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欧债问题的简要架构

欧债问题的简要架构
欧债危机拖延甚久,10月27日取得三大原则性决定暂时解决希腊之危机。图为希腊财长范尼塞洛斯达成协议后,微笑步入新闻记者会。Getty Images
第100期
陈博志

欧债危机拖延甚久,10月27日虽已取得三大原则性决定得以解决希腊之危机,但欧债问题却不见得就此结束。欧债的前因后果到底怎样,一般人已被太多的报导弄得一头雾水。本文拟从问题的主要起因和一路带来的影响,为这复杂的问题提供一个较简化容易了解的架构。

欧债问题的起因

美国和欧洲巨额负债的主要起因,其实都导因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降低。近几十年,大量的开发中国家加入国际竞争,用低工资抢走了已开发国家的许多产业和就业机会,导致许多已开发国家面临经济低迷、失业增加、工资下跌,乃至所得分配恶化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是要以发展「知识经济」和「在地产业」等方法来改善国际竞争力(请参阅拙著《台湾经济战略-从虎尾到全球化》一书)。然而很多政府却喜欢用较简单、速效,但长期却不正确的做法。例如美国以增加政府赤字和民间贷款的方式来增加国内支出以维持所得,结果造成美国民间负债太多引发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今年美国国债达到上限又造成一次危机。所幸美国因为有自己的货币且美元为国际通货,因此美国可以藉印更多钞票及提高公债上限来化解问题。

有些使用欧元的国家也遭遇竞争力下降的问题,但它们无法独力控制让欧元贬值来提高竞争力。相反地,由于德国等部分欧元国家国际竞争力仍强,因此欧元有时候还要升值,而使欧元区中竞争力较低的国家更失去竞争力。所以这些国家只好藉扩大财政赤字来振兴经济和照顾低所得者及失业者,致使政府负债快速累积。

有些竞争力还不错的国家,则引进大量外资来扩大投资和扩大房市等泡沫经济,结果当外资撤出时,由外资支撑的虚假经济大幅萎缩,政府不只税收减少,又要花大钱来救经济,因此其负债也跟着恶化。欧元国家因为没有自己的货币,不能用货币政策代替财政支出提振经济于前,负债大增之后也不能用印更多钞票或货币贬值来解决,所以欧元国家就陷入比美国更难解决的问题之中(请参见《看》杂志第58期拙著〈希腊危机给台湾的启示〉)。

欧债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

竞争力低落在经济上还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让工资、物价和所得下降,以提升竞争力甚至经济成长率。但这方法在各国政治和经济上都很难办到。对有巨额负债的国家而言,这又会使以每人工资或所得来计算的实质负债增加。因此这种市场或人民负责调整的解决办法,在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

经济另一个由市场调整的办法就是倒债。国家和个人类似,还不起钱时可以赖债,也可以和债权人协商打折还债。对个人而言,破产之后又是一条好汉,只是债权人倒霉。但国家的负债非同小可,数量庞大的希腊公债若打折还钱,很多国家,特别是欧盟内的银行都要发生极大的亏损,轻则丧失增加放款能力而造成资金紧缩的后果,重则银行也要破产甚至引发更广泛的金融危机。若到这地步,欧盟各国及全世界的经济都要被拖下去。所以欧债问题大概没有任何国家敢说交给自由经济市场去解决就好。这是个各国政府不得不介入的问题。

然而政府不同的介入方法却会带给各国和各方不同的负担,对经济的伤害也不同,各国的利益相互冲突,因此很难乔出一个大家都同意的方案,欧债问题也就拖延很久而难以解决。

各种解决办法的成本比较

从目前需要的钱来看,直接帮助负债国最简单。各国只要帮希腊一点钱,甚至只要加买一点它的公债,希腊就可周转过去,未来的问题可等未来再说。

各国若不支持负债国,等它决定倒债,其他国家的银行就要出问题,各国还是得救自己的银行,也就是须弥补银行因倒帐而造成的亏损,以免发生人民存款被倒以及挤兑和更大的金融风暴。

大致说来,直接支持负债国的花费最少,等它倒债再来支持银行的花费较多。而若不支持银行,等金融风暴发生甚至经济衰退再来处理,所需要的成本更会大很多。欧债问题因为有太多个国家都有无法还债的风险,若希腊危机未能顺利处理,其他国家也可能因失去信用或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而爆发负债危机,那各国的损失及各国政府所需花的成本就更大。所以直接帮希腊度过难关似乎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但这方法等于是拿其他国家人民的钱去让希腊和债权银行花用,各国政府很难对人民交待,执政者也可能失去选民支持。这种作法也等于鼓励其他国家挥霍,鼓励金融机构资金流向高风险资产,而会带来未来可能更大的问题和成本。所以要各国支持希腊,希腊人和债权银行自己一定也要承担合理的责任,而所有高负债的国家也应该做必要的调整,以避免不公平及未来问题的扩大。但各国和金融业要分别承担多少责任,各国间及国家和金融业间的利益冲突,很难有个道理可以公平分配这些责任。

对负债国而言,明知各国若不帮它忙将须付出更大的成本,因此也就「债多不愁」,可以摆出一副成本都该由外国负担的态度,以逼其他国家承担较多的成本。甚至各国的金融机构也一样明白,政府若不及早支持它们,金融危机发生后政府和经济会更惨,因此金融机构也多不愿意自行增资,来准备承担某些公债倒帐或打折的损失。

既然波及到更多国家及发生全面金融风暴之后,各国会面临极大的损失,负债国和债权金融机构都会乐得轻松,逼使各国出钱来帮他们解决问题。大家都很清楚,最后较有钱的国家必须用某些方式承担大部分的损失,所以不想负担太多的国家就会选择僵持下去,使危机持续这么久。

10月协议短期有效 长期根本问题难解

随着危机的累积和扩大,危机爆发带给各国的损失将逐渐扩大,而且超过多数国家在目前就解决问题所须出的成本,那时大家就比较可能达成对解决方案的共识。那共识一定仍是各国和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债权人都负担一点成本,甚至和欧盟没有直接关系的国家也直接或间接透IMF等国际机构而分担一点成本。公债要打折归还,让债权人负担一部分责任,有钱国家政府要出一点钱,欧洲央行和IMF要给一点贷款或买一些公债,也就是要多印一些钞票而让全球所有的人都透过币值的降低来分担一点责任。负债国免不了要对紧缩支出甚至减薪做出一些承诺。短期问题应该可以这样解决。这也就是各国10月27日的协议。

但这协议只解决当前的危机和成本的分担方式,比较根本的各国财政纪律的问题,以及欧元体制使各国无法藉货币与汇率政策来解决竞争力低落的问题,以及政府问题的开端,即全球化许多国家产业和就业外流的问题,都仍无法解决。何况希腊之外仍有一些国家负债问题也甚严重,总负债金额更远高于希腊。这些因素可能在未来制造出新的问题和危机。而问题若在最近就发生,各界有可能以这次的协议作为猜想或争取下一次协议的模板。例如,若市场认为其他严重负债国的债务也要打对折,很多金融机构将受严重冲击。而负债国可能以对折为还钱上限再往下杀价,其他国家却以对折为下限要负债国负更大的责任。所以即使有这次协议的经验,未来的危机也不一定更容易解决。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不可不泡 台灣好湯大匯集
泡湯是秋冬時候最讓人期待的行程,闔家出遊、朋友結伴,或獨自放鬆,都能享受泡湯的樂趣。古籍《水經注》曾提到溫泉可治病:「魯山皇女湯,可以熟米…
香港政改戰如此結束:烏龍?陰謀?
2015年6月18日,擾攘兩年有餘,並且闖入世界政治螢幕的這場從諮詢到方案制定的香港政改戰以奇妙與詭譎的結果落幕。泛民振奮,建制喪氣,…
大陸新時尚風潮「民國範兒」
「有一個時代叫中華民國,有一種精神叫民國範兒。」近年,「民國風潮」在大陸成為一種風尚。…
男女分工角色是如何形塑的?
筆者曾在《看》雜誌176期討論過人類社會的演變過程中,農業技術的變革如何改變女性的社會角色分工,例如「男主外、女主內」這樣的性別分工。…
鵝少年
「孩子經常性地遲到,是變壞的一種徵兆!」這是專家提出的警告。 何故姍姍來遲 學習成績中平,平時安安靜靜在老師心目中是乖學生的春興,…
小確幸時代來臨!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許多人都在追求生活的小確幸,將「小確幸」當作日常的口頭語言。「小確幸」源自日本知名小說家村上春樹的插畫散文集《…
青史流芳的古代賢德婦女
母親節剛過,許多人都在這一天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而提到中國古代的母愛事蹟,最耳熟能詳的就是孟母三遷、歐母畫荻、岳母刺字等故事。事實上,…
就業力:該教嗎?如何學?(之二)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談到,可能有不少人會擔心在高等教育中強調就業力,會不會扭曲教育的目的?但是這種擔憂主要是出自於一種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