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现代科学证实的中医养生论

科学家利用果蝇分离出一个能控制日常生物节律的基因。他们发现这种基因编码为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夜间在细胞中增加,白天则减少。Getty Images
第198期
青莲

古代中医认为,太阳与地球的变化,使人体的脏腑在一天12时辰(24小时)相应产生不同变化,人应该顺天时而行才能保持健康。几千年后,现代科学证实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

诺贝尔科学家的发现

三位科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麦克.罗斯巴克(Michael Rosbash)和麦克.杨(Michael W. Young)因研究「昼夜节律的分子运作机制」,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诺贝尔奖官网说,这一发现将对人类健康带来深远影响。

甚么是「昼夜节律」?就是人类、动物和植物会随着时间的变换,出现不同的生理和行为变化。昼夜节律由体内「生物钟」操控,它可以测到白天和夜晚的循环,将生理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

西方对「昼夜节律」的研究始于1971年,当时有两位研究果蝇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几只果蝇的生理机制出现了异常,有的把一天24小时当成了19小时,有的当成了28小时。科学家们发现,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它们的基因突变导致的。科学家在这些果蝇的X染色体上锁定了突变的基因,取名为「周期」(Period)。

霍尔、罗斯巴克以及杨三位科学家,在此基础上分离出了这种基因。他们发现,该基因之所以能控制生物钟,是因为它能制造出一种夜里增多、白天减少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产生的机制就像细胞里的发条,调节着细胞工作的节奏。人体也是这样一种机制。

据研究显示,人体内有两类生物钟。一个是位于下丘脑内的「中央生物钟」,起总指挥的作用。人体还有许多「外围生物钟」机制分布在全身,不同的外围生物钟控制着不同的生理功能,既保持独立运作又与所有的生物钟和谐地同步运行。

 


▲ 当今的科学验证了中医养生理论的正确性。Fotolia

 

《黄帝内经》的智慧

人体的生理现象和昼夜节律的关系,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里就已经有过详细记述。中医认为,人体有12脏腑,分别是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和三焦。12脏腑会随着太阳与地球的变化而产生相应变化,与12时辰(24小时)对应,每一个时辰都有一个脏腑「值班」。

根据12时辰养生法,中医认为,午餐要营养丰富,因为下午1至3时对应小肠经。小肠需要吸收营养,将精华输送全身,废物送入大肠;下午3至5时是一天中喝水的最佳时间,因为此时对应膀胱经,饮水可以补益膀胱,利于人体杂质排出。

晚间11时至凌晨1时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这时入睡可养护阳气,使人在第二天醒来时充满活力;凌晨1至3时,气血集中在肝经,熟睡可帮助肝排毒,超过此时不睡或常被吵醒,就容易损伤肝经,造成眼睛发干、头晕和盗汗等症状。

很多人没有午睡习惯,但中医认为,中午11至1时是心经最旺盛的时间,短时间的小憩,甚至5分钟闭目养神,都对心脏有好处。

下午3至5时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黄金时段。此时对应的膀胱经是一条可以走到头顶的经脉,气血随之上升到脑部,所以古人讲「朝而授业,夕而习复」,就是指早上学的东西,应利用此时段强化记忆。

中国古代先贤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人体应根据时辰变化来保养相应的脏腑及治疗各脏腑相关的疾病,并通过「昼夜节律」独创出一套完整的时辰养生理论。

如果人们的生活规律长期和生物钟不符,会增加罹患癌症、神经疾病、代谢紊乱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当今的科学发现,再一次验证了中医养生理论的正确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全球失業潮下 扳不倒關懷與勇氣
她,兩年前以社會新鮮人之姿進入人人稱羨的高科技公司,成為準科技新貴,滿懷著未來美好的希望,努力配合公司的常態加班,卻沒料到,…
羅賓漢是不道德的文學形象
被稱為史詩般巨作的好萊塢新片《羅賓漢》,最近在美國、歐洲和台灣等亞洲國家上映,並成為法國坎城影展的開幕影片,備受矚目。…
反省是生命昇華的起重機
如果在春秋時期學堂有聯絡簿的話,每日檢查項目裡面一定有一項「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港台競爭力 同步下降露警訊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近期公布最新2014世界競爭力全球排行榜,其中香港由去年的第3名跌至第4名,台灣也從去年的第11名退到第13名,…
第一桶金之掠奪戰
偶爾會有朋友找我去一些小團體或讀書會講投資的東西,這些小團體的成員不是事業有成的「人生勝利組」、就是積極進取的「年輕有為組」。…
故宮「貨郎圖」展現宋元清市井生活
古人以繪畫來描繪生活、心境,以抒發情志,國立故宮博物院近期展出的「畫琳瑯—貨郎圖特展」是另外一種可以觀察市井生活的風俗畫。〈貨郎圖〉與〈…
解亂局
金樓玉殿一夕頹 昨昔權貴大難飛 觥醒淚垂望天問 守德寡慾春自回
樂齡大學 長者二度背起書包上學
台灣65歲以上人口逐漸增加,卻有三成不知道退休生活如何規劃。有鑑於此,教育部自2010年開始仿效歐美,結合大學資源,推動「樂齡大學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