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2010年结束自1962年起军人政权的专制统治,政治改革在几年之内迅速发展。2010年11月13日,缅甸政府解除对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翁山苏姬长达15年的软禁。缅甸的民主进程至今仍然持续推进。
全国民主联盟在国会大获全胜
翁山苏姬长年以非暴力方式提倡民主,并在1991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2012年3月在台上映由卢贝松执导的电影《以爱之名:翁山苏姬》,谱写政治动荡背景下翁山苏姬的传奇故事,在缅甸仍遭禁演。
2012年4月1日,缅甸举行国会补选投票,由翁山苏姬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压倒性胜利,拿下45席中的43个席位,成为缅甸联邦议会中的第二大政党和最大反对党。
2012年9月,翁山苏姬对美国展开为期三周的访问,会见总统欧巴马,并接受美国国会授予的最高荣誉——「金质奖章」。当被问到缅甸期盼的民主典范,翁山苏姬说有太多国家可以学习,包括南韩、台湾等亚洲国家,以及1980到1990年代从共产转型为民主的东欧国家、从军政府转型的拉丁美洲等。
废除媒体审查
缅甸政府几年来的民主改革,包括大赦超过200名政治犯,建立国家人权委员会,颁布劳工有组建工会和罢工等权利的劳动法等。
2012年8月,缅甸当局宣布解除报禁。严格的出版审查制度,过往普遍存在于缅甸,报纸、歌词、童话都必须经过审查。缅甸政府在官网上宣布,废除所有对当地出版部门的审查,以促进言论自由。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个保留严酷安全法的国家,是否会用其他制度替代审查,仍需进一步观察。
2012年9月,缅甸政府宣布特赦514名囚犯,包括部分外籍囚犯和政治犯。这次特赦正值缅甸总统登盛即将出访美国,美国多次要求缅甸释放政治犯,作为解除对缅甸经济制裁的先决条件,此次特赦进一步改善缅甸与美国的关系。
改革之路仍充满隐忧
登盛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示,缅甸的改革「绝对不会走回头路」,然而他的决策却充斥牵绊,包括民族的冲突。政府军对缅北少数民族武装克钦独立军的进攻仍在继续,看不见和平的迹象,直到2012年6月,克钦抗缅战争已经造成8万克钦人无家可归,只能住在中国边境的难民营。
此外,全国民主联盟虽然赢得4月的议会补选,但议会多数席位目前仍由军队安插的人控制。
强人丹瑞是否仍然把持着缅甸的国家走向,让改革充满隐忧。登盛对缅甸的影响,是否远不如外界为他冠上的称号「缅甸的戈尔巴乔夫」,有待持续观察。
中美角力的新舞台
2011年11月,东南亚联盟领导人决议让缅甸成为201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以支持缅甸的种种改革。
2012年开始,欧盟、澳洲和日本先后放松制裁,此为登盛政府在外交上的巨大突破,更陆续迎来美、日、英等国政要的访问。2011年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缅甸,开启美缅断绝五十多年后的重新往来。希拉里造访后三天,习近平也在北京接待缅甸的军事首长,表示会强化两国的策略伙伴合作关系。
2012年11月19日,欧巴马抵达缅甸进行访问,与翁山苏姬、总统登盛会面,敦促缅甸政府推进改革,并提供1.7亿美元的经济援助,成为首位任内走访缅甸的美国总统。美国试图让缅甸逐渐脱离中共,并加强美方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缅甸长期和中共在政经关系上结盟,包括重要外资来源、贸易伙伴和武器供应国。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东南亚研究主任鲍尔(Ernest Z. Bower)表示:「在与领导阶层和企业界人物的访谈中得知,缅甸对来自中国的操纵,怀有一种幽闭恐惧症。」缅甸是否真会向西方靠拢,持续走向民主,外界都在关注。
纽约《看中国》报纸评论作家万厚德观点:
缅甸的发展趋势可以用「利之所在、势之所趋」这八个字来探究。登盛清楚,缅甸要发展就必须摆脱国际制裁,也必须移除中共对其内部,尤其是军方的影响力。所以亲西方疏远中共、民主开放,会是他现阶段的政策。而美国为了站稳东南亚,西进人口红利庞大的环印度洋国家与非洲,就必须极力扩展与缅甸关系,透过地理的优势打通通关渠道,避开匪盗横行、路途遥远的马六甲。在内需与外力的交相作用下,缅甸民主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