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的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从PX(二甲苯)厂在中国遍地开花谈起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一百吨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造成松花江严重污染。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一百吨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造成松花江严重污染。
Getty Images
第12期
何清涟(旅美中国经济学者)

随着成都市民5月4日以「散步」形式抗议PX化工厂落户彭州,「PX」这一用于生产塑料、聚酯纤维和薄膜,产生高污染的化学产品名称再次在中国的网络上流传──去年是一个由台商(前东帝士集团陈由豪旗下)翔鹭化纤、翔鹭投资的PX厂在厦门遭到当地市民数度抗议,目前能否落户厦门尚在未定之间。而有「中国第一周报」之称的《南方周末》对这次事件溯源的一篇报导「PX化工:成都危险拐点」则胎死腹中。

PX化工厂为何在中国遍地开花?

如果说在离成都30公里左右的彭城建立PX化工厂是成都的危险拐点,那么中国经济结构的「危险拐点」早已出现。早在好几年前,中国调整产业结构时,那种以发展资源型企业为导向的产业政策,就已将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加速推往深渊。

目前,中国已经建好与正在扩建的PX厂已有10余处:浙江镇海炼化公司,PX年产能65万吨;齐鲁石化公司在山东淄博所建年产80万吨的PX项目;此外还有辽阳石化新建45万吨/年的PX项目(现有PX产能约为22.5万吨/年)。规模最庞大的应是青岛凯联集团公司,该公司在青岛的基地据称年产PX70万吨、纯苯20万吨、甲苯6万吨。辽宁大连、河南洛阳与福建石狮等地均建有大型PX化工厂。

这种可以通过呼吸、食物摄入、皮肤吸收,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化工产品,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停产,为甚么只有中国在不计后果地引进?原因只有一个,PX原料带来的高利润。从1997年以来,国际市场上PX就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从2003年以来,PX需求几乎以每年100万吨的速度增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中国各PX生产基地也在同步扩大产能,以牟取巨额利润。

他国拒斥的污染项目为何被中国政府笑纳?

如果仅仅只看法律条文,中国有一部《环境评估法》。各级政府还设有环保局,专门负责企业投产前的环境评估与监测企业排污情况。这些PX项目对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巨大伤害,按照法律,根本没可能通过环境评估。

但各地方政府自有高招,法律条文根本约束不了他们。正是在地方政府官员的庇护下,许多高污染企业(许多还是「国家级项目」)落户各地,中国的《环境评估法》完全成了摆设。

各地政府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官员欢迎高污染项目落户本地,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些项目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贡献」极大。几乎所有的高污染项目,都是当地的税收大户,支撑着该地GDP的半壁江山。〈环境评估法〉明确规定企业投产之前需要做环境评估,但这部法律并未得到执行。据政府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总结,企业投产做环境评估有几种类型,第一种是投产后遭遇到压力,比如工厂所在地村民反对,引发事故,这时才请当地环保部门做一形式上的「环境评估」,这种情况叫做「先上车后买票」;第二类是新建企业一边投产一边做环境评估,这叫做「边上车边买票」;第三类是「上了车不买票」,即企业根本不做任何环境评估。中国政府也无可奈何地承认,环境评估执行率低、违法现象严重。

想要地方政府命令污染企业停产,实在难于上青天。因为中国市、县、乡(镇)三级财政早就入不敷出,负债累累。就以今年4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县财政赤字资料为例,目前,全国平均每个县的赤字约1个亿,全国赤字县占全国县域的比重达四分之三。

污染企业也是中共的主要税源

大量兴建化工厂,其实也是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只要翻看近三年「中国企业纳税500强」,就会发现石油化工企业、烟草企业均是纳税大户的主要成员。而这些石油化工企业就是中国政府这些年来刻意扶植的「资源型企业」,以中央部属重化工企业为主,目的在于涵养税源。这一特点正好彰显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软肋」:能源消耗巨大,以中国未来的生存基础换取今天的「繁荣」。这种发展模式的「好处」是企业无需考虑技术创新与展拓市场,政府可以获得大量税收。但对中国的环境与民众来说却是灾难性的,无异于饮鸩止渴。

可以说,资源型企业是中国环境污染的主角。在中国近年来的污染事件当中,几乎都能看到石化行业的身影。2005年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是「11‧13」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肇事者,该厂就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位列第七的中国纳税500强之一。国家环保总局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国家环保局曾对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的布局做过调查,发现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而这些石化建设项目,其中不少都属于国家级项目。这种布局减少了企业的排污成本,但却非常危险,一旦发生事故,对水体和环境的破坏是灾难性的。近年来中国化工生产事故不断,四川沱江、广东北江、松花江、黑龙江等水域先后发生重大化学污染事故。2006年中国十大环境污染事件当中,一半是化学物品渗漏造成的污染灾害。

多年来,「中国制造」保持总体成本低廉优势的「秘诀」,就是透支劳工的生命福利与中国的环境生态。改变这一点,等于放弃中国的所谓「竞争优势」。对于其它发展中国家而言,与中国这样一个事实上放弃劳动保护及环境保护的国家竞争,确实相当困难。

也只有中国这种专制政府才会毫不顾及人民的生存权利,大量引起这种高污染项目。厦门市民的反抗与成都市民的反抗,中国当局的方法是抓捕领头者,用政治高压迫使民众停止抗议。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緊跟中國的香港樓市炒風
中國的炒樓風影響香港。而且走勢與中國一樣,在金融風暴出現樓價的短暫調整後,即以更快的速度上漲。微弱的調控措施反而促使樓價飛漲,漲勢至今未歇…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 體驗一日考古學家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是台灣第一個活化舊有空間,由菜市場華麗轉身為博物館的案例。踩踏考古的步伐,穿越五千年時空,令人驚喜連連!開館三週年以來…
寒風獨行
  我在寒風裡獨行 橘黃色的路燈並未增添任何暖意 我在夜晚的河畔踽踽獨行 盼望著人與人之間生命的交集…
古時丈夫對妻子的稱謂
中國人稱呼妻子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時下常聽見的「老婆」外,還有較為正式的「太太」、較文雅的「內子(人)」,以及鮮少聽到的「拙荊」等。…
由《琅琊榜》 遙想明朝冤臣袁崇煥
歷史上,名將被「誣以謀反」的例子很多。中國電視劇《琅琊榜》演活了英雄復仇的故事,被復仇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當今聖上。男主角林殊(…
金融危機擴散 全球汽車業進入「寒冬」
金融危機導致信用緊縮,加上看壞前景促使消費者縮衣節食,使得美國汽車業面臨融資縮減與銷售減緩兩面夾擊。在資金水位下降導致流動性危機升高之際,…
奧蘭多槍案挑戰美國的「政治正確」
6月12日,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一家同性戀夜總會發生槍殺案,造成49人死亡、53人受傷。凶手奧馬爾‧馬丁(Omar Mateen)…
「不會讀書的孩子」葉宗林 發明輕便雨衣打開一片天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在路上遇到突如其來的陣雨,一時間不免手忙腳亂。這時,不論是行人或機車騎士,只要到附近的便利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