,柬埔寨、中国、寮国、缅甸、泰国及越南的水坝大战。
这三个区域长久以来一直有着历史仇恨及敌意,内部环境也不稳定,水资源的争议恰恰增强了紧张的情势,这些大河流域又都流经至少5个国家,增加了发生地区性水冲突的可能性。
白佩伊在文中提到,世界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长江的三峡大坝,而忽略了其他中国正在建造或计划中的大型水利工程。中国16%的电力来自水力发电,目前为止中国建造了超过8万5千个水坝,几乎占世界所有水坝的一半数量,超过1千6万的居民因水坝工程被迫迁徙,而这些水利工程无论是在生态冲击的评估方面,或是被迫迁移的居民所应获得的补偿,都缺少公共的参与及检视。
中国计划在云南省湄公河流域接连建造8个水坝,第一个水坝「漫湾水电站」在1996年完工,此工程使下游湄公河三角洲的水道转向,不规律的水量变动,对该区域的地方产业造成损害,包括泰国及柬埔寨的农渔业,及寮国的旅游业。
所有水坝完工后,湄公河的流量将减少一半,7个国家将近2亿人口将受到影响。为了报复,寮国也计划兴建23个水坝,将拦住寮国注入湄公河水量的70%,泰国也兴建4个水坝保留20%的注入量,位在最下游的越南,尽管也专注在水坝的建设,很可能要为这场水坝大战付出最终的代价。
干旱与污染 中国面临水源枯竭
全球暖化效应导致气候变迁带来全球性的干旱,中国大陆过去水量充沛的南方也成为缺水之区。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本来有数千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因为干旱严重,现湖泊水域面积已不足50平方公里。
除了干旱原因外,污染也是造成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广东省由于污染和低效用水以及为香港供水,正面临严重水短缺,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的用水需求能得到满足。
原来就比较缺水的中国北方面临更加严重的水荒,长久以来,包括首都北京在内许多北方城市一直处于水源不足的状况。为解决北方缺水危机问题,中国启动一项耗资60亿美元的浩大工程──南水北调。
中共当局要求在奥运前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东路」干线,调黄河水入京,但遇到重重困难无法如期完成。当前,中共当局又紧急下令完成中部干线──河北石家庄到北京这一段供水工程,从2008年4月开始引水300万立方米到北京。但是,河北的许多水库水位已处于历史最低点,其中多达三分之一的水将通过减少农村用水计划去供应北京,造成原本就有50万人饮水困难的河北省,现在反而成了北京主要供水者的怪现象。
21世纪是水战争的世纪?!
水资源危机已经和全球暖化一齐列入世界重大议程。2000年3月发表的「海牙部长宣言」(The Hague Ministerial Declaration)确认了7项与水相关的挑战,紧接着是「世界水资源评估计划」(World Water Assessment Program)的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提出「从潜在冲突到合作可能」(From Potential Conflict to Cooperation Potential,PC to CP)的计划。
同时间,国际绿十字会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提出「水和平」(Water for Peace)计划,其宗旨在于提高地方当局及公众对于水冲突的警觉及参与性、整合性的管理、促成相关国家的有效对话,使潜在或实际存在的几个冲突区域其紧张的情势降到最低。
世界银行于2002年发起的「世界水论坛」(Water Forum),获得了许多民间组织及私人企业的捐献,同年于摩洛哥阿加迪尔的会议也吸引了学者及政府组织的注意,该组织在订定水价、水利恢复及各种有关水的政策微观及鉅观的影响等方面提供专业的观点及经验。
2006年8月在斯德哥尔摩举办的「世界水周」(World Water Week)及2006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水大会」(World Water Council)都是国际性的水研讨会议,专家们在两次大会中都强调了水管理的重要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水资源项目主任吉尔.博格坎普,在北京接受中国记者访问时也表示:「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危机其实不是水资源的危机,而是水管理和水利用的危机,我们必须更加高效、可持续地使用现有水资源。」
联合国在其公布的《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中也认为,全球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包括水资源浪费严重,许多地方因水管老化渗漏及非法连接,有多达30%到40%的水被白白浪费掉;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开发能力不足;截至2005年,仅有12%的国家制定了完整的水资源管理和节约计划等。而如何做好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运用技术减少农业用水、合理的定价及补贴以避免浪费、加强发展都市用水的循环再利用系统,以及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并研拟缺水国家间水资源的合作利用以解决水权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