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特质 印度人才纵横国际!

英文为印度最通用的语言,连报纸都使用英文发行。
叶俊宏
第173期
赖宛琳
向印度学习 -- 厚脸皮、爱狡辩、不守规矩、喜欢攀关系……这些常听到的印度人的缺点,反过来看,却成了他们纵横国际职场的重要关键。印度人的成功不只是英语好,细究原因,要先从印度特殊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态度谈起……

台湾驻印度代表田中光说,台湾与印度文化虽然差异甚大,但很多职场观念其实颇为接近,例如勤劳、肯吃苦、有毅力,而且重视家庭、人际关系。如果是这样,那么为何在如今越来越全球化的时代,即使优秀的华裔人士不断出现,仍没有办法像印度裔顶尖经理人一般,在国际企业间引起注目?

关键就在印度特殊的人文环境,所培育出的鲜明特质。

 

印度官方语言有22种,光是钞票就印上17种语言。叶俊宏摄影


特质1》
英语优势

虽然官方规定印度国语为「印地语」,但因为各邦语言不同且复杂,光是钞票上就得印上17种文字供辨识。在国语无法统一使用的情况下,英文成了印度人通用语言,就连新闻报纸都以英文发行。充分的英语环境,让印度人习惯以英语对外沟通,也形成印度人才的国际优势。

 

曾派驻印度六年、现任职于清大的方天赐教授认为印度学生较勇于挑战未知。叶俊宏摄影

特质2》
勇于出走的决心

因为国内资源不足、生活环境不佳,印度人口外移相当严重。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2015年公布的「2021年全球人才报告」指出,印度是全球人才过剩排名第一的国家,供给远高于需求。对印度年轻人来说,出走,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曾到印度旅居多年、担任过印度外交官并从事印度研究,清大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方天赐认为,印度人「很勇敢」。清大理工科系多,吸引不少印度留学生前来,是台湾目前印度生最多的学校。方天赐观察到,很多印度生都是第一次来台湾,来之前连台湾在哪都不见得清楚。

「常有老师来找我,说有印度生因为在网络上看到他们写的论文,就决定来台湾申请留学,请我判断一下真伪。」方天赐表示,因为一纸论文、学长的一句话而决定离乡背井,是台湾人难以想象的勇气。

 

拥有多元宗教、种族的印度,培育出适应多元文化的包容力。Getty Images


特质3》
环境适应性强

印度国土面积广,拥有丰富地形,各地生活型态、宗教、种族差异性极大。光是印度官方公布的语言就有22种,行政区域分为29个邦,有8种以上的宗教。在路上看到各式各样的人种、服装、语言,对印度人来说,司空见惯。

「即使是在最小的村里,穆斯林(回教徒)和印度教徒比邻而居,白领阶级与纺织工人同住一区。语言、服装、生活习惯都完全不同。」现任「印度家投资协会」硅谷分会长的风险资本家维克提什‧舒克(Venktesh Shukla)解释,印度人从小就习于面对外型不一样的人,「尊重多元习俗对印度人来说是非常自然的生活方式,这在单一民族社会反而被视为一种技能。」多元环境,让印度人不管到哪里都能迅速适应当地文化。

就连最基本的饮食问题,都难不倒印度人。目前正在台湾清华大学就读材料工程学系的Abhishake Goyal说,当他要来台湾时,只问了朋友一句话:「宿舍里有厨房吗?」虽然有茹素习惯,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但对他来说只要能自己开伙,就甚么都不怕。

 

印度课业竞争相当激烈,家长爬墙给孩子小抄的情况屡见不显。Getty Images

特质4》
竞争意识强烈

现代印度仍有「唯有读书高」的观念,非常重视「菁英教育」。看过印度卖座电影《三个傻瓜》(3 Idiots)的人,对此现象都有深刻体会。从1961年开始就有工商管理学科,两间知名学府──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简称IIT)和印度管理学院(Indian Institutes of Management,简称IIM)专门培育出高阶科技与管理人才,更是国际企业最爱用的毕业生。目前在印度担任凤凰卫视特约记者的尤芷薇说,在印度理工学院,还没毕业就直接被国外企业订走了,甚至整班的毕业生都不用面试,直接录取。

印度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被称做是世界上最难考的考试,录取率只有2%,许多学生没考上,宁可回补习班苦读重考。先前一则印度家长不惜攀墙递小抄给孩子作弊的新闻,在媒体上引发讨论。驻印度代表大使田中光也曾遇过印度员工因为孩子要考大学了,每天提早下班回家陪读,甚至听过不惜变卖祖产也要让孩子读大学的案例。可见上一间好大学,背后承担着多少印度家庭的期许。如此激烈的竞争下,可想而知能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或印度管理学院的学生,都是万中选一的优秀人才。

 

混乱嘈杂的街道常是印度给外国人的第一印象。Getty Images

特质5》
混乱中迅速下判断

去过印度的人,很难不对一团混乱的街道印象深刻。汽车、嘟嘟车、卡车、公交车……各种交通工具与生物(人、牛、马、鸡)交错通行,两线道被当成四线道,过马路像打仗,甚至连高速公路开到一半,前方都可能出现「倒车」奇景!

尤芷薇表示,虽然外人可能难以理解,但其实对印度人来说,守规则不是第一,「找出路」才是关键。没有路了,往右钻一下就好;高速公路开过头了,倒车下交流道就没事。「我觉得在印度你不懂得变通的话,会活得非常痛苦,因为它基本上就是一个没有甚么秩序的国家。」混乱,训练出印度人的快速判断力。

 

目前在印度担任记者的尤芷薇,说起印度的故事总是又气又好笑。叶俊宏摄影

特质6》
困乏中找出解决方案

基础建设不足、政府行政效率低落、无预警断水断电……混乱无序和甚么都缺的生活环境,在印度,与其期待别人来帮忙,还不如自己先找办法解决。美国信息业知名创投、升阳计算机(Sun Microsystems)创办人维诺德‧柯斯拉(Vinod Khosla)说:「在困乏的资源中找出解决方案,是印度人的优势。」

知名创业家、现担任卡内基美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教授的维韦卡‧沃德瓦(Vivek Wadhwa)长年研究美国印度裔创业家生态。出生于印度孟买的他直言不讳:「政府腐败、噪音、污染、交通……你做的每件事都会遇到问题、问题、问题。要生存下去,你就必须有创造力。」

在印地语有个专有名词「juggad」,形容运用手边有限的资源,重新组装后解决生活需求,例如拿熨斗煮开水、把锄头绑上手机充当自拍棒。即使在印度旅居多年,尤芷薇仍然常被印度人的「juggad」搞得哭笑不得,她无奈笑道,有时候印度人想的解决方法很蠢很好笑,但是你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挑战精神与无限创意。

 

复杂多元的环境,造就印度人心中没有所谓标准答案。Fotolia

 

特质7》
拒绝接受标准答案

因为混乱、因为资源不足,印度人习惯自己找方法,标准答案对他们来说只是参考。尤芷薇举例,如果要求印度人工作以ABCD顺序执行,定会换来印度人询问:「为甚么不用ACBD?」、「BADC可以吗?」、「有没有可能用CBAE比较好?」等令人近乎抓狂的提问。「对印度人来说,你的方法不一定对,我可以去试试看有没有别的可能性,因为对他们来说解决当下那个问题非常重要。」

社会规则不健全,很多事情因「人」而异,今天不行的事情,明天或许就可以。对印度人来说,多尝试、多挑战,才有可能达成目标。

 

特质8》
勇于表达寻找共识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沈恩(Amartya Sen)曾出版一本书《好思辩的印度人》(The Argumentative Indian- Writings on Indian Culture, History and Identity),书名明确点出印度人特性。驻印度代表田中光说,印度人非常擅长聊天,口若悬河。「台湾人讲话都比较含蓄、谦虚,明明知道十分却只说自己知道七、八分。印度人则是把这十分都讲出来,而且能言善道。」

在印度开设中文补习班「汉你中文」的闵幼林说得更是直白:「他们很会辩!永远都有一个理由。」无论是迟到、逃学、逃避考试,学生会尽其所能与老师讨价还价,试图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理由。这点对于习惯遵守规则的台湾人来说,一开始有点难以适应。当然相对的,印度学生在课堂上也较积极提问、互动。

尤芷薇表示,印度资源少,人又多,为了要争取资源,或是找到最有利自己的方式,必须透过不断和对方沟通协商。虽然这个过程在她这个台湾人眼中,跟吵架没甚么差别,但印度人相信唯有把内心想法、目的都说出来,双方才有可能取得最终共识。抬价不成,没关系,最后买卖成交就好。许多人因此认为印度人「脸皮厚」,但尤芷薇却认为,其实这是因为印度人将重点放在最终共识,谈判沟通只是一个过程,所以印度人勇于表达意见,也开放接受他人意见。

 

具创意又爱搞怪的印度人常常带给外界惊奇。Getty Images

特质9》
热爱交际与人脉经营

印度人非常热爱交际活动,性格上也外向活泼,很容易拓展交际圈。加上印度人重视家庭、朋友,有些留学生出国时甚至会携家带眷;到了国外,也很快就会成立印度社交圈。

在美国有个笑话说,「一家公司聘了一个印度人,就会引来一群印度人」,原因是他们「内举不避亲」。维克提什‧舒克提到,印度裔人士这些年在美国IT业等领域不断突破,除了自身努力,关键在于他们透过行业协会等组织,建立起强大的人脉关系网络和支持体系。这些早年成功的企业家在硅谷或美国长期推动并建立有助于印度裔发展、创业和融资的「生态环境」,例如1992年成立的硅谷印度企业家协会,形成强而有力的人脉网。

勇于挑战制度、充分表现意见、优秀的沟通交际能力以及丰富的人脉资源,先不比语言与智能,光是这些「外显」优势,印度裔员工比起华裔员工,想当然更容易引起主管注意。

相关文章:


全球竞争 印度凭甚么胜出?

勇闯印度 教你5大绝招!

印度人疯中文 华语教师缺额1万!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鵝少年
「孩子經常性地遲到,是變壞的一種徵兆!」這是專家提出的警告。 何故姍姍來遲 學習成績中平,平時安安靜靜在老師心目中是乖學生的春興,…
犁與茶如何改變女性的社會地位?
今天要來談一談傳統農業的重要生產工具──犁,以及一個普通的農產品──茶葉。讀者或許會感到困惑,這兩樣普通的東西有甚麼好談的呢?…
白居易在冥冥中 找到了人生希望
古往今來生活在紅塵俗世中的人們,曾幾何時在煩惱迷茫中仰望星河,感嘆人生苦短?「人生苦短」,到底有多短呢?步入老年的人都會有此共鳴,說:「…
倒茶不灑 功夫了得
聽過一個笑話,前往成都的飛機還沒降落機場,就能聽到下面傳來嘩啦啦的麻將聲,除此之外,還可以聽到「倒茶」的聲音。中國茶葉之鄉…
長庚養生文化村 不只是養老
老人照護問題,近年來漸由家庭轉向社會,不同銀髮機構適合的對象與年齡各不相同。台塑集團創辦的「長庚養生文化村」,占地34公頃,…
《時代》周刊亂捧中國「偽人」
美國《時代》週刊最近評選出「2009年全球百名最有影響力人物」,在「領導人與革命家」這個選欄中,中國有兩人上榜。《時代》…
握握手 好朋友
「握握手,好朋友!」小孩子們吵架,大人往往是這麼勸架的。長大以後,慢慢兒的,「握手」成了社交禮儀,雖然有肢體接觸,可是可以完全不帶有情感…
難忘香格里拉-我的西藏之旅
2004年的夏天,經過一年的計畫,我終於如願以償地前往西藏,到一個在我想像中離「天界」最近的佛國。 一下飛機,那新鮮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