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确实做过生涯规划的功课了吗?
年底将届,距离明年夏天大概还有半年。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不少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会开始烦恼「我到底应不应该继续念研究所」这个问题。无论如何,我的建议是,在一个年轻人做出「要不要继续念研究所」的决定之前,最好能够先厘清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本质是什么──到底自己所忧虑的是「对于要不要考研究所这件事情感到困扰」,还是其实是「对自己的生涯发展缺乏愿景与规划」?
三十岁时 希望自己做什么工作?
事实上,每次有学生来问我,自己是否应当继续念研究所时,我一定会先问他们以下这几个问题:
你在三十岁的时候,希望自己在做什么性质的工作?自己在什么样的生涯轨道上发展?
你为什么希望自己可以做这种性质的工作?为什么希望自己可以在这样的生涯轨道上发展?是因为这种工作适合你的人格特质?符合你的兴趣?还是因为这种生涯发展让你的能力强项能充分发挥?
这样的工作能带给你怎样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你能在这样的工作里面,看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价值观吗?
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回答以上的问题,我就会继续追问以下这些问题:
你对于自己有兴趣的工作了解多少?比如说:目前职场中有哪些可能的职业选项?你知道各种可能职业选项的日常工作内容是什么?所要求的工作能力有哪些?一般的待遇条件以及升迁情况到底如何?竞争的情况有多激烈?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些可能的未来职业选项,你能不能把这些选项加以归纳结合,看看如果把这些选项当作自己的发展目标的话,这些目标之间有哪些共通点?比如说,它们是不是都要求工作者具备某些特定能力、先有过一定程度的工作经验、或者需要某些证照还是学历?
找出属于自己的「生涯进路地图」
你能不能把自己的理想工作当成愿景与目标,然后规划出一张从你现在的位置出发,可以到达目标的「生涯进路地图」?这些的生涯进路地图有没有现实可行性?有哪些风险?你可以如何处理这些风险?你是否只有一条到达目标的可能途径?万一有一条生涯进路走不通,你的「雨天备案」是什么?
为了在「生涯进路地图」中一步一步前进,你需要开始做哪些投资?完成哪些事项?你在一年、三年、五年后的检查点是什么?
你从现在开始的下一步要做什么?
通常回答完上面这些问题以后,「需不需要继续念研究所」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所以,对一个大学生而言,与其继续烦恼「我要不要开始准备考研究所」,还不如先问自己一个更重要的根本问题,也就是──我确实做过生涯规划的功课了吗?
我找到一份工作了──然后呢?
我在一年多以前协助青辅会进行「大专毕业生就业力调查」,当调查小组在访问已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时,普遍发现的一个共同感想是,找到一份工作其实并不太难,但问题是:然后呢?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一份工作?要往什么地方发展?这一份工作对于自己的意义是什么?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这才是职涯发展中真正困扰的开始。
一个大学毕业生的真实故事
当时在焦点团体中,有一位受访者的故事非常生动的描述了这个问题,他说:
「我刚毕业时也没找工作,就跟另外一个同学每天都混啊、上网啊。后来有个同学说他工作的贸易公司有缺,我就过去了,这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那时候我每天上班要搭公交车,然后从下公交车到公司这段路,我每天都在问自己说:我为什么要上班?我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真的要走进去吗?」
「我的同学做了十二个月,我做了十一个月之后。有一天我们两个去唱歌,唱完以后我们就去看海。然后我看着海,问他:我们要这样过一辈子吗?我们要在这边一直打订单吗?你觉得我们要过这样的生活吗?我们就决定说:好,我们明天不要去上班,有人问就说是生病。」
「不去上班后隔天我还是没有去,他去上班了,跟老板说我们的想法,然后老板约谈我们。老板就问说,那你们做到什么时候?我们就说,那做到今天好了。老板就有点不爽,因为老板对我们非常好。然后他就说,好,那你们就做到今天。这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就这样子结束了。」
「那时候真的很夸张,就是每天都不断地问自己说:我为什么要去那边上班?可是那时候的薪水真的是比同时期的其他同学来得多很多......」
当然,这个故事并不是说「在贸易公司打订单」这个工作有什么不好,对于很多人格特质符合的人而言,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工作。这个故事的教训是说:「适才适性发展」真的非常重要。
对于这个故事里的毕业生而言,他在经历这一段痛苦经验后才深刻了解,他的个性其实是喜欢不断接触人群、与人群互动。所以当他后来再寻找工作的时候,就朝这个方向努力,终于找到一个公司人资部门的征募训练工作。他从助理做起,薪水比前一个工作低了一万元左右,工作时间更长、更累,而且很多功夫要从头学起。但是至少他不会每天在上班的公交车上不断地想:我为什么要做这一份工作?
谈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你一直强调适性发展,可是我父母(或身边的人)都强调的是,念研究所是为了找一个热门的好工作,自己有没有兴趣其实并不重要。强调适才适性,会不会太不现实?」
到底念研究所要不要以自己的兴趣为主?还是研究所毕业后的出路重要,自己的兴趣先不要管?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下一次,这一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当中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