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有出讲眷村生活点点滴滴的舞台剧上演,引起了很大回响。舞台剧的制作人是眷村子弟,对战后公眷、军眷在物资贫乏时代人们之间的相处及互动有着深刻的回忆,所以把这些经历过的生命小故事用舞台剧的方式呈现。在忽喜忽悲的情节中,也把我们五、六年级生用时光机带回了过去。
由于眷村的习俗与本地不同,所以早年跟本省人生活的区域是有些距离的。我虽然不是眷村子女,不过高中时期有不少同学来自眷村,因而有机会一窥眷村的风貌。在幼年时,每天下午最期盼的是卖馒头伯伯「ㄇㄢ~ㄊㄡ~」的呼卖声,老兵的黑色脚踏车后的箱子里,有着热呼呼各式各样的馒头。母亲总会买一个中间夹着巧克力色的黑糖螺旋的馒头给我当点心,绵密柔软的口感跟天然酵母的香气,是现在大量制作的馒头做不出的味道。这是我最早的眷村记忆。
后来,从眷村同学的口里,陆陆续续听到了许多没听过的食物,意外地知道,原来在我所居住的城市里,还有一个我完全不知道的世界。从香气四溢的腊肉、酱肉、老面做成的包子、咸香层次丰富的葱油饼跟越嚼越入味的卤牛肚等等的点心,开启了我新的味觉经验,不过那对我而言只是偶尔的浅尝,还说不上印象深刻。直到我一次因为补习过晚肚子饿得发慌,找到一家眷村巷弄里的牛肉面摊,在湖南老伯伯的热情招呼下,尝到了中药香气浓烈但入口温润扎实的牛肉面后,我对于眷村美食开始着迷。
后来陆陆续续知道,原来很多馆子菜色是从眷村发展出来的。例如木须炒饼、五更肠旺、蒜苗腊肉、苍蝇头、炸酱面等等之类,其实都是眷村妈妈绞尽脑汁利用剩余材料做出来的家常菜,为的只是让家里老小有菜可以下饭或有一顿温饱。或许是因为在困顿岁月中的美好记忆最动人,所以它们也成了大家想念的菜肴。
另外一类特别的眷村菜是滇缅料理,那可就是原汁原味的云南菜啰。中坜龙冈以前有云南国军的眷村,也保留了云南米干、过桥米线、汽锅鸡还有薄片等好菜,酸辣的滋味跟泰国菜有些许类似,到现在还是很受到欢迎的菜式。
以特色食物著名的有高雄左营、台南、桃园跟新竹的眷村。不过随着眷村陆续拆迁后,眷村美食有的没落消失,有的则是另起炉灶发扬光大。高雄华荣路的山东姥姥面馆几乎无人不晓,许多人甘愿排队就是为了那一碗辣死人的拉面跟点心。新竹的成都川菜就是从空军眷村出来的好味道,独门椒麻鸡用的是地道四川香料,别处可吃不到。
台北敦化北路巷弄里二空小馆的腊味炒饼、苍蝇头以及仁爱路忠南饭馆的泡菜回锅肉,是笔者爱死了的下饭菜。信义区庄敬路南村小吃的炒面跟西红柿炒蛋这两种简单平常的菜,却好吃到不行,令人印象深刻。前者可能是手工擀的面条,口感Q弹有劲;后者则是将黑柿西红柿煮到透烂,微酸甜的汤汁配着蛋,简单却令人回味。当然,这家店的卤味也是地道眷村口味,死忠拥护者可不少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