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养鱼工作不轻松,邱国彰仍然愿意回乡承接邱益华的事业。
岳翔云
第62期
清晨4点钟不到,邱益华就与儿子邱国彰一起巡视鱼塭、整理渔获出货。邱益华很高兴儿子邱国彰可以继承衣钵:「我们父子像兄弟,第二代有决心要接班,资料都给他了,怎么突破就看他了。」
邱国彰似乎也继承了老爸的坚持:「老爸纯粹是土法炼钢,到现在他做的笔记、画的图,如果没有说明还是让人看不懂。我当然希望用更有效率、更科学的方法来研发,只是生物无法控制、无法预期,只有不断努力做出最好的鱼苗给客人。」邱国彰也提及近年来也进行笋壳鱼和鲈鱼的繁殖培育,希望朝多角化经营。
无论早晚晨昏或是烈日当空,邱氏父子总是穿着简单的棉衫与防水衣裤,四处巡视鱼塭、喂鱼。邱益华说自己是「憨牛」全力照顾鱼苗,给客人「好摇饲,卡好转大人」(台语,意思是「好照顾,容易长大」)的鱼苗,就是他的责任。
事实上,「憨牛」还不是人人可当的。不知读者想到没,每年「1.5亿尾」的鱼苗,每只只有0.3公分左右,怎么卖啊?数量怎么算?按小量比例推估吗?不是的,是一只一只算!
天啊,卖鱼苗是用数数儿!这种天文数字怎么算、怎么数?
原来,鱼苗业者有个「数鱼口诀」。渔民一瓢一瓢地舀出小桶里的鱼苗放到大桶,每次约3至10只,然后嘴巴念着数鱼口诀,此起彼落地各自算着自己的数量。每到100只就放一支筷子,如此重复。最后看要出货的桶子里有几支筷子来断定出货数量。
这样会准吗?「当然准啊,不然买方哪会付钱。」邱益华肯定地说。
这种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功夫,让人不得不佩服渔民的好眼力与算数能力。不过,从中我们也看到靠先进技术养鱼的邱益华,也依然保持着台湾渔民纯朴的传统和熟能生巧的「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