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新美街46号的店门,就能直接看到师傅正在手工制作榻榻米。王正宗摄影
台南府城从荷治、明郑时期开始就是台湾的行政中心,安平古堡、赤崁楼、延平郡王祠、亿载金城等古迹,构筑了台南历史名城的地位。
走进台南,从老建筑、生活风俗中,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赤崁楼附近的新美街,在台南填海造陆之前,是上岸后第一条纵贯南北的热闹街道。随着时光流逝,新美街成了一条连台南人都印象模糊的百年老街。但窄窄的巷弄间,却仍保留了各种陈年的记忆。
位于新美街上的老字号──泉兴榻榻米,创立于1947年,迄今已有将近70年的历史。任何人只要走过新美街46号的店门前,绝对会停下脚步转头打探。因为,只要店门开着,一定有师傅在门口裁切、缝纫、制作榻榻米。许多人还会不自觉地慢慢靠近,近距离观察那精巧、传统的手工艺,闻闻那幽幽的蔺草香。更幸运的,还有可能听到90岁的创办人阿公李金水和28岁的第三代老板李宗勋,分享「榻榻米」那古往今来的历史故事。
泉兴榻榻米祖孙李金水、李宗勋的合影。王正宗翻摄
李金水阿公以严格的生活、训练方式教育孙子李宗勋。王正宗翻摄
老店的传承:
孙子意外掌舵 严格教育改变纨裤子弟
在日治时期与台湾光复初期,榻榻米对一般平民来说可是奢侈品。民国32年,16岁的李金水跟着日本师傅学艺三年四个月出师后,从仅仅五坪的狭小住家开始开业打拚,秉持日本工匠精神,纯手工精心制作榻榻米。当时的警察月入约二十元,李金水凭着好手艺可以月入六、七十元,将四个子女全数培养到大学毕业,而且都有了稳定的职业与工作,包括教师、工程师以及事业有成的商人。
但自二十多年前开始,随着产业外移,以及室内装潢、寝具的多样化,类似「泉兴」这样以传统手工艺方式缝制榻榻米的店家越来越少。耗时耗力的「手工」榻榻米,传承也日益困难。在第二代无人接手的情况下,泉兴榻榻米以及七十多年的精巧手工艺,很可能将从台南老街中消失。
然而,或许是上苍要保存这源自中国汉代、在盛唐传入日本并发扬光大的席居文化,2007年时,已届81岁高龄的李金水阿公,意外获得了接班人。
李金水阿公的孙子李宗勋,6岁起就跟着台商父亲前往大陆,自此12年所有的生活圈、朋友圈都在中国。唯一回台的时间,是每三年得办理延长护照有效期的手续。难得一见的爷爷对李宗勋来说,几乎像陌生人一样,「就点点头啊,很陌生……」
2007年,19岁的李宗勋在父亲的要求下回台湾服兵役。没想到2008年爆发金融海啸,父亲不再返回中国,他也只好回台落地生根。
李宗勋在中国学的是计算机与会计,在大陆时可以在两、三天内打点好一家装设200台计算机的网咖。即便如此,回台后所学还是与社会有很大的落差,加上学历不被承认,常抱着计算机虚度光阴。
「反正你也找不到工作,干脆去跟我爸爸学!」在叔叔的半逼迫下,李宗勋开始向81岁的爷爷学习。原以为爷爷一定格外疼惜孙儿,没想到,手工制作榻榻米不仅辛苦,连爷爷的教育方式都让他受不了。
原来,李金水将李宗勋视为纨裤子弟,对他进行严格的训练,甚至打骂,在大庭广众下丝毫不留情面。「我跟爷爷有好几次分分合合,一开始是睡觉问题,早上要求6点起床,晚上要求7点睡觉,中午还一定要午休。」
在中国大陆,曾经过着「搭出租车有人帮忙开门、24小时都有冷气吹、生活自由不受拘束」的李宗勋,对吃饭、睡觉都严格要求的爷爷不断抵抗,与之进行拉锯战。
「奇怪的是,这种教育一开始看到片面的都不好,但跟他生活久了之后,你会被感化、会被他影响到。」曾经被爷爷磨练到咬牙切齿的李宗勋,最后深刻体认到:「其实那是在矫正一个人的心。」
就这样,传统榻榻米日本师傅的精神,慢慢传递到李宗勋身上,原本一天只能做两件榻榻米的他,现在35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件。
李宗勋回忆当时客人看到年纪轻轻的他,总是以瞧不起的语气问:「老板没来喔?我找老板耶!」但当他圆满完成案件时,满满的成就感跟感激的心,已经完全盖过抱怨爷爷的心态。
李宗勋引进多元的蔺草席面,图中为自日本进口,可做8件榻榻米,一捆要价两、三万台币的席面。王正宗摄影
泉兴榻榻米提供各种东南亚、日本、台湾的蔺草席面供顾客选择,此外也有日本的和纸纤席面、PVC席面。王正宗摄影
各种花样、纹路的滚边。王正宗摄影
泉兴榻榻米与热情海产粥团队共同设计的榻榻米相机包,在2015青年设计大赛中展出。李宗勋提供
泉兴榻榻米与热情海产粥团队共同设计的榻榻米杯垫、书套,在2015青年设计大赛中展出。李宗勋提供
老店的变:
提供客户多元化选择 与文创商品合作
随着经验的累积,李宗勋除了制作之外,渐渐接触许多日本的信息并了解客户的需求,开始有了经营方面的思考。他发现,榻榻米根本不是夕阳产业,「这市场明明就很大!」
榻榻米是由三个单元所组成──席面、滚边与席底。席底就是稻草压制成的榻榻米主体,而师傅的工作就是将席面缝合在席底上,然后再把滚边缝合其上,以及做适当的裁切。
「我爷爷当初只有两种席面、四种滚边,而且席面用肉眼看还区分不了。他主要是仰赖精工。」但李宗勋说,其实光是天然的蔺草,就有一百多种。
「不同的蔺,它的草长、肥沃度、细致度、触感、色泽、香气、耐重度、容不容易断裂,通通都不一样,梗的粗细不同也会影响耐久度,而梗的形状也会影响用途。此外,席面里的棉线、麻线不同,也都影响它的牢固性。」李宗勋举例:圆心蔺触感比较柔顺,适合居家;三角蔺则适合摩擦力要求较大的场所,如摔角、空手道、武术等道馆。
李宗勋发现,不同材料自然有不同的应用场所,他开始设法开发新的市场。他笑说:「我的开发商、原材料商很讨厌我,用台语讲叫做『变鬼变怪』,爱搞花样!」但也因为李宗勋用了很多不同的材料,这些原材料商看到了各种机会,所以也引进了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席面。「这八年来很多榻榻米,新的也出来了、复古的也出来了、中国风的也出来了,交易量反而往上升。」
不过,在变动的过程中,李宗勋跟爷爷李金水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例如一家知名集团旗下的酒店找上泉兴,想订制无边式的榻榻米。因为无边的榻榻米好几块摆在一起,视觉效果很适合放在欧风的装潢中,看起来会产生地毯或巧拼的效果。但无边式的技术很难,要折草、要有弧度,施力很难。
由于李宗勋尚未掌握相关技术,面对这张订单,李金水反对接下。但李宗勋认为应该咬牙接:「我要有更多的选择性,要去满足客人的需求,才有办法说你是一家『专卖店』。」
为此,李宗勋特地跑到台北学习,「有五、六间店,就去拜托他们让我看。很厚脸皮去,这边拍拍、那边拍拍,看他们的半成品。」李宗勋也从日本买进很贵的软化剂来折草,经过不断的实验、摸索,终于成功做出无边式的榻榻米,顺利完成订单。
「我一开始也很怕,但做久了就是你的,真的是这样。」如今,泉兴已经可以因应绝大部分的顾客需求,「我能把榻榻米镶在墙上、放在厨柜门上,可以做出不同形状,也能用无边式的做出一片绿色的海的感觉,一片榻榻米草原。」李宗勋信心满满地说:「从一块一千八到两万七的榻榻米,我都有。」
这就是70年的泉兴老店在所谓的夕阳产业下仍能收入不断翻倍的原因。从19岁第一次接触到榻榻米手工艺,李宗勋在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里,除了保持传统精工的手作方法,还透过开发多元化产品的方式,逐渐能应付顾客的各种需求,也将每月营业额从8万元提升到最少30、40万元,最好时还可超过120万元。
2015年,李宗勋也与热爱台南的学子们组成的「热情海产粥」团队合作,由泉兴免费提供原材料、技术,让学生以榻榻米做出各种文创商品,如榻榻米明信片、杯垫、相机包、书套等,创下全台第一个手工艺群众募资成功的纪录。
李宗勋认为手工制作榻榻米其实就是大型裁缝,图为他示范缝制席头、席尾。王正宗摄影
手工制作榻榻米所需要的器具,几乎都是从日本进口。李宗勋提供
师傅制作榻榻米必备的工作台,已有五、六十年的历史。王正宗摄影
老店的不变:
传承人类文化结晶
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李宗勋也没有忘记哪些东西「绝对不能变」。制作榻榻米的机械设备一直在进步,几乎已经到了可以完全淘汰传统手工艺的地步。李宗勋具体描述采用机械、放弃手作的好处:「只需按个钮、搬个东西,从A点搬到B点,就这样,其它通通机器可以做。这样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手工师傅一个人的工作,分给三个操作机器的工人还绰绰有余。」
不过,一间榻榻米工厂如果采用机器,需要的就只是工人,而不是工匠。李宗勋很清楚这一点。「做工厂一定是关着门生产,看不到!给谁看?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开着门做生意,客人走过门口就可以看到。」
李宗勋认为机器生产的榻榻米其实是红海市场,而自己做的是蓝海。他找到自己的定位:「我卖的是服务、卖的是质量、卖的是终生售后服务、卖的是人情味,我店里把所有的原材料都摊给你看、摊给你选择,告诉你怎么辨识,告诉你这个产业的故事。你能学到知识、你能了解文化,我觉得这不是在做生意。」
自认是个感性而非理性的人的李宗勋,除了开发多元层次的商品之外,现在最感兴趣的就是在保留文化的基础上做教育:「如果一个顾客,站在店门口,看着师傅手作,听着老板讲故事、讲文化,花了两个小时,其实是金钱买不到的。而那两个小时我跟客人有说有笑,客人就算不买,我也得到成就感。」
泉兴70年来位在新美街上的样貌几乎没有改变,一样是小小的坪数,一样是来阵大雨就劈里啪啦作响的屋顶,「我们没有装潢,不是钱不够,而是就想让它这样。我就是让你看到最原始的样貌,让你看到粒粒皆辛苦的一面。」
而在时光的流转中,作为第三代的李宗勋,用实力化解了和爷爷李金水的冲突与矛盾:「小时候,我不喜欢他,他不喜欢我。现在长大之后,爷爷只用短短的话说:『你跟我有缘啦,才来做这个。』……」
李宗勋立下心愿:一定要让新美街的蔺草香,持续百年。
老店经营秘诀:
1. 不怕挑战,以本业为基础,满足顾客多元的需求。
2. 坚守最核心的无形资产,如手作、文化、历史、故事、教育。这是机器、科技以及大规模的量化生产所无法取代的。
泉兴榻榻米
创设时间:1947年
创立者:李金水(现年90岁、祖父)
现在经营者:李宗勋(现年28岁、孙子)
技术承传:69年
近年大事记:
1. 突破无边式榻榻米制作技术,完成台南晶英酒店项目。
2. 与台南青年学子团队「热情海产粥」合作进行群众募资,成为台湾手工艺界第一个募资成功的个案。原订目标20万,最后募到超过30万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