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1:甚么是中国农民工?

农民工的角色在中国扑朔迷离。图为民工正在高楼上从事危险建筑工作。
农民工的角色在中国扑朔迷离。图为民工正在高楼上从事危险建筑工作。
Getty Images
第61期
郑少凡

农民工是个中国特有的群体,意指「拥有农村户口的农民,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城市中谋求工作的人」。他们也是中国四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蚁族之一。

一直以来,农民工的角色在中国扑朔迷离,一方面他们是造就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功臣」;另一方面,他们又遭受种种社会、教育、经济政策上明目张胆的歧视。或许可以说,他们是中国最具劳动生产力的一群,却同时又是被抛弃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利益之外的群体。

为何农民工在中国的角色如此自相矛盾?

拨雾1:「农民工」规模多大?

中国自从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结束了人民公社后的农村,在1980年代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农民开始可以承包土地生产农产品进行市场贩卖。

但1983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中心移入城市,农村的农民逐渐被边缘化,「三农」问题──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浮现台面。农民为谋求生计,开始离开农村与家乡,大批大批进城市「打工」,这就是中国大陆从1990年代开始的一道奇景「民工潮」。

「民工潮」主要是朝沿海的大城市移动,根据由中国国务院主导成立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起草小组」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统计,2004年全中国「跨省人口流动比例」高达51%,而其中82%的流动人口前往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7个沿海省市,超过60%进入大城市。显见流动人口数量十分庞大。

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农民工?此数据在信息不透明的中国难以估计,所谓的官方数据也经常南辕北辙。农民工的出现已经有近30年历史,中国官方在去年3月才声称建立了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制度,以便统计民工数量。2006年《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中称:「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人。」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8统计,截至2008年11月,全国共有农民工3.35亿人,占总人口的34.5%,占农村人口的47%;而去年3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声称截至2008年底,农民工的人口数为2.25亿人。

综上所述,我们大概可以估计,民工的总数应该至少2至3亿,也就是中国13亿人口中,将近五分之一都是农民工。

拨雾2:农民工的贡献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改革中,庞大劳力市场的基础。大量的土地开发与房地产建设,用的劳力就是廉价民工。外资(尤其是港、台资本)到中国投资劳力密集度高的制造业,所看好的也是便宜劳力,其中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因此他们是沿海加工出口基地的主要贡献者。

根据2004年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在制造业就业的占30.3%,在建筑业就业的占22.9%,在社会服务业就业的占10.4%,在住宿餐饮业就业的占6.7%,在批发零售业就业的占4.6%。但在不同地区,农民工就业的主要行业有所不同。在东部地区制造业的比重最大,占37.9%;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建筑业的比重最大,分别为30.1%和37%。

拨雾3:户籍制的歧视

尽管农民工「功在国家」,但他们却是受歧视的一群。而这种歧视是制度性的不平等,根源自中国的「户籍制度」。

这个争议已久的户籍制度,从1958年就开始施行至今。中共强行把中国人口划分成两个阶级——「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这两个阶级受到的待遇天差地远。农民没有医疗保险、失业救济、退休金;农民也是赋税最沉重的阶级,要交公积金、公益金、行管金、教育费附加、计划生育费、民兵建设训练费、乡村道路建设费和优抚费,还要交公粮、农业税、土地税、特产税、屠宰税等等。各种摊派更是名目繁多。所有这些税费,「非农业人口」都不用承付。

因为户籍制,农民工们流动到城市却不能落户,所以还是农民身分。农工民主党副主席左焕深在中共政协会上曾发言:「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没有城市户籍,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应有的权力。」

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副教授邱志淳在《大陆户籍制度改简评》中写到,「他们(农民工)的都市生活是痛苦的。他们在城市生活必需有暂住证,而且也不能永远居住下去,如果市政官员一时想兴起城市面貌,他们就会立刻被赶回家去。比如北京奥运会前夕,大批建造「鸟巢」(奥运主会场)的工人就会被送回老家。」上海维权律师郑恩宠表示,农民工是此城乡二元制下的第三元,他们流动在城、乡之间,「成为第三元和最大的动乱源」。

而这种对农民工的剥削,却被中国官方冠冕堂皇地称为国家发展的经济策略。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并不赞成立即废掉户籍制,在《中国农民工调查》中,替官方讲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不能说的秘密:「在过去二十年,中国在制造业带领下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最核心的前提,就是中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那么,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就是农民工,如果中国没有户籍制度,如果农民工可以享受中国城市工人待遇的话,那么,中国就不会在二十年如此长的时间里,保持如此低廉的劳动成本,也就不可能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把中国建设成这样一个世界工厂。」

拨雾4:工作待遇的歧视

《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中指出,农民工在劳动环境中遇到的三大问题便是工资低、工时长、工作环境恶劣。

《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中提到,国家统计局2004年所作的典型调查,农民工每日工作时间11个小时,每月工作时间超过26天,76%的农民工在年节假日加班,还未享受过加班工资。此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显示,中国全国每年因工伤致残人员近70万。其中农民工占大多数。农民工从业人数较高的煤炭生产企业,每年因事故死亡者达6,000多人。

农民工薪资低的问题,说出中国改革开放不能说的秘密的彭希哲,却认为给农民工的待遇并不差,不仅如此,民工打工的收入还可以降低中国巨大的贫富差距。在《中国农民工调查》里彭希哲说:「你想,这部分人(农民工)本来是反贫困运动的救助对象,他们在农村的收入不超过1,000块,但他们到城里打工,一个月的现金收入就可以达到1,000块钱,也就是说,他们在城里的经济状况比过去好了10倍。」

月收入1,000块的确是比农民收入好得多,但如此低的工资竟然成了改变民工贫穷困境的关键!

今年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针对农民工问题的第五次年度调查,调查结果声称,近五成农民工月均工资超过人民币1,600元(约台币7,300元),农民工对工资水平的认可程度有所提高。

只不过,这样的工资水平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根本就「搬不上台面」。就在今年2月,中国独立学者刘植荣发表《世界工资研究》报告,里面提到:中国最低工资全球垫底,甚至低于32个非洲国家。《世界工资研究》报告点出了一个数据,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的「最低月收入」平均为人民币3,461.25元(约台币1万6,000元)。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声称「程度提高」的农民工月收入1,600元,却远远低于全世界国家最低月薪的平均。

清华大学社会研究所副教授吴介民曾在〈压榨人性空间:身分差序与多重式中国性剥削〉一文中分析,农民工在中国大陆的劳动系统中被多重剥削,他们享受不到城市国营部门里一般工人的待遇,因为他们不属于国家的单位。另一方面,他们也享受不到工作所在地的村民集体福利,因为他们户籍不在工作地。吴介民表示,相较于全中国的平均薪资而言,农民工的一般薪资,只有国营部门职工的一半左右,而有些地方薪资比例的差距更大,例如在北京,国营职工工资是民工的2.7倍,浙江和广东是2.4倍。

拨雾5:福利待遇的歧视

由于民工离开居住地到外地工作,所以也享受不到农村的集体福利。不仅如此,因为不属于城市户口,资方为减轻财政负担,鲜少会把民工纳入一般的劳动社会保险。

根据中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2006年发布的「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显示,主要的四项社会保险项目──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对于民工的覆盖率分别只有26.6%、26.2%、15.3%、32.5%。《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揭示2005年民工受保养老、医疗、工伤的比例更低,分别为15%、10%、12.9%。而今年3月,《中国证券报》文章〈「用工荒」好得很还是糟得很〉中披露,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的比例只有17%。

中国统计数字如迷雾般难知真伪,但有一点可确认的是,民工基本上被剥夺了社会保险的福利。

湖北知名维权人士姚立法在《我反对:一个人大代表的参政传奇》一书中分析,由于没有基本政治权利,民工们无法保障自己工作上的权益,「不仅没有社会福利,工作合同都没有权利签,民工不能理直气壮地向资方要求要建合同,他们背后没工会,又没选举权选举信得过的代表为他们说话,自己又在外地、在异乡,总的来讲文化水平较低,老板又是官商勾结,比较强势,在这种状况下,民工们能主张甚么吗?跟当地人来比较就是绝对的弱势。」

广州律师唐荆陵也表示,农民工的结社、集体谈判权益被压制,导致民工的工资水平无法提升。

拨雾6:子女受教育的不平等

中国大陆在中小学的教育名义上是实行9年义务教育,但农民工的子弟若与父母亲一起到城市生活,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一来无法接受城市里公立学校的教育,二来城市里的公办学校也常会设障碍不让民工子弟入学,如以各种名义额外收费(借读费、赞助费等),地位宛如「次等公民」。

本身在中学教书的湖北维权人士姚立法谈到:「城市里的学校都是比较好的,不愁招不到本地学生,它不收民工子女就可接受更多本市丰厚的子弟,因此公校就会做出很多规定,甚么户口规定,招生方面的规定,甚至还有房产、不动产的规定,这些规定很容易就把民工子女排除在外,这样就可以制造机会让民工向公校求情,这样的机会校方就可收取好处。」

如此一来,民工子弟只能就学于私人创办的民工学校,可想而知,这种私立学校没有政府的补助,硬件设施简陋、教师素质难保证,许多民工学校甚至设立在废弃工厂或仓库中,甚至还备受当地政府的排挤。

今年2月,北京朝阳区的二十多所民工学校就遭政府以开发土地为由强行拆迁,政府既无安排拆迁后学校的去处,对于民工子女因学校拆迁后无处就学的情况也不理不睬。被拆迁的民工育红小学校长李俊山向子自由亚洲电台表示:「学生有些在流浪,有些在乱跑,政府这些事,我们没得管政府,我觉得很悲观、很凄凉。」

此外,缴私立学校的学费对工资低的农民工来讲也是一大负担,广州的唐荆陵律师谈到:「留在家乡的孩子就不用负担额外的教育费用,但在城市上民工学校就得要收学费,一年好几百几千都是很常见的,民工们只好从自己的生活费里节省,降低生活水平。」

所以,民工通常不会把孩子带到打工地,那么就得忍受思亲之苦,一年通常只有在年节时才有机会回家探望子女。

在日本NHK拍摄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社会的纪录片《激流中国》,在序章〈富人与农民工〉中,在内蒙古的破烂的农民子弟学校中,小学生作文课上写到对双亲的思念时,这些一脸天真的7岁孩童们个个流下思亲的眼泪,全班泣声不断,此景不禁令人唏嘘。

而参与升学考试农村和城市人口对待也不一样,广西民运人士荆处谈到:「同样考高考,在录取上是非常不平等的。北京的考生比全国其他地方考生低一百多分,照样可以录取到清华、北大。在录取上就是非常对外歧视。表面上公平,但录取上又非常不公平,因为北京是权力中心。中国的社会结构是权力决定一切,而不是人心中的公正、公平、平等,它没有这些基本元素。」

简言之,说农民工是中国的「次等公民」,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國女性對「膽固醇」一知半解
現代女性講究養生,吃東西時往往擔心「熱量」或「膽固醇」過高。但「膽固醇」是甚麼?怎樣才叫「過高」?多數人恐怕就一知半解了。…
將按摩業「化暗為明」的幕後推手
近年來,台灣興起一股SPA、按摩旋風。「你按摩了沒?」成為上流人士見面寒暄的話題。 是誰帶動起這個風潮?…
新品營銷單月破千萬 KOL助農純鄉攻占母嬰市場
「農純鄉」在母嬰市場頗為知名,明星產品滴雞精、媽媽茶團購時常爆量,2019年單支產品寶寶粥,單月營業額就突破千萬。農純鄉的品牌代言人昆凌,…
全球化之下政府主導的「資料戰爭」(一)
隨著全球化不斷地發展,加深了不同貿易體之間的競爭程度,國家間的競爭型態也不斷地在演變。近年來,「大數據」(Big Data,又稱大資料)…
小型電商如何因應LINE@漲價?
全台擁有20家實體店面的蔬食早午餐連鎖餐飲「得來素」,不僅透過網路幫實體店導流量,成功整合線上、線下,共同創辦人關登元更重視CRM(…
與王丹父母台北城再續前緣
1989年北京六四天安門學生領袖王丹的父母今年終於首度抵台探親,王丹向中央社記者透露了他們「將到老朋友林保華家作客」的預告,…
林克孝談為何《找路》
被泰雅族少女沙韻的故事吸引,踏上宜蘭南澳山區探尋古道的林克孝,2010年初出版了《找路:月光.沙韻.Klesan》,記錄他走完「沙韻之路…
美企業吹東風 風水師取代建築師
全球經濟不景氣,未來充滿變數,面對將來可能的重大危機或是前所未有的機遇,許多人開始重視和求助於源遠流長的東方風水學。 Sa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