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风风雨雨的一百年,歌仔戏以其坚韧的生命力依然伫立在现代,不仅是珍贵的台湾本土剧种,亦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在这个歌仔戏看似逐渐式微、不再是主流的时代,台湾官方也在歌仔戏的传承与推广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推手1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办汇演、做纪录
位于宜兰的「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简称传艺中心)于1994年成立,2003年正式营运,是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底下的附属机构,也是台湾第一个由政府主导的民俗技艺园区。2007年为了因应文建会的组织调整,并入并改名为「国立台湾传统艺术总处筹备处」,然为方便民众区分,未来将会改回「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传艺中心成立的宗旨,在于统筹、规划全国传统艺术与民俗之图书视听数据采集、出版等业务,并负责传统表演艺术以及传统工艺与民俗典藏文物之传习、展演、推广、人才培育等。此外,一般人所熟知的观光园区等,则委外给「统一兰阳艺文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希望达成活化园区、促进观光的目的。
举办外台汇演,重塑野台活力
一头短发、说话轻声细语的传艺中心主任秘书黄素贞,可说是开馆元老。她认为歌仔戏是个非常年轻、还在发展中的剧种。因此传艺中心在进行民间艺术保存传习计划时,歌仔戏并不属于保存范围之内。她认为,由于歌仔戏还很活泼,资源还算够,外界其实可以不用过度恐慌。
传艺中心除了提供各剧团一年二次的演出补助经费外,每二年还定期举办一次「外台歌仔戏汇演」,每次都选择台湾某个传统庙宇,遴选十个剧团在庙埕连演十天。如今,行之有年的汇演已被视为歌仔戏界一大盛事,不仅提供剧团互相观摩切磋、同台竞技的机会,达到推广与教育的目的,也可连带推动当地观光。
「我觉得比起其他传统戏曲,歌仔戏是一个相对乐观的剧种。除了民间剧团以外,还有戏曲学校有歌仔戏班可以做学习。」一脸微笑的黄素贞顿了顿,正正脸色道:「但是我们愿意用乐观来看歌仔戏发展,并不代表它所有组合的因素就是乐观,在乐观当中也会有不利的因素存在。」
黄素贞分析,之所以乐观看待,是因为传艺中心深入了解台湾歌仔戏的发展情况,然后补足不强的地方。例如戏曲学院虽设有歌仔戏班,可是出来的学生并不一定会走入剧团。因为培养的环境跟演出团体的环境有落差,造成专业技艺者不愿意继续从事这样的行业。因此传艺中心才会举办歌仔戏汇演,以便调整中间的差距,让更多有兴趣的人愿意进来。汇演举办至今已来到第七届,每届报名外台歌仔戏汇演的剧团,几近五、六十个,黄素贞认为这正是台湾歌仔戏还很活跃的证据之一。
保存传统艺术纪录,营造良好交流环境
针对歌仔戏的现况,传艺中心的立场是回归民间让其自由发展,但仍会运用公部门的资源从旁辅助、维持环境,并进行较为专业的保存与记录。十几年前,传艺中心便开始针对台湾歌仔戏国宝级的艺师人物──廖琼枝进行了一系列的保存计划,将歌仔戏的经典剧目如《陈三五娘》、《山伯英台》等,透过廖琼枝纯熟的技艺、唱腔、身段做了完整的录像保存。
另外,传艺中心也定期与对岸联合举办为期七天的「海峡两岸歌仔戏发展交流研讨会」,前四天为两地学者的学术研讨会,后三天则是剧团的连续演出。黄素贞表示,歌仔戏虽然是台湾原生剧种,但是还在发展中。两岸交流的好处是可以彼此针对相类似的剧种,互相交流发展。
传艺中心第二科科长吴定哲也在一旁补充道:「我们希望投入极少资源以维持歌仔戏生态,让它可以达到自给自足,然后不足的部分再由公部门给予补助。因此,经费主要关注已经濒临失传的部分,如南管、北管戏,而这部分真的是『跟时间赛跑』。以歌仔戏目前来讲,相对于其他剧种其实还算是活络的,未来歌仔戏重塑、发展的时候,还有珍贵的资料参考。」
黄素贞以一贯的微笑做了注解:「歌仔戏经历这么多,从日据时代到现在还继续展现生命力,很符合台湾人的个性,那种遇到墙壁会转弯,然后又找出一条活路的精神。」显然她对于歌仔戏的未来深具信心。
推手2
全台唯一公立剧团──兰阳戏剧团
另一方面,为了维护与保存歌仔戏文化,宜兰县政府作为歌仔戏发源地的地方政府,于1992年成立「兰阳戏剧团」,隶属宜兰县政府文化局,是国内唯一的公立歌仔戏剧团。剧团成立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承北管戏、本地歌仔及传统歌仔戏,并致力于将传统歌仔戏艺术传播至海外各地,秉持保存传统、研究创新的理念,将歌仔戏推广给年轻一代的观众,为「精致歌仔戏」开创新局。
贵为公立剧团,生存并不轻松
宜兰县文化局局长兼任兰阳戏剧团团长郑文堂表示,「兰阳戏剧团」虽然是国内唯一的公立剧团,享有部分的公部门资源,但是其精神、立场和民间剧团是相同的。
「兰阳戏剧团必须以独特的性格吸引观众,要想办法发挥更大影响力。公立剧团固然有其丰厚的条件,可是这些条件有时候也会变成包袱,如果没有善用资源而视补助为理所当然的常态,久而久之就无法往上前进,会变成比较没竞争力。」郑文堂劈头即点出兰阳戏剧团成立至今最严重的问题──难以依赖自己的力量突显独特性与代表性。
既然如此,兰阳戏剧团存在的原因何在?公立剧团是否还有存在之必要?
面对这个问题,郑文堂认为:「兰阳戏剧团至少撑住了一个歌仔戏的发言权,别的民间剧团当然会想要跟它竞争,这很自然。但它有个象征,就是歌仔戏要想办法撑住那个场面和传承。它的重要使命,就是成为歌仔戏的中流砥柱,开发更好的剧本,演出更专业精湛的戏码,这才是兰阳戏剧团最重要的使命。最后当然是希望可以站上国际舞台。」
面对这个目标,郑文堂坦承还有一段时间要努力。面对县政府预算的逐年删减,剧团的生存压力加剧,但郑文堂认为这也不失为一个成长的机会。「删减预算相当于是让剧团自己成长、提升竞争力,所以我觉得这样的压力没甚么不好。如果因为这压力很大所以剧团会越来越没落,那我直说,这个剧团没有竞争力。」郑文堂正色道。
调整创团宗旨,创造崭新前景
除了预算连年删减,专业人才的不足、剧团发展随政权更迭改变、演出成本过高致使演出机会减少等,皆为兰阳戏剧团近几年来屡遭挫折的原因。剧团为了应付接踵而来的问题,为了能继续生存,不得不改变「着重训练与教育,透过扎实的训练和长期排演,重建歌仔戏形象」的原始宗旨。目前歌仔戏的训练教育部分,由同样隶属于宜兰县政府文化局的「台湾戏剧馆」负责,「兰阳戏剧团」则逐渐转型为以表演为主的营利团体。除了政府预算补贴外,另外也透过基金会进行经费筹措运作。
现任代理副团长兼技术统筹的黄圣凯道出一些犹待突破的困境:「目前整个团的营运还是由副团长做统筹,但是之前的副团长是文化局内的公务员兼任。以前曾经也有学者来兼过副团长,但这样的人就是『专业但是不专任』,如果公务员兼任的话,则是『既不专业又不专任』。」他认为问题必须透过修改组织章程,设立一个艺术总监、也就是团长来解决。若是组织章程通过,也不必担心剧团的发展会随着地方政府政权的更替而有所影响。透过寻找合适的艺术总监来主导剧团发展,内部自然相对稳定。
黄圣凯谈及一段往事:曾经有某任副团长决定去国家剧院演出,场地已经申请,保证金也交了,制作都差不多了,可是一卸任,换了一个新的副团长,觉得这个剧本不好、制作不好,到国家剧院不会有好票房,而且对剧团没有帮助,就取消演出。「这件事其实对剧团整体伤害很大,而且一个剧团的路线随时会有大转变也是不好的。」提起当年的无奈情境,黄圣凯不禁摇摇头。
虽然维系一个剧团并不容易,但是黄圣凯对于歌仔戏现阶段的发展和未来仍抱持着乐观的态度。纵使削价竞争的现象严重,但他认为,惟有确保自己的质量,才有资格维持所谓的行情价,进而建立歌仔戏的「使用者付费」观念。
而歌仔戏相对于往昔,并非一个主流的娱乐项目,但黄圣凯不认为这表示歌仔戏的未来就是悲观的。「歌仔戏式微的说法,我想是对歌仔戏不了解的人才这样说的。因为虽然庙会现在不用歌仔戏了,或是看的人年纪都很大,但是这只是它回归到在这个环境所应该有的位置。比如说像舞台剧,人人都会买票进场看。加上目前歌仔戏对于庙会而言,还是一个较为庄重的戏曲,因此只要庙还在,这个市场就不会不见。」
歌仔戏这个自日治时代起便一路跟着台湾一起成长、一同经历悲欢离合的民间艺术,即使命运坎坷,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仍然充分展现其坚韧的草根性,从政府到民间,无不努力维护这个珍贵的台湾原生剧种。也许,属于歌仔戏的全新康庄大道,不会遥远。
歌仔戏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长期研究、致力于推广教育歌仔戏的台中教育大学台湾语文学系教授林茂贤认为,歌仔戏虽然目前来看还算活跃,但是其所经历内、外的不利因素,都使得歌仔戏的未来危机重重,急需各界来厘清改进,歌仔戏的生命才得以延续下去。他分析主要内、外不利因素如下:
外在客观环境的改变
1. 电子传播媒体的强势:长期以来「看电视」已成为台湾民众最普遍的居家休闲,且节目种类繁多;而近几年来网络的兴盛更是几乎取代了年轻人的休闲活动,歌仔戏的市场因此逐渐消失。
2. 休闲娱乐的多元化:传统社会缺乏休闲娱乐,到庙口看戏成为民众普遍的休闲项目;但随着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休闲娱乐型态日益多元化,欣赏传统戏曲不再是最为普遍的娱乐项目。
3. 庙埕广场的消失:传统戏曲最重要的表演空间是在庙埕搭台演出。随着人口的增加,空间不足、土地价位昂贵,许多庙宇没有兴建庙埕,剧团因此失去演出机会,观众也失去到庙口看戏的休闲活动。
4. 环保观念的抬头:传统戏曲演出总是锣鼓喧天、热闹滚滚,然而近年来由于环保意识的提升,喧闹的锣鼓声、高分贝的音响,经常引起附近民众的抗议,久而久之庙方也尽量避免邀请剧团演出。
内在主观条件的限制
1. 后继无人的困境:目前歌仔戏演员是以中老年人居多,戏班主要成员年龄都在五、六十岁之间,演员年龄呈现老化,年轻演员未能衔接演出,形成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现象。
2. 欠缺好剧本的窘境:传统歌仔戏原本没有剧本,而是由「戏先生」说戏,但现在年轻的歌仔戏演员缺乏这种即兴表演的功力,加上没有剧本的演出方式也使得歌仔戏的演出内容呈现不严谨的现象。
3. 表演素质低落、缺乏艺术性:除了所谓的「文化场」会要求质量外,野台戏的演出常为了节省成本,几乎没有任何艺术性,自然无法吸引忠实观众。
4. 观众的流失与老化:目前歌仔戏观众严重流失,既没有培养新的欣赏人口,而且观众群以老年人口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