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香港的关本良,自认比一起合作的台湾导演姜秀琼更像台湾人。为了《乘着光影旅行》的拍摄工作,关本良已经住在台湾两年。
说起台湾和香港的不同,台湾的咖啡厅、书店、电影,甚至连商场,都让这个香港导演喜爱不已。「我很喜欢报导摄影,但是香港只有商业摄影。不是说完全没有,但很难才找得到一、两个摄影师会喜欢那种摄影。而台湾,比如说我从小就会看张照堂老师的照片,我在香港是看不到那些摄影的,我都是看台湾的摄影。所以我跟台湾人说,他们不知道他们活在这里,他们不会觉得他们的摄影那么棒,影响别的地方。」关本良认真地用广东口音讲出肺腑之言。
「香港很追求功能性,就是很效率。你到香港,所有购物商场,没有给你任何一个座位坐下来。这几年,因为有Starbucks才有比较多咖啡厅,很难找到像台湾那么多喝茶的地方啊、喝咖啡的地方。为甚么?它希望你进去一个商场,你就购物,你不要坐在那边两个小时就喝一杯东西,它赚不回来,因为那个租金很贵。所以餐厅你进去,它马上丢一个东西给你,坐下吃完就走,变成了整个生活的模式,你不能好好坐下来跟朋友聊天。我记得龙应台有说过,就是一个地方的人文气质,很多时候,比如诗人啊,他们很喜欢晚上坐下来聊天啊,一种东西慢慢发酵出来的,但是你没有给人家坐下来聊天的地方,没有那个空间去想一些生活以外的东西的话,就没有那个精神。」关本良言谈中难掩对于台湾的喜爱。
关本良举最近受到瞩目的国片《一页台北》为例:「那不是在诚品拍吗?诚品都变成香港人的一个朝圣的地方,每一次香港人来,很多时候都是去诚品看啊。24小时的书店,香港没有耶!香港都是二楼书店,小小一家,很挤,书全部都满满地在墙上放到顶上面。所以你们其实很幸福,有那么一家大的诚品,它跟生活、跟品味结合。香港你就真的只是去买书,买完就走,没有文化的味道。」
关本良表示,拍李屏宾的纪录片,一开始完全没有经费,但他就这样来到台湾。拍到后期的时候,要买李屏宾18部电影的版权,已经是「山穷水尽」,但剧组还是继续做,没有管。「我后来越来越相信,其实就是先想你感到感动的事情,先去做,做了以后就会有很多回响,很多人帮助,那个事情慢慢就会做出来,你先走一步,后面几步路慢慢就会铺出来。」所以,发行人罗纶有真的就拔刀相助了。
「如果一开始你去计算的话,你就不会去做了。一个纪录片怎么可能花3年时间,买18部电影版权?你怎么知道那个有没有回报?」关本良有一种属于艺术家的乐观:「每一次对我的经验都是说,你先去做,结果都是很美好的。反而你去计算的东西不一定会成功。你先做完,然后那个影响力,那个共鸣都会出来。」
关本良流露出感性的一面:「大家一起去工作,付出了,观众看到也很开心,那个片子已经不是我一个人,也不是我们的了,这个片子是大家的。到了电影院的时候,你看到观众的反应,最重要的是,这部片子已经有自己的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