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世上还有这样倒贴式做生意的人,他就是素有「陶笛外科医生」的张志名。在淡水码头附近与张志名道别,看着他渐渐远去,我不禁暗叹道。
顷囊相授 数十年心得一次报告完毕
今年1月,未曾谋面的张志名将我订购的四把陶笛邮寄给我。在家自学一个月后,我前往他的工作室拜访他,主要是想请他看看我吹奏的方法正确与否。
早上9点半一踏入张志名的工作室,他马上检测笛子本身的音色与音准,并仔细观察我的运舌、运气、吹口的含笛位置等,将必须改正处一一指出。在我吹完一首曲子时,他就会谈谈对此曲的诠释、音符间气量与握笛角度的转换,以及舌头位置如何改变了音乐表现。我看他比手画脚地说明音乐线条该如何流动,颇有艺术指导的架式。彷佛想把这十几年来的心得,通通一次向我「报告」完毕似地欲罢不能。
他热忱忘我地分享至将近中午1点,在我催促下才一块儿进餐。吃完饭回来,一进门他连椅子都没有坐下,就开始调整笛子。走到好像手术台的工作桌前,他拿起其中一支修刀继续解释:「功能愈强的陶笛,音色愈不容易完美,反而功能单纯些,音色纯度愈佳。能感动我的音色,就是最佳音色。它跟人、跟物一样,没有无用之人,也没有无用之物,只是没有摆对地方。」
看见他一头栽在工作里的模样,想象当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实验时的那种傻劲,大概就是如此。
以一位入门者而言,老实说,我没想到陶笛可以「玩」得这么认真。在台湾,陶笛在不少人眼中只是小朋友的玩具。这大概是为甚么张志名的产品包装盒上要印着醒目的八个字「我是乐器,不是玩具」的原因。
最有良心的卖家 持续不懈进步
「以前踏入专业制笛不久,有些高价位的笛子,客人可以把笛子带回家试吹三个月,不适合再拿来换,不买也没关系。」我手上此刻也拿了他一把五千块的5G新笛,还没付钱,他要我带回去练肺活量的。而在现在这个社会,要搞失踪太容易了,移动电话、email改一下或根本不回应,就可以让旧识觉得你已从人间蒸发。
「你不怕客人卷笛而逃吗?」
「不会ㄝ。因为我不相信人那么坏,难道一个人的价值就只值那几千块而已吗?为那一点钱就出卖自己吗?」
「记得曾经卖出五把单价一万的笛子。等到下一批笛子出厂时,觉得上次那批笛子只值五千块。我愈想愈不安,觉得很对不起那些跟我买的人。于是我一个一个打电话给他们,跟他们说有一批音色更好的笛子,想要的话可以拿来换,不加价。」
世风日下,黑心商品多得让消费者在购买时无不戒慎恐惧。我认为如果有「最有良心的卖家」这种奖项,张志名肯定是其中一位得奖者。
其实在台湾的手工笛师傅生存大不易,虽然张志名在台湾的制笛界已占有一席之地,但回首自己年轻的岁月,他心中不少感怀。
「往往回顾自己前一阶段的作品,都会被自己吓着,很难接受自己怎么会做出这样的笛子。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沉淀、厘清,才得以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之后我再也不敢轻易地批评任何一个产品,因为那都是生产者在当时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了。」
「以前不懂事,听见别人称赞我,觉得很开心。现在有一点懂事,觉得很惭愧,因为我发现看不到顶端。以往认定是登峰造极的产品,现在已不是,而且不知道高处在哪儿。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懈地观察思考、思考观察。」
挥别时,我想到今天发生的一切──他恳切的神情与言语、他工作室窗前的那片翠绿与鸟鸣,以及他飘荡在林间的笛声──看来先前的苦如今已都变成了甘。而那对于陶笛奉献一生的不悔身影亦将永远刻印在我心中。
(本文整理自《看》2010年第63期「认真脸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