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网络论坛上看到饶仁炫分享的高解析天文照片时,大多数人的想法大概都差不多:「这是哈伯望远镜拍的照片吧?」再看到文字叙述中注明「杨梅自宅拍摄」,一定惊讶不已:「不可能吧,自家屋顶怎么能拍出如此专业的天文照片?!」
饶仁炫的照片包含了各式各样的天文景观如星云、星系、星团、星系等等,照片的质量可媲美国家级天文台拍出来的照片。台湾真是卧虎藏龙的宝岛,没想到民间竟然有如此高竿的天文达人,让人好奇地想一探究竟。
屋顶有座简易天文台
来到饶仁炫的家,一栋三层楼的透天厝,从外观上看与邻近的房子没甚么两样,然而内行人才知道其中奥妙。原来屋顶上有一座改装的简易天文台。
目前从事网络服务业的饶仁炫,平日工作之余,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兴趣,那就是「天文摄影」。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天文照片并非在高山上拍的,而是在自家屋顶上拍的。
饶仁炫热情地招呼一行人上楼,泡上三杯热茶,先到他的书房聊聊。书房干净舒适,书桌的计算机屏幕背景就是他拍的美丽天文奇景。书桌上则摆放一整列的天文书籍,中文、英文、日文都有,其中又以日文书籍最多;书柜还有两大排的天文杂志,都是日本出版的。饶仁炫说,日本天文摄影界的人口很多,天文风气也比台湾好很多。
为兴趣付诸行动,突破困难
当科学家、天文学家是很多人儿时的梦想,长大后却随着社会的历练以及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忘。饶仁炫为甚么能重拾这个梦想呢?他的回答令人有点意外:「也不是梦想,是兴趣!」
一句简单的回答,道破了一般人无法成为天文摄影家的关键,因为大多数人只是有「梦想」,却没有实际行动,所以仅能停留在梦想阶段。饶仁炫因为兴趣而去实际行动,刚开始虽然也觉得有困难,但很快地有了突破。
「其实刚开始也有点排斥,开始玩之前觉得(天文摄影)好花钱,后来就试着拍、试着拍,就买数位单眼。刚开始买一台Canon的400D(入门级数位单眼相机,现已停产),买了以后就开始拍,发现没有那么难。」
开始拍照之后饶仁炫才恍然大悟,「啊,原来路就是这样走,大家(其他同好)都帮你铺好了,你就知道怎么买东西,怎么去玩。」
全台目前大约仅有一百多个比较活跃的天文摄影爱好者,人数虽然不多,但也一直努力不懈地推广。藉由同好聚会和网络论坛的交流切磋,饶仁炫快速掌握了天文摄影所需的基本技术及器材知识。
因着从事网络服务业之便,饶仁炫经常从日本拍卖网站标下各式望远镜、镜头等天文器材。而日本二手拍卖的优良风气和物品良好的保存状态,也让他用最少的花费买到质量优良的天文器材。
5℃低温,屋顶天文台看星星
台湾的天文摄影爱好者一般都是相约去高山上拍照,比如合欢山的昆阳停车场,就是许多同好常去拍摄的地点。然而饶仁炫的天文望远镜就架设在自家屋顶上,「我跟其他同好不一样,因为工作性质,晚上很难出门,因此必须待在家里进行天文摄影。」他谈到了建造屋顶天文台的初衷。
当初买下这间旧透天厝时,饶仁炫趁着装修的工期,顺道请本地的铝门窗施工师傅协助设计制作屋顶上的天文台,天文台里面有稳定望远镜的水泥底座,还有可以自动打开关闭的屋顶。天气状况好时,饶仁炫就会把天文台的屋顶打开,观测夜空中的星体。
除了喜好,天文摄影也需要过人的坚持忍耐能力。虽说是自制天文台,但其实只是屋顶观景台加上铝制屋顶改装而成,相当简单克难,并没有像真正专业的天文台有完善的设施。窝在这个斗室看星星,最难熬的是冬天,5℃的低温,待在半露天的空间中守着望远镜,得忍受冷风的吹袭。
饶仁炫说,一般来说每天下半夜12点、凌晨1点以后,天气才会变好。换句话说,下半夜才是他开始进行天文摄影的黄金时间。当众人都在被窝中舒服地睡觉时,他必须坚守着望远镜,还要避免有飞鸟或其他杂物的干扰造成模糊的影像。
忍受寒冷、忍受寂寞,是天文摄影者必备的条件。
一张照片拍13小时
最令人好奇的是,这些媲美哈伯太空望远镜的天文照片,究竟是怎么拍摄的?
饶仁炫说:「天文照片就是时间越久,质量会越好。因为很多天体的光非常微弱,需要长时间曝光才可以累积光子。而高阶的器材采用冷却技术,可以曝光较长时间,相对地噪声也越低。」
刚开始饶仁炫也是从简单的方式入门,先以单眼相机连接望远镜拍摄,拍了一阵子之后,将相机提升为冷却型单眼相机,以降低噪声,提高相片质量。后来又改用更高级的冷却CCD。冷却CCD可降温到零下20℃,噪声极低,而且分辨率极高。
然而与一般数字相机不同,冷却CCD一次仅可接收一种颜色的单色光,拍一张照片需红、绿、蓝三原色对着同一景象重复照三次,最后再以软件合成。因此处理上相当费时、费工夫。
饶仁炫说:「比如这张(照片)就是冷却(CCD拍)的,拍13小时。这张是我目前拍最久的一张,拍IC1805心星云。」每种原色各照一张,储存下来后,采用哈伯色盘(Hubble palette)作为色调,用软件合成照片,就可以拍出这张与哈伯望远镜非常近似的照片。虽然饶仁炫不断地谦虚表示这些照片还是与哈伯差很远,但说真的,以非天文专业的眼光,还真的看不出两者有何差别呢!
现场饶仁炫小露了一手合成天文照片的功力。原来几乎全黑的照片,他轻轻松松地用计算机软件调了一下色阶,天上星云的黑白照就展现在屏幕上了。然后他再快速依哈伯色盘所定义的颜色将图片变成像NASA所公布的彩色图片。前前后后不超过5分钟。看着他操作软件的熟练程度,以及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的星云种类和特质,感觉彷佛与一位专业的天文学家在对话!
认真研究,不吝分享
天上的星星繁多,然而他们像是有生命的物体一样会移动,也不是每天都能看到每一颗星星。所以,甚么日子可以拍摄哪些天体?要对着哪个方向拍?在哪个时间点拍最好?要拍摄多长时间?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为何知道甚么时候要对着哪个方向拍哪些星云?」饶仁炫说,每拍摄一个主题,都要经过详细的规划。
首先,他整理了一份「每月适拍天体列表」放在网络上,除了自己使用外,也提供给许多华人同好共享。然后根据当月可以拍摄的天体,选择合适的镜头焦距。同时,他的网页上也把前人已经拍摄过的照片加入连结,做为拍摄时的参考。
平时则经常浏览相关论坛,与世界上其他的天文同好交流讨论。另外,还订购了日本的天文杂志,不断增加天文相关的知识与信息。在饶仁炫的计算机浏览器的书签上,包含着众多且有序的天文相关信息的收集。偶尔,他会需要针对不同的拍摄主题或摄影器材特别购买或请朋友制作所需的拍摄零件。同时,他还得自行学习天文摄影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操作方式。
等到所有的信息与摄影器材等都备妥之后,饶仁炫还得像个科学家一样,尝试着一次又一次不同条件的拍摄。最后,把自己拍摄的照片用计算机处理后,再跟别人拍摄的照片互相比较,看看有没有甚么新发现。
听着饶仁炫耐心描述他在高阶天文器材上的投资与持续不懈学习所需之新技能,并且详尽解说天文相关的知识后,总算让我们这些「门外汉」有些明白为甚么他可以在业余兴趣中拍摄出专业级的天文照片了。
结束访谈,饶仁炫认真生活的态度,让人不禁深深感佩。在日趋功利的现今社会,饶仁炫却能把对天文摄影的兴趣,当作专业在经营,不断克服困难、精益求精,并且不吝分享经验与知识。这种精神真的很值得学习!挥手告别时,那闪耀着光芒的他的作品,让人回味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