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小区做不成,没关系,慢慢地,一个、一个来,
只要有人愿意尝试有机栽植,我都乐于协助……」
在章思广和郭逸萍的筑梦故事中,有一位「贵人」在两人创业的关键时刻伸出援手,让他们得以度过难关。这位关键人物是助人为乐的「松园民宿」的主人彭玉和。
回归传统的帮伴精神
选择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们来到这个占地两甲,依山而筑、环境优雅的民宿,主人彭玉和先生亲切的招呼我们在庭园的雅座上,享受「松园」特制的饮料,顿时令人精神百倍、心旷神怡!
彭玉和为我们介绍手上这杯酸酸甜甜、带着玫瑰花香的饮料,就是他协助「玫开四度」酿制的「玫瑰糙米醋」。彭玉和说,协助有心从事有机栽植的朋友是他最想做的事。能够以传统农业的有机种植方式,让大地回归自然、不再被污染,也算是为日益恶化的环境尽一份心。
彭玉和的心愿缘于九二一地震之后,担任埔里内埔小区发展协会理事长期间,当时目睹许多农村小区都在寻求转型、再创生机,让他兴起营造一个「有机休闲农业小区」的构想。然而由于年长的农民无法接受有机农业的观念,加上少数人对他的误解,认为他想从中获取利益,使得这个构想不了了之。被泼了一盆冷水的彭玉和,助人的热诚并没有熄灭,他说:「休闲农业小区做不成,没关系,慢慢地,一个、一个来,只要有人愿意尝试有机栽植,我都乐于协助。」
因此当郭逸萍回乡接手玫瑰园与父亲发生严重冲突时,彭玉和就帮忙劝郭爸爸放手让年轻人去做。他说:「我鼓励他们好好做,尽量去上课学习,通路我可以帮忙想办法。」彭玉和找到同样热心助人、酿造有机醋的「杜康行」老板赖鸿文,他说:「我出资购买玫瑰花瓣、他负担糙米醋,做成糙米玫瑰花醋,完成后做促销,将成品让郭逸萍拿去展售,以成本价卖多少算多少,并以自己的经验传授他们打开通路的方法。」
除了「玫开四度」玫瑰园,紧邻松园的「有机草莓园」也是彭玉和协助转型成功的,从亲自开挖土机整地到请教专家、制作有机肥,彭玉和都是义务帮忙不收费,他说:「也算敦亲睦邻嘛,这样我有事他也会过来帮忙,这就回归到以前农家的『帮伴』精神,大家互助合作才会和谐。」他说用「钱」做人是很容易的事,用「情」做人才是可贵的。
彭玉和希望农民都能回归到以前的有机耕作方式,他说:「做有机赚不了大钱,但至少不会有农药中毒问题,赚到的是健康。」他感叹人总是为了名利,只想获得不愿付出。他说:「农业转型是要先将大环境做好,不是先做自家的,什么事都不做先求名怎么行,要先做事、先付出啊。」
自产自销拒绝被剥削
在埔里土生土长的彭玉和,父亲从事「段木养菇」的事业,宛如游牧民族般,每五、六年必须迁移另一个地方。然而,从小优游于青山绿水间,造就了彭玉和爱护自然环境的人格特质。
国中毕业后彭玉和即离家到台北工作,却发现无法适应都会生活,因此回到家乡学习养菇技术。当兵前即承袭父亲的养菇事业,小有一番成就。孰料退伍后正值大陆走私香菇泛滥,产地价格下滑。他前往零售市场探查原因,发现菇农被中盘商剥削,几乎无利可图。
彭玉和因此决定不再将香菇卖给中盘商。1988年,他自己用小货车载着香菇到台湾各地摆摊,以自产自销的方式与消费者互动,短短两年就打出知名度,开创「电话订购」的通路。由于他以传统烘焙技术制作的香菇质量极佳,因此生意兴隆、供不应求,彭玉和说:「常常香菇开始采收就被订购一空,动作较慢的客人就得等到下一季了!」
后来有消费者来埔里旅游,顺道过来参观,「他们很喜欢这里优美的环境,建议我经营渡假村。」然而当时只有民代或财团才能经营渡假村,政府没有开放给民间,但是彭玉和看到了商机。从1990年开始,他在香菇寮旁边的空地上遍植五叶松、收集石头,奠定经营民宿的基础;2001年政府通过民宿法规后,彭玉和就成为埔里地区最早的民宿业者。
绿建筑建构特色民宿
当彭玉和规划民宿时,他特意将绿建筑的理念自然融入其中。在「松园」的园区漫步十分舒适,随处可见优雅的五叶松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彭玉和娓娓道出他的「绿建筑」概念──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依原地形、地貌设计布置庭园与房舍。「这里原本是整片的松树林,我只把建造房舍、步道、河道位置上的松树挖走,其余都原地保留。」彭玉和说:「这些松树都有十几年的树龄了,刚好当时许多在九二一地震中震倒的学校要重建,我就把挖出来的松树全部捐给他们造景。」
而为了让客人舒缓平日紧张的生活步调,体验悠闲的乡居乐趣,彭玉和将纯净的山泉水引入园区建造SPA池,每一栋渡假木屋都有小桥流水围绕着。他说园区里没有农药与有害物质,客人可以很放心地享受森林浴。
彭玉和为客人打造了一个可以完全放松心情的渡假环境,不管是徜徉在林荫间倾听鸟叫虫鸣,或是骑单车欣赏附近的田园风光,还是在清晨坐上主人亲自驾驶的牛车细细浏览小山村的自然美景,在在都可留下美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