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就读台湾某大学的小如曾跟两位中国交换生同寝室,每每谈起她的中国室友,总是一副好气又好笑的表情。
第一位室友小灵来自上海,每天在学校的生活不外乎:上课、白天睡觉然后熬夜看网络视频,偶尔才见她出去大肆采购。小灵曾经缔造一天买了五双名牌鞋的纪录,回来还不时向台湾室友嚷嚷:「我说人一生应该都要买几双名牌鞋的,你们这台湾牌子好好穿呀!」小如和室友只得面面相觑,心想:「我们只不过是学生,哪来的钱买这些名牌?」
第二位室友君君则是武汉人,这位湖北姑娘虽然不像小灵努力为台湾GDP贡献,但是她的行为反倒让小如更难以理解──长时间观察,她发现君君每天的行程只有睡觉、睡觉,还是睡觉!小如甚至不知道她甚么时候有课,因为无论甚么时间回寝室,君君总是窝在被窝里,或是坐在计算机前睡眼惺忪。一整个学期相处下来,当然也讲不上几句话。
「其实她们人都很好相处。可是为甚么总觉得她们不是来台湾学习而是来度假?平常大家不是都说大陆年轻人很竞争、很拚命的吗?」小如一脸狐疑,搞不清到底甚么才是现今中国年轻一代真正的面目。
这群中国未来主力的「80后」,究竟怎么了?
现象1:
中国年轻人已暮年化?
近几年来,多数亚洲国家无不开始担心自己的下一代越来越失去竞争力,包括台湾的「草莓族」、日本的「啃老族」以及中国的「80后」,「一代不如一代」的感叹从来没停过。
其中情况最为特殊的,当属中国现今新一代。由于受到党文化的长期洗脑和僵化教育下错误价值观的灌输,多数中国年轻人只想为自己的「第一桶金」去争、去斗。今天的中国年轻人,有一大部分早已放弃思考、放弃辨别是非的能力、放弃改变世界的勇气。
中国博客(部落格)写手李德嘉,5月底在南方网上发表了一篇〈中国年轻人已经暮年化〉评论文章,引起广大回响。文章迅速被网友转贴至中国各大论坛上,多家报纸也纷纷转载刊登。李德嘉提到,中国年轻一代的孩子们对这个社会的「潜规则」看得很明白,因而得以活得更世故、更圆滑;至于那些社会、体制的不公和邪恶,也早已看得很「习以为常」。
李德嘉写道:「今天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他们很聪明、很有成绩,他们也活得很实在,他们十分清楚这个社会需要甚么样的人,他们从一入大学就按照社会需要的样子来设计自己。他们失去了一个年轻人应有的本真和天真,失去了揭穿皇帝新装(国王新衣)的那种纯真的穿透力。他们只能以一种实用主义伦理观来支配自己,甚么样的价值观能使自己融入社会就接受甚么样的价值观,但是却从来不去反思这样的价值观是否正确?以及这样的价值观来源于何处?」
现象2:
不一样的80后 一样的忧愁
1978年中国宣布改革开放后,进入了高度经济发展期,加上邓小平高喊「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结果促使「有权」人变成「有钱」人,成为中共政权下的既得利益者。而那些原本无权的小老百姓,却越来越穷困。在长期社会发展不均的情况下,中国目前贫富差距大得吓人。
也因此,目前中国的「80后」普遍存在着两种落差的现象。一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官二代」,他们享受父母提供的荣华富贵,顶着光环进入重点大学,人生彷佛就这样一帆风顺、无忧无虑;但这些年轻人活得并不如想象中轻松,他们必须学习如何和党团、和政要打好关系,如何从竞争激烈的富二代、官二代们之中脱颖而出,让自己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免于被社会淘汰。
而另一群没有强大背景的80后,即便竭尽全力念到了大学毕业,却连个可温饱的工作都找不到。根据美国《富比士》杂志2010年9月〈中国令人吃惊的失业问题〉一文报导,中国2010年有超过25%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他们只能如蚂蚁般吃苦耐劳地在大城市的边缘群居生活,艰困度日。这群「蚁族」宁可要城市一张床,也不要乡下一间房;可是在城市,又面临失业、低收入、高房价、高物价、强迫拆迁等种种令人焦虑的问题。未来似乎前途茫茫!
在中国网络上,更有一大群80后因为现实生活不得志,选择透过怪异的方式取得大众注意。例如时不时便将歌词写满全身拍成清凉照的辣妹,或是以自身肉体测试500万伏特电击棒强度的怪咖──没有出路的年轻人只能利用网络世界彰显自己青春的能量、透过伤害自己来博取网民回响,实是一种悲哀!
中国的80后,位处M型社会的两端,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却同样受限于共产体制而无法展现身为社会中坚分子的能量。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本该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改变的力量,可是这些国家的未来栋梁,有一大部分却被迫成为不问世事、只知适应社会环境以获得基本物质保障的冷漠青年。
现象3:
第三代公共知识分子逐渐成形
难道,中国的新一代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近几年来,论及中国80后的代表人物,便不能不提到韩寒──知名作家兼赛车手、部落客,最近也逐渐被大众视为中国新兴公共知识分子代表。他曾当选2009年《亚洲周刊》风云人物,还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中的艺术家组第24名,而在网络投票中,他以近90万票名列百人第二。
在中国年轻人中,如果你不知道韩寒,朋友们可会视你为「怪咖」,跟不上他们的话题。
韩寒的崛起与其引发的「韩寒现象」,早已被报章杂志媒体报导、讨论无数次。若要探讨为何韩寒会深得大陆网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青睐,旅居海外的中国经济学家何清涟女士,5月底在「紫藤庐」茶馆与台湾学术分子交流会上表示,中国的反精英意识已经使大家根本听不进当权者的话;而今天中国很多找不到工作的大专与硕、博士毕业生,这些庞大的「边缘知识分子」队伍,他们才可能跟草根相结合。
以韩寒为例,其具有「草根性」的时事观察文章包括:2009年2月就中国中央电视台位于北京朝阳区的新址大楼发生火灾一事发表〈央视大火有感〉与〈趁火打劫央视〉两篇博文;2009年5月针对杭州飚车案发表〈该关心的和不该关心的〉;2010年1月发表了两篇讽刺「五毛党」的〈我只是在猜想〉与〈中国官员必修课之第一讲〉;2010年3月因「谷歌退出中国」一事发表〈十块钱更实在〉,文中直言官方要求谷歌过滤的「敏感内容」与「情色」无关,而中国人只不过是在「顺便追求」所谓的「普世价值」而已。
由于中国绝大多数没有背景的80后长期受压迫,加上中国新极权主义使得传统精英知识分子不敢也不愿替他们说话,只知道替党发声;韩寒的出现,等于是帮着这群长期对中共政府不满的年轻人出了一口气。只有高中肄业学历的韩寒,虽然没有正统专业的学术背景,但是他的文章贴近人民生活,文笔犀利不失幽默。韩寒惯用简单的逻辑揭发中国一直以来荒诞错误的观念,给予长期受到洗脑的网民当头棒喝,人人无不为其机智的言语称快!
流亡来台的中国大陆六四民运人士王丹,曾在《自由时报》上写了一篇〈中国大陆的三代公共知识分子〉,他提到:「中国大陆第三代公共知识分子,我认为目前正处于成形的阶段。随着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介入社会的手段(网络)的进步,愈来愈多的知识分子开始致力于公民社会的建设。」他特别提到:「韩寒等80后一代群体就是他们的代表。」
现象4:
网络成为中国年轻人新的发声据点
随着科技发达,「网络」的力量不容小觑。法国总统萨科奇在G8前导会议「e-G8」里,将网络崛起所带来的影响与前两次改变全球历史的革命──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相比,称它为第三次「革命」。萨科奇表示:「网络革命没有标志、没有口号,这场革命属于每一个人。」这场网络革命不仅改变了中东世界的局势,连带地使同属极权政府的中共当局惶惶不安,对于网络的控制封锁益发严格。
但是,中国网民的力量不可小觑。从红遍两岸的讽刺性故事「草泥马大战河蟹」到网民实际上付出行动的「福建三网友案」即可看出。就连韩寒在接受香港贸易发展局独家专访时也断言,能够改变中国的相当大的百分比是需要靠网络的,「虽然都存在着审查,但网络毕竟是最宽泛的一个范围,无论如何你都可以先发表再删掉,它至少存在过一段时间。」
对于网络力量的势不可挡,中共当局与其「五毛大军」虽持续加强网络控管(详情可参阅本刊第88期文章〈外媒关心中国「五毛大军」无声渗透〉),也持续向国际传媒、网络通讯软件业者施加压力,还是难以完全抑制网络上的异议之声。
毕竟,「生命总会找到出路」。当民意追求自由之声开始沸腾时,中国当局是否能强压「茉莉花的绽放」?世人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