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尝过它味道的人传递着无远弗届的魅力,
因为里面添加了努力的成份,更散发出智慧的芬芳。
粒粒可见的浑圆雨滴快速地打在以石板铺成的街道上,漫起一片由近而远迷蒙蒙的白雾,望着视界外渐渐已分不清天与地的苍茫,心里想着:「好一个淡淡的三月天!」或许因为不是假日,也或许是这阴沉不定的天气,一向热闹的北埔小城,此刻在雨声中显得有些凄清。
为了躲雨,匆匆踏入一家卖养生酥糖的小摊内,一位头戴浅灰色毛线帽的中年男子,正微笑地招呼客人。「桌上的酥糖请尽量试吃,别客气!还有那大茶桶里装的是冰柠檬水,保温壶里装的是热杏仁茶,想吃想喝都请自己来,不用客气。」
三、五个或许同样是为了躲雨而一起挤到摊位前的人,拿起桌上的各式酥糖大口吃着。突然一位先生抓起开过还剩半包的酥糖说:「老板,我有一群朋友在那一头喝客家擂茶,我带一些去给他们试吃好吗?」只见老板依旧是一脸的笑容:「没关系呀!就拿去吃吧。」
「你这样随意让人吃,不怕亏本吗?」忍不住好奇开了口。「哪里的话!不怕人吃,只怕人家不吃,客人肯吃我就有机会。」言下之意,老板对自己的产品有着绝对的自信,我也拾起一块南瓜子酥糖放入口中,瞬间那香、松、脆而不甜的口感溢满味蕾,真的好吃。
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缘份有着各种不可思议的系绳,好奇是其中之一,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又何尝不是!望着豁达大度、说起话来慢条斯理、有那么点方外之士味道的老板,不禁开始认真和他闲聊起来。
跳脱股海,四个月学会炒瓜子
做花生糖已16年的曾文雄,原本是经济部台肥公司的员工。1989年台湾的股市第一次冲上万点,在那一场全民疯股票、家家念股经的奇异时代中,曾文雄也像台湾大多数散户一样,倾尽所有加上借贷在股海中浮沉。
可惜!好梦由来最易醒。同一年股市从一万二千多点的历史高峰崩盘,一直跌到二千多点才止血,整整跌掉了一万点,剩下零头。曾文雄损失惨重,不仅赔光了积蓄,还欠下一大笔借贷的债务,这应该也是当时许多台湾股民的真实写照。
为了清偿债务,他找上卖花生糖的哥哥学习制作技术,他说:「我哥哥把做花生糖的基本功教给我,其余就靠自己不断从试做的经验中摸索,就像是入少林寺学功夫一样,要肯吃苦才能学得到东西。光是学会看炒瓜子的火候就花了四个月,其间细节调整了好几百次,才抓到窍门。」
就这样,曾文雄白天到台肥公司上班,晚上夫妻俩就到各大夜市去跑摊卖起花生糖。渐渐地,他做花生糖做出了兴趣,觉得这是一门可以终身倚靠的事业,于是一年后当台肥为了精简人事提出优退方案时,他毅然离开了台肥,全心投入做花生糖的事业中。
苦心孤诣,竞争者自然就少了
一位小姐对曾文雄说:「你当初选这一行是对的,整个北埔街上就只有你一个人做,没有人和你竞争。」这句听起来没什么问题的见解,却遭到曾文雄的否定。「不是这样的,不是我做这一行没人竞争,是我选择了没有人竞争的行业。」
他进一步解释:「我挑辛苦、费工的行业进入,一开始的高门坎就吓阻了一大批想进入这个市场的人;然后,我再非常努力地使自己的技术达到顶尖,自然竞争者就更少了。」
曾文雄指出,一般说来,养生的东西都不好吃,好吃的东西都不养生。如何做出既养生又好吃的花生、南瓜子、芝麻等酥糖,是他16年来努力的方向。「我敢说,做花生糖全台湾没有人做得比我好吃。」自信在曾文雄的眉宇间散发。
「我只用最好的原物料、坚持用手工,以细致繁琐的多种过程,来尽可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加上我又不想赚太多钱,能够尽量压低利润,让顾客觉得物超所值,所以这16年来我一直觉得很快乐,我唯一的痛苦是我老婆骂我的时候。」
在一旁默默分装养生酥糖的老板娘,略带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要让产品变得更好吃,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研究,有时我觉得他不够用心,就会骂他。」曾文雄哈哈大笑,做了一个顽皮的鬼脸与动作响应妻子。
用心、用眼睛看,学习真功夫
任何有关酥糖制程的疑问,只要有人问,曾文雄都毫不保留地解答,问他难道不怕同业趁机刺探军情吗?他的回答很妙:「我不主动教学,但只要有人问,即使是同业我也愿意教。基本上这个产品不是知道了就会做,是知道了以后还需要花很长的时间练习,从练习过程当中,你才能够真正掌握住产品的做法、味道与质量。如果只是知道,那不等于会做。」
「我的想法是,把我现有所会的一些知识尽量提供给大家知道,那我就会有竞争者,我就必须往上提升。因为后有追兵,才会跑得比较快,否则我可能会怠惰;一方面也提醒自己要赶快走,不能停在这里。」
曾文雄功夫不怕人学,还善意提醒学习之道。他认为真想学的人不应该问,而是要用心、用眼睛看,才是学功夫的重要法则。「你一定要用眼睛看,看老板的动作原理,记起来后回去练,这才是学功夫的不变法则。若你只是用问的,不管老板跟你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你回去做都是错的;当你领悟了老板的动作和原理之后,不管老板跟你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你回去做都是对的,因为那已经成了你自己的东西。」
麦芽糖似少女,需温柔待之
掌握原物料的特性并加以发挥是功夫中重要的一环。经过不断地练习,从第一次、第十次到第一百次,从中寻求差异点,前后花了12年的时间,曾文雄才了解什么是麦芽糖。
他将麦芽糖比喻成青春期的少女,变化不定。「你要温柔地对待她,当你对她好时,她才会表现出好的那一面,若你粗暴地对待她,她一定不会给你好看,也就是在煮的过程中,要很轻柔地搅拌。」
如何展现瓜子的香气和甜味是制酥糖的窍门。他说:「瓜子加热到100度,瓜子本身的水份会转成蒸气,它的体积会膨胀,自然就会圆起来,如何让它保持圆而不破裂,取决于温度的掌握和对瓜子特性的认识,这样才能表现出瓜子的香气和甜味。」
老顾客捧场,淡季不淡
客源是口碑的见证。「现在一个月在旺季时的营业额达到70万,每年从11月至3、4月是旺季。以往淡季时的业绩只刚够开销,但在北埔摆摊二年多来,这个情况已经改善,由于老顾客增多,所以已经呈现淡季不淡的趋势。」
提到了老顾客的捧场,曾文雄开心地举了两个例子:「一个科学园区工厂老板带十多包各式酥糖到洛杉矶出差,当地的好友们见他带这么不起眼的东西来就笑他,『你远道而来就带这些啊!』没想到吃过之后,每个人都拿出纸笔想记下订购的联络方式。」
「还有次碰到一个阿婆来买,问她从哪来?阿婆说住在高雄,之前坐游览车来玩时买过,因为想吃所以专程叫孙子开车来。我告诉阿婆可以用电话订购再宅配,请她不用再这么辛苦大老远跑来买。」
期望找到能吃苦的人当传人
一般人生意做出了口碑,可能立刻会大张旗鼓地扩军,但曾文雄有他独特的见解。「其实我也不贪心,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做带壳花生吗?北埔街上就有一些人在卖,若我也做,我相信凭我的技术和研究的热忱,一定可以做到最好,这样一来别人的生意一定会受到影响。」
他紧接着解释:「这样做还是为了我自己,我今天不去做那一行,让别人还有一口饭吃,那他也不会回过头抢我的饭碗。大家都要生存,能多为别人想一点,让大家都有饭吃就好了。」
唯一的女儿假日也会前来帮忙,他一小时付她一百元薪水。他告诉女儿对她的要求不高,但她的学费只有注册费,其余的要靠自己努力。「凡事自己来是我对她唯一的家训,她将来愿意接我这个需要吃苦的棒子,我当然很高兴,若她不愿意我也不会勉强,至少她学到了快乐要从努力付出中获得的道理。」
从专制花生糖走到今日的养生酥糖系列,只要肯用心,16年的光阴已经可以培养出一门绝学,曾文雄每年皇历新年前十天才做一次的金门贡糖,让金门人都事先预订买回金门。对于制酥糖这身好功夫,他自然也希望能留下传人,但要找能吃苦的,不要太聪明的。「我一开始曾一心寻找聪明的徒弟,但后来发现自恃聪明者反而不愿意下苦功,所以无法将基本功学扎实。」
聊着聊着,刚刚那带走半包酥糖试吃的客人又回来了,然后一口气下了十几包的订单。这才发现天空不知何时已经放晴,金色的阳光正穿透云层间的空隙而下,映满了一地的灿烂。挥挥手作别,我带着暖暖的感动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