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在《看》杂志176期讨论过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中,农业技术的变革如何改变女性的社会角色分工,例如「男主外、女主内」这样的性别分工。当时我介绍了Alesina、Giuliano与Nunn(2013)三位经济学家发现「犁」的发明与其在农业上的运用加强了「男主外、女主内」这样的性别分工角色。我也介绍了Qian(2013)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后茶叶的种植发展提高了女性生产力,进而增加了农村家庭中女孩的存活率。
除了农业生产力的变化,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会对一个社会的性别角色分工产生重大影响呢?针对这个问题,许多经济学家尝试用实证资料来探讨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力。
非洲奴隶贩运
16世纪至19世纪时期,美国与欧洲等国大约从非洲运送了1,200万的奴隶到美洲。加上在航运过程中死亡人,非洲在这段期间内的人口损失可能超过2,000万。由于被贩运的奴隶当中男性远多于女性,这就造成了母国的性别失衡,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女多于男的情况。
这样的性别失衡会对男女分工角色产生甚么影响呢?哈佛大学经济系今年的博士候选人Edoardo Teso的最新研究发现,男性大量减少,导致女性必须取代男性的地位,去从事传统男性从事的工作,包括农耕、打渔以及物品的买卖,这些工作经验在文化上以及社会规范上,改变了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以及女性自身对于自己性别角色的期待。
更有趣的是,当非洲奴隶贩运结束后,虽然性别比很快地恢复到平衡的水平,可是文化上以及社会规范上的改变却「回不去了」。Teso(2018)分析非洲不同地区的奴隶贩运数量发现,那些当初奴隶贩运占人口比例愈高的地区,在现今社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愈高,而且担任的工作职务层级愈高。同时,奴隶贩运比例对现今男性的劳动参与率则没有影响。
除了劳动参与之外,学者也发现奴隶贩运也改变了婚姻制度,而且也是长期的影响。John Dalton和Tin Cheuk Leung两位经济学家发现,当初奴隶贩运占人口比例愈高的地区,现今愈盛行一夫多妻制,而且这很大程度可以解释为何现在一夫多妻制在西非比较盛行。
战争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动员了多达1,600万名男性参与战争。Daron Acemoglu,David Autor和David Lyle(2004)发现,大量男性被动员的结果造成美国劳动市场上男性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并导致了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上升,这跟前述非洲奴隶贩运的情况类似。
更有趣的是,这个影响并未随着二战结束后消失。作者们发现,在战争结束后的1950年,那些原在战争期间男性被动员比例较高的州,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也较高。这是因为那些在战争期间就开始工作的女性,并没有在战后离开职场的缘故。换句话说,有许多女性一旦开始工作就「回不去了」,这又是跟非洲奴隶贩运的影响类似。
Raquel Fernández, Alessandra Fogli和Claudia Olivetti(2004)三位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这种「进步女性观念」如何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他们同样利用二次世界大战增加了女性劳动参与这个「自然实验」来进行估计,发现美国男性的性别观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母亲:母亲如果是职业妇女,她的儿子长大后也比较可能会跟职业妇女结婚。这份研究找到了性别观念会跨代传递的一个管道,同时也对一个社会的性别观念往往长期不变提供了一个解释。
共产体制
20世纪共产主义在各共产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各类传统体制与价值在短时间之内都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其中,传统的家庭关系与男女角色往往被颠覆,女性普遍被鼓励参与劳动。
Pamela Campa和Michel Serafinelli(2015)两位经济学家利用实证数据来探讨共产体制对于男女性别角色的影响。她们透过问卷访查来比较东德与西德的差异,发现两德统一之后,那些原本曾经在东德生活的女性,不论统一后是否搬迁到西德,比较高比例的受访女性表示职涯的成功对女性的福利跟生活的满足感很重要。
两位作者进一步利用战后欧洲到美国的移民以及她们的后代来进行比较。1945~1990年间,许多移民到美国的人来自欧洲不同的国家。一部分来自捷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前共产国家,另外一部分来自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非共产国家。统过严谨的统计分析,作者发现那些来自前共产国家的移民对于女性应该工作的态度更为支持。
Alison Booth、Elliott Fan、Xin Meng和Dandan Zhang(2018)则是透过实验的方法来探讨共产体制对于性别态度的影响。透过实验游戏,作者们取得了受试者的「竞争态度」,也就是面对竞争时会采取正面挑战还是回避的选择。他们在北京找了1958、1966、以及1977出生的男女性来进行比较,发现1958年出生的女性不但比同年出生的男性竞争态度还要强,也比1966、1977年出生的女性竞争态度要强。作者认为1958这个出生世代这么特别,主要是因为这个世代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刚好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他们的发现,作者们在台北也找了1958、1966、以及1977出生的人来参与实验,结果并未发现1958出生的台湾女性有甚么特别之处。
性别角色的动态发展
近十年来有许多经济学的实证研究都发现,性别角色有长期的稳定性,例如「男主外、女主内」这种角色分工期待,在很多社会维持了上千年之久。但是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性别角色会受到某种外在的冲击而产生剧烈的改变,改变之后又呈现长期稳定的趋势。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经济学界利用特殊的历史事件来探讨性别角色变迁过程的研究,可以预见这股热潮将引领更多经济学家投入相关主题的研究,包括利用台湾资料进行的研究,敬请各位读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