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科技发展

科技发展越迅速,往往大自然反扑得也越厉害。
Fotolia
第148期
曾允盈

2013年荣登台湾电影史最卖座纪录片的《看见台湾》,让许多民众看见台湾的美丽与沧桑。从空拍的角度,高雄日月光半导体排放废水,污染后劲溪的画面,震惊台湾社会。高雄市环保局更查获日月光以自来水混充放流水误导稽查,引发一连串科技发展对环境破坏的讨论。

宜兰大学生物机电工程学系教授许凯雄感叹道:「以前人在溪边洗衣浣纱,从来没有污染河川,为甚么现代河川有各种污染问题?河流其实有自我洁净的功能,水管用久就会脏了,河流却不会。只要不是高度污染,河流总能够自我清洁,因为从前没有石化清洁剂。」

许凯雄进一步解释说,人类其实没有能力污染河流,「你想去污染水,抱歉你没有这个能力。」水有生命,万物是兼容的,如果都用天然的东西,河流会自然而然回复到原来的样子。但是石化产品清洁剂的出现,对河流、对环境而言却是杀手。「人类以为的清洁,本质上是污染,在思维上有很大差异。」

 

大自然是有生命的

 

许凯雄对时下方兴未艾的物联网、3D打印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明白新科技的潜力无穷。然而大家都明白,今日科技发展越迅速,大自然反扑得越厉害。原因在哪里?

他直言:「我感受到科技的局限性,因为无论怎么发展,都停留在对『物』的认识。河流能够自我清洁,并非人类以为的没有生命的物。」人类发明3D打印、电动车等「物」让生活更便利,也将山川、河流看作「物」,所以未能身有同感。

他举例说道,农夫烧稻草造成空气污染,但其实不会真正造成污染,顶多使能见度不佳影响交通,因为稻草是天然的东西,烧了还是回归自然。但是石化污染、生技发展产生的污染物,却会让大自然再也无法复原。这是人类真正的危机。

 

中途岛上信天翁母鸟飞越千万里为幼鸟带回食物。Fotolia

 

未知的世界里学习谦卑

 

许凯雄也提及,科学的发展往往只能以狭窄的经验去探索宇宙。据美国太空网报导,宇宙中可以观测到的恒星、行星和星系,仅有约4%。96%是神秘的物质组成的,这些神秘物质被称作暗物质和暗能量,科学家探测不到,甚至无法想象它们的模样。

就如同从4%如此微小的经验去推敲宇宙的发展,人类只从看得到、摸得到的事物,推想如何掌控世界,如何可能?因为从经验出发,人类习惯选择最有利、最快速的发展,例如建设开发,因为把工程看成是没有生命的,想要到达另一端,就直接建造铁路、公路,或打一条隧道切断山脉。「因为不觉得隧道有生命,也不把河流看成活的,自然无所谓。但是人类用仅有的经验,去推知庞大未知的世界,看起来是走快捷方式,其实是走弯路,而且反过来伤害自己,引来灾难。」许凯雄谈道。

许凯雄特别谈及《国家地理杂志》拍的「中途岛」(Midway Atoll)的照片。「中途岛」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岛屿,座落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上,是成千上万海洋动物的生存地。摄影师克里斯.乔登(Chris Jordan)与摄影团队在岛上捕捉鸟类的各种叫声、习性,记录牠们的生存方式。

可悲的是,中途岛上却随处可见腐化的信天翁尸体,信天翁的肚子里大量的塑料垃圾,却永远无法腐化。而这些是信天翁飞越千万里,为自己孩子带回来的「食物」。因为海洋充满垃圾、充满无法分解的石化垃圾,它们漂浮在海面上,更充斥在海洋表层之下,信天翁母鸟终于分不清食物与垃圾的差别,把塑料垃圾大量吃进肚里后致死,让人怵目惊心。

「科技工作者,立足点如果只着重在物质的环境,很难得到突破。我觉得不管是哪一类的工作者,传统文化里的价值才是历久弥新的。」许凯雄认为,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引以为傲的各种开发与科技发展,早就让大自然充满危机。超乎想象的科技,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习惯甚至思维模式,然而大自然的种种反扑,却不断提醒人类,应正视万物皆有生命,并且学习谦卑。

相关文章:

新科技打造的未来生活

云端 + 物联网引领科技产业未来趋势

自动化 + 机器人描绘人类未来新生活

3D打印启动第三波工业革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國女性對「膽固醇」一知半解
現代女性講究養生,吃東西時往往擔心「熱量」或「膽固醇」過高。但「膽固醇」是甚麼?怎樣才叫「過高」?多數人恐怕就一知半解了。…
將按摩業「化暗為明」的幕後推手
近年來,台灣興起一股SPA、按摩旋風。「你按摩了沒?」成為上流人士見面寒暄的話題。 是誰帶動起這個風潮?…
新品營銷單月破千萬 KOL助農純鄉攻占母嬰市場
「農純鄉」在母嬰市場頗為知名,明星產品滴雞精、媽媽茶團購時常爆量,2019年單支產品寶寶粥,單月營業額就突破千萬。農純鄉的品牌代言人昆凌,…
全球化之下政府主導的「資料戰爭」(一)
隨著全球化不斷地發展,加深了不同貿易體之間的競爭程度,國家間的競爭型態也不斷地在演變。近年來,「大數據」(Big Data,又稱大資料)…
小型電商如何因應LINE@漲價?
全台擁有20家實體店面的蔬食早午餐連鎖餐飲「得來素」,不僅透過網路幫實體店導流量,成功整合線上、線下,共同創辦人關登元更重視CRM(…
與王丹父母台北城再續前緣
1989年北京六四天安門學生領袖王丹的父母今年終於首度抵台探親,王丹向中央社記者透露了他們「將到老朋友林保華家作客」的預告,…
林克孝談為何《找路》
被泰雅族少女沙韻的故事吸引,踏上宜蘭南澳山區探尋古道的林克孝,2010年初出版了《找路:月光.沙韻.Klesan》,記錄他走完「沙韻之路…
美企業吹東風 風水師取代建築師
全球經濟不景氣,未來充滿變數,面對將來可能的重大危機或是前所未有的機遇,許多人開始重視和求助於源遠流長的東方風水學。 Sa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