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0日,上证综指收2017.28点,创2001年7月27日以来收盘新高。之后,由于京奥议题热炒,2007年中国股市一路飙升,2月16日上证指数首次上摸3000点,5月8日上证指数攻克4000点大关,8月23日登临5000点大关,2007年10月16日创下6124点的历史最高纪录,2007年全年涨幅高达97%。
2006年10月中国股市新增开户数约35万户,到2007年10月,沪深两市开户数已突破1.3亿户。仅仅一年之间,新增开户数成长了25倍。
2008年奥运登场,但中国股市却一再下挫,2008年1月15日上证指数一路下跌到2008年4月22日,从5505点一直跌破5000点、4000点、3000点,后在降低印花税的刺激下,股市仅仅反弹了几个交易日就又一路下跌,一直跌到2008年7月3日的2566.53点。2008年8月8日奥运开幕却无庆祝行情,上证指数由开幕前的2605.72点又一路下跌到2008年9月18的1802点,并于2008年10月28日最低下探至1664.93点,大盘累计下跌超过了70%。随着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日深,中国股市却在外资出逃、工厂大量倒闭、工作大量失业,出口订单锐减等基本面上,2009年4月反弹到2500点。中国股市愈显扑朔迷离。
在中国经济的实质面并没有变好的情况下却重新站回2500点,有人说这是「无基之弹」(没有基本面的反弹)。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种股市现象?
不只上海股市重新站上2500点,台湾的股市也在江陈会后量价齐扬。究竟现在是进场投资的好时机,还是脱手的时候到了?
对于中国经济有深入研究并以其犀利敢言的作风闻名的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讲座教授郎咸平,对此有独到的见解。
中国独一无二的「二元经济」
郎咸平认为今天中国之所以发生股市泡沫、楼市泡沫、通货膨胀,甚至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现象,根本不是由于流动性过剩(游资过多),而是因为今天的中国经济是一个全世界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二元经济」。
甚么是二元经济?依据郎咸平的定义,中国整个经济里面有30%是过热的,70%是过冷的。像证券、银行、地产、钢铁、水泥等部门是属于过热的。其余的部门,尤其从事制造业的,这一部分是过冷的。
在二元经济下,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是那些过热的部门。包括地产、水泥、钢铁、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为他们融资的银行和证券公司等,这些过热的部门火热地膨胀。而过冷的部门则处于冰冻的状态。
但世界上也有一元经济。美国经济就是一元经济,如果过热就全部过热,如果过冷就全部过冷,不会有冰火两重天的怪异现象。
中国股票市场反映「中国二元经济」的基本面
郎咸平认为,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应该要反映经济的基本面。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反映,至少应该某种程度上反映基本面。而今天的中国股市,按照郎咸平的理论来看,反映的是「中国二元经济的基本面」。
郎咸平认为中国2006年股价大涨,就是因为政府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率,使得过冷部门的企业家不想蹲在没有利益的产业界,所以把钱拿去炒楼、炒股,因此拉抬了股价。
这与经济的基本面刚好反向。按一般经济的发展,是经济面好带动了股市与房市皆好,有充分的就业率支撑着内需的消费。但是中国却不是如此,从2006年开始,到2007年5月30日之前股价大涨,中国的经济状况越糟糕,但是所面临的经济环境越糟糕,大家越要炒股,股价也就越上涨。
当过热的类股上涨,过冷的类股没有资金所以下跌。中国的银行、证券公司、水泥、钢铁、地产等大盘股,在2007年这波上涨潮中吸走了大部分资金,因此同一个时间在二元经济的过冷部门没有理由涨,只有理由跌。
一边火一边冰,没了火就两头皆冰
当过热的类股也下跌时,过冷的类股也跟着再跌。所以从2007年11月到2008年4月中旬,郎咸平所指的二元经济环境里面的过热部门回调,过冷部门的股价也持续下跌。而这就是当时上海综合指数跌穿3000点的原因。
到了2008年4月中旬中国股民一片哀鸿,救市的呼声不断。但当时中国经济里面真正创造外汇产生就业机会的制造业持续衰退,企业大量倒闭;紧接着2008年9月份之后,国际大宗物资价格大幅回调,连带拖累了中国国内过热部门的钢铁、水泥和建材业,因此全面拖累股市,使上海股市指数在10月底跌穿1700点。
然后在2008年11月上旬,眼看着失业率节节上升,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方案,这时郎咸平的二元经济又正确判断了过热部门的钢铁、水泥等大型国企吸走了大多数的资金,过冷的部门继续冰冻着,上扬的失业率以及企业倒闭的速度并没有因为股市重回2000点,而有所趋缓。(「二元经济论」摘录自《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
郎咸平说:「我自己是金融博士、金融专家,但我的最高战略指导思想是绝对不碰金融资产,而且是越复杂的越不碰,越要签合同的越不碰,合同越厚的越不碰,只是在房地产与现金之间来回折腾,这就是我学了一辈子的结论。」
按照郎咸平对于2007年到2008年底的中国经济与股市趋势的准确预测,那么接下来中国股市与中国的经济会如何?
依据他的分析,占七成的中国企业属于过冷部门,如果有任何资金注入只会向三成过热的部门集中。而当经济基本面越坏,资金就会短期流向炒楼与炒股,紧接着就是一波崩盘。
短期泡沫将快速破灭
现在中国上海股市涨到了2500多点,楼市也开始有了交易现象。郎咸平要求股民注意为甚么2009年第一季的股市会上涨?带着这个疑问回想一下2006年中国股市的情况,就可以得到答案。
事实上2009年中国的经济环境与2006年的时候相比只有更加恶劣。旧的问题没有有效改善,加上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使得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加恶劣。如果这个时候银行体系大量放松贷款,那么这些拿到钱的企业会怎么做?
中国银行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增加了4.58万亿元人民币的信贷。其中有一部分是给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进行票据融资,大部分是地方政府以基础建设的名义拿走,真正用于协助中小企业的几乎是零。
在2009年第一季,中国经济实质面更加恶化的情况下,银行增加了大规模的短期信贷给企业,但企业找不到投资出路,也不能把钱用在长期投资,唯一的短期出路就是炒股,从而拉抬股市造成了股市回暖现象。股市就是这些增加的贷款的去处。
郎咸平表示,这种回暖现象所代表的实质意义,不仅不能代表中国的经济回春,反而是中国投资、营商环境的持续恶化。
「那我们如何判断09年往后的股市呢?按我现在来看,投资营商环境恶化是个必然,所以大家不要期待企业会拿钱去好好地干实业,他们手上只要钱多了就开始炒楼、炒股。」
这会形成暂时股市上升现象,但是其后还是会下跌,因为这都是短期泡沫。
中国股市从其诞生之日,就是一个圈钱的场所
中国经济学家何清涟也认为中国股市站回2500点这件事情,是投机炒作的结果,与中国经济是否复苏没有关系。
「这个股市从诞生之日开始,我就在观察它。早在十多年前我就说过,中国股市从其诞生之日开始,就是一个圈钱与财富再分配的场所。最开始是一批先知先觉的企业有效地利用了这一交易平台圈钱。」
当时的中国总理朱镕基最开始想「规范整顿」股市,折腾了一番后发现难度实在太大,于是产生了一个聪明想法:与其让别人在股市圈钱,政府来收拾烂摊子,还不如政府自己圈划算。
于是中国政府将大批经营不善且资金饥渴的国有企业推向股市,利用股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救死扶伤」。
「尝到了甜头后,本届政府比朱更大胆,干脆利用股市去化解中国金融系统的大量坏债。」
何清涟表示:「这样一个股市注定充斥着投机者。股票的上涨根本不是基于企业的业绩,而是基于有无炒家在拉抬其市价。没有任何人想长期持有某企业的股票,都是追涨杀跌,轮番炒作。所以这个股市上只有一位真正的赢家,即中国政府。」
中国的许多国有企业本质不是生命垂危,就是病入膏肓。只有从股市成功地圈到了大批钱后,方能维续生机。
夏馨:建议客户不要投资中国
夏馨在处理中国和外国合资企业时经历过许多她认为的「奇怪现象」,例如很难把钱汇出中国。身为AT&T的投资顾问,她却建议客户不要投资中国。虽然这使她赚不到顾问费。
「但是所有想要赚取民众口袋里的中介费、顾问费、管理费的投资银行与基金经理人或是证券营业员甚至接受置入性营销的商业杂志、财经杂志会怎么做呢?」童文熏律师说:「他们会竭尽力气来告诉你一切利多的消息。这就是为甚么我们总是听到片面的讯息而不是全面的讯息。」
利多的那些消息有金钱的利益驱使人们去传播,但真相却只有少数人愿意努力去说明。童文熏举了一个有趣的谚语:「西谚有云:当真相还在门口系鞋带的时候,谎话已经绕了地球一圈半。这就是我们面对的中国经济问题以及社会问题。」
结语:谁能在中国当前局势中安然无恙?
现在很多人都觉悟到这波经济问题与道德的沦丧有关,中国的经济问题更与道德的沦丧分不开。
张清溪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中国皇帝想要他的子子孙孙都能够永享基业,像秦王政叫自己秦始皇,他儿子叫二世,他孙子叫做三世、四世,然后万世万代,他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们在统治这个社会的时候,考虑到他儿子能不能继续统治这个社会,所以他不会杀鸡取卵。
但是现在中国的官员会杀鸡,因为他儿子不能够保证继承他的职位。所以他比以前的皇帝还不好,以前的皇帝还会信天信神,他要遵从天道。「现在中共的官员讲『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他没有永续经营的观念,他们的顺口溜就是非常普遍的这种想法。」
当一个政权的从政者没有永续经营的东西,其权力也不是从人民而来时,人民没有办法监督他,所以他就更加为所欲为更加不顾道德,这就是中国当前一切问题的根源。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对待投资中国的问题?现在是投资中国的好时机,还是脱手的时候到了?相信读者心中已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