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全球正为了游戏产业所带来的无限商机,如火如荼地激战时;当台湾正为了数字内容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处于焦虑和尴尬的状态时,游戏界的另一场战火狼烟,早已悄悄地被点燃──那就是E-Sports,也就是目前正夯的「电子竞技运动」!
数字潮流推波助澜》 电子竞技轰动韩国、欧美 成为世界比赛项目
在数字时代的潮流下,「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与「影视」、「音乐」并驾齐驱的娱乐产业之一。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2015年全球游戏市场总支出将高达1,122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目前美国的游戏业一年的产值也可达500亿美元,远远高出于电影产业的300亿美元,电影票房常远远不及于热门游戏问世的盛况。例如去年5月发行,引起全球玩家疯狂的《暗黑破坏神III》,甫开卖立即抢购一空,24小时内全球就热销超过350万套,甚至造成游戏服务器严重当机。
游戏产业,早已是各国不得不正视的重点振兴内容,而「电子竞技运动」(简称电竞)的发展,同样也能带动周边软硬件和影音相关产业,是台湾在全力跟上各国脚步时,不容忽视的一环。
环顾国际,最先点起全新烽火的,正是目前的「电竞大国」南韩。看上游戏产业和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性,南韩民间早在2000年便成立了韩国电竞协会(KeSPA),专门专责推广电竞相关项目,积极改变一般人对于电竞的负面认知,并于同年举办了「世界电子竞技大赛示范赛」(World Cyber Game Challenge)。在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项赛事堪称电竞史上一重大里程碑,之后的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CG)亦年年举办,如今已被称为是电竞界的奥运殿堂,光是2012年在中国昆山举办的总决赛,就有超过500名选手、4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吸引的现场观赏人数更是超过上万,更遑论在线直播的收视人数,影响力惊人。
欧美国家虽然不像韩国般,透过政府力量的大力介入而快速发展,但身为电子竞技的发源地,透过庞大的游戏市场做为基底,加上民间组织对于杯赛的发起和举办、网络讯息的快速蔓延,欧美国家在耕耘多年后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在游戏开发商、赛事营运方、赞助商、软硬件制造商、选手的质与量以及支持者人数等方面,皆有显著的提升。目前比赛中常可见到可口可乐、红牛等知名企业品牌的赞助和广告露出,新的商业规模已然成形。
基于游戏产业的影响力遽增,世界各国也逐渐承认「电子竞技」为一项正式的体育竞技项──中国于2003年承认,韩国、意大利也在2009年宣布将电子竞技归入正式体育项目。将于2013年在仁川举办的「亚洲室内暨武艺运动会」,官方也于日前宣布将电子竞技列作正式项目之一。由此可知,电子竞技运动已成为一个全新的运动领域,并正在世界各地不断发酵中。
电子竞技在台湾》 世界第一:电玩小子曾政承、台北暗杀星(TPA)
电子竞技话题在台湾曾经有过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便是2001年于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CG)击退南韩夺冠的「电玩小子」曾政承。然而顶着「台湾之光」头衔,曾政承却在这场比赛之后迅速光环黯淡,之后还曾一度被媒体发现在加油站打工,加上当年台湾相关产业尚未发展成熟,社会观念也不理解的情况下,电竞议题很快地便消失于媒体版面。
第二个高峰正是去(2012年)年10月,台湾队伍台北暗杀星(Taipei Assassins,简称TPA)击败南韩,夺得《英雄联盟》(League of Legend)第2季世界锦标赛冠军,抱回三千万奖金。随着台下许多外国观众震天价响的「TPA」欢呼声,台北暗杀星的胜利不仅替去年一片愁云惨雾的台湾社会添入一股正面氛围,也让电竞相关话题再度浮上台面,正反两面舆论随之而起。
不同于一般人所认知、休闲娱乐性质浓厚的「电玩比赛」(Video Game Contests),电子竞技运动更强调的是「竞技」概念,透过电玩游戏作为比赛载体,进行选手的手眼协调能力、判断组织能力的一种运动竞技项目。台湾电子竞技联盟(TESL)秘书长汪奘瑛简单比喻:「其实就很类似目前的围棋、将棋比赛,你能说下棋就不是一种运动吗?」
由游戏厂商和电视台集资,于2008年成立的台湾电子竞技联盟(TESL),致力于推广电竞概念的推广,并长期举办联赛、训练职业选手,希望以结合运动营销、数字内容、创意文化、流行娱乐的方式,打造出属于台湾的全新电竞产业。
2009年,「台湾职业电竞联赛」开始在电视上进行直播,随着比赛转播经验的累积,以及观众对于游戏内容、选手的熟悉度逐年增加,2011年,在联赛的总冠军赛事转播中,收视率最高曾超过0.6,当天平均收视率甚至高过中华职棒的总冠军赛。目前一般的平均收视率则是0.36,高于中华职棒的冷门比赛和SBL职业篮球联赛,且年龄层有逐渐下修的趋势。若再加上网络电视直播、台湾最大BBS站PTT上的观看人次及Youtube影片回放,其所牵动的收视人口、广告商品、企业效益及产业机会,绝不亚于职棒或篮球等运动赛事。此外,除了现有的职业联赛,台湾也已开始有固定的业余联赛(甲组),以及学生自发举办的全国大学电竞联赛(UeSG),可见社会风气已有别于曾政承夺冠的时代。
然而这样的情况看在汪奘瑛的眼里,还是略显缓慢。他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政府能不能将电竞视为一个正式的体育项目!政府一这样定义,整个社会、媒体、业界就会跟着把观点转向正面,气氛带动起来,大家就不需要这么辛苦,去对抗外界许多对电竞的不正确认识。」
台湾民间致力推动》 TESL:政府的认可和推广是关键
汪奘瑛举南韩为例,因为政府的大力推广,目前南韩对于电子竞技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超过50%的人口经常参加电子竞技活动,电竞选手不仅被视为体育明星般崇拜,薪水受到法令规定保障,高阶选手年薪更高达上百万,这还不包括选手的比赛奖金和代言费用。
「南韩电竞比赛的开幕典礼甚至曾经请来少女时代(知名韩国女子团体)开场呢!如果我们也请得到五月天的话,收视率一定马上爆增……」汪奘瑛看似开玩笑,但正反映了台湾社会目前对于电子竞技的不了解和疑虑,阻碍了产业的发展,更别提相关的专业人才培育和其他商业资源的间接支持。
「从TPA的夺冠,到台湾虫王Sen挺入世界杯殿军、今年年初夺得季军的华义SPIDER,可以发现其实台湾的电竞人才相当优秀,专业能力是不输韩国和欧美其他国家!」汪奘瑛表示,电竞人才的培育只需要一至二年的时间,选手有没有资质,短时间内就可以判断出来,不同于棒球、网球等项目,培育一个选手需要花十多年,相比之下,电竞选手的投资报酬率反而较高。
此外,一旦电竞风气起来,企业便会随之投入资源,训练战队、培养选手,选手在退役后也可以转为赛评、教练,或是回到母公司担任游戏相关职位,有了薪水保障和明确的后续生涯规划,「打电动能不能当饭吃?」也不再会是疑问句。
打电动当饭吃》 电竞会是台湾运动项目的新转机吗?
目前,台湾体委会已确定将电子竞技列为即将于2013年举办的亚洲室内暨武艺运动会的「特定」比赛项目,台湾代表队伍将于比赛期间比照奥运模式,等同于国手享有各项权利,汪奘瑛认为这对于台湾的电竞推广有非常大的加分作用,下一歩就是要成为正式的体育项目。
「就像当年的撞球,不也是从爸妈口中的『不良娱乐』,逐渐变成现在世界级的运动赛事吗?」汪奘瑛认为,台湾电竞发展起步晚韩国8年,目前虽然政府规划、社会风气不尽然乐观,但是因为选手和业界人士对于这项产业的热情和积极,台湾仍有成为电竞强国的可能。
从另一角度来说,电子竞技领域目前在世界上仍属于萌芽阶段,民间虽然蓬勃发展中,但积极推广电子竞技,有无可能造成外界对于「打电动」的错误认知,引发更多游戏成瘾的状况?目前仍是未定之天。电竞能否从本身的竞技性,逐渐发展成能够普及大众的具观赏性价值产业,随着世界级比赛WCG的年年亏损,也仍存有问号。
另外,现阶段台湾运动风气的逐年没落、人才流失已是不争事实,连有国球之称的中华职棒都因丑闻屡屡受挫,流失不少观众。即使将电竞列为正式运动项目,就一定能带动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吗?
全新的电子竞技战国时代来临,台湾究竟是否来得及准备好随时上场厮杀?一切都还有待观察。N
电子竞技运动(E-Sports)
「电子竞技运动」原文为Electronic Sports,是指一种使用电子设备做为载体的竞技活动,选手透过电子软硬件的联系,进行具备规则、战术策略、训练技巧以及公平公开竞争等体育运动要素的竞赛,比赛过程在考验选手的思维能力、大脑反应、组织能力、意志力、手眼协调和计算能力等。
随着游戏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下,世界各国已逐渐承认电子竞技为一项正式的体育竞技项目。
目前世界电子竞技三大赛事为:韩国的WCG(World Cyber Games,世界电子竞技大赛)、法国的ESWC(Electronic Sports World Cup,电子竞技运动世界杯)以及美国的MLG联赛(Major League Gaming,职业游戏大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