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汉东
第64期
假日的罗东传统市场多了一个流动摊贩。「来买好吃的粿。」这可不是阿桑的叫卖声,他们是一对年轻夫妇。
十年前黄宝珠因为神的安排,走上「做粿、卖粿」这条路。但是从没做过生意的她,除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捧场外,并不知道通路在哪里。「妈妈放心,粿让我们来卖。」儿子朱春钟和媳妇毅然挑下卖粿的担子。
把简单的台子和粿绑在机车上,夫妻俩来到传统市场。印象中,年节时在市场卖粿的都是欧巴桑,年轻人我倒是第一次听说。「第一次实在喊不出口。」朱春钟说,二、三个月后,东西一摆,大家就围过来了。来年后卖粿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好好玩喔。」听到媳妇这么说,心中不舍的黄宝珠总算释怀了。
「我们来卖。」有了卖粿的经验,朱春钟夫妇在爸爸决定卖米后,信心满满。当时在台北上班的他,利用假日和太太到台北的传统市场销售老农米。
「高雄145寿司米Q度够,煮起来粒粒分明,是比较高级的米。而且大家都觉得东部的米很『赞』,所以还满好卖的。」他说,顾客觉得台湾的东西才可靠,去卖场买米,虽然包装上有写产地,但是心里还是会担心到底米从哪里来。「台湾米,产地又是以农特产闻名的三星乡,起到了加分作用。」
「新米的甜度、口感的柔软度都优于一般的米,煮起来特别好吃。7月采收稻谷后,朋友会说新的米又收成了,大家一窝蜂抢着订购。那段时间卖得最好。」他说,新米好吃,价位一样,因此这两年大概3、4月米就没库存了。
米卖得好,假日不用再到传统市场营销啰?朱春钟说,平日工作之余,会在部落格发表文章、做些稻作产销履历,假日就回家帮忙卖粿做家事,分担爸妈的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