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明将公司领军的台湾玻璃团队,堪称台湾中小企业团队合作的最佳典范。
2005年,台明将公司总经理林肇睢汇聚了十五家同业一同到彰滨工业区设厂,组成实力坚强的玻璃家具产业团队。由此促成的彰滨玻璃产业群聚效应,终于让上游大厂台湾玻璃公司在赴大陆十五年后重新返台投资。
2006年5月,迎着海边的烈日与风沙,台湾玻璃馆在彰滨工业区里亮丽登场。六十六家玻璃厂商搬来最好的产品进驻,缤纷亮眼,处处惊喜。
2007年,台湾玻璃馆与故宫并列,成为新闻局推荐给海外最具有商机的博物馆之一。
留在台湾等死 还是搬到大陆送死?
1980年代,中国大陆挟大批「廉价劳工」之势,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台湾也开始出现传统产业外移现象。台明将林肇睢总经理多次考察后发现:如果单纯只考虑土地与人力成本因素,企业将陷入不断迁厂而无法永续经营的恶性循环,不但无法培养卓越的研发能力,更无心拟订长远规划或进行成长性策略。林肇睢痛下决定──「根留台湾」。
林肇睢认为,即使是先进国家,其实都还是存在着升级后的传统产业。突破产业外移迷思的台明将,开始推动「玻璃产业群聚」来打造根留台湾的环境,进而布局全球。「十年前,台湾产业流行讲一句话:留在台湾是等死,搬到大陆是去送死。」林肇睢说,「我们就是选择留在台湾拚到死!」而留在台湾拚到死,就得找到生存契机!
连续九年 接下IKEA八成玻璃家具订单
当时,台湾中部地区的玻璃业者高达五百多家,玻璃原料的最主要供货商──台湾玻璃公司在台中也设有生产基地,玻璃相关产业拥有原料、零组件充足以及技术成熟的优势。林肇睢表示:「如果每个个别厂商都汲汲于独自扩大产能来接单,一旦整体产能过剩,势必造成设备闲置、营运成本增加和资金积压的风险,这样反而降低竞争力。」因此,他放弃扩大台明将生产规模的思维,改采「群聚策略、集体作战」来增加产业竞争力。
对台湾充满信心的林肇睢认为,台湾有的是人才,只是缺乏国际舞台:「给他舞台一定能一展长才。」
林肇睢首先整合玻璃相关产业,再进行专业分工,采取共同接单、利润分享的策略,在强敌环伺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有效发挥了集体竞争优势,台明将交出了连续九年接下瑞典国际大厂IKEA公司八成玻璃家具订单的亮丽成绩!
在中小企业家数占企业总数超过九成以上的台湾经营环境中,人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单打独斗才是市场铁律。看似「一盘散沙」的台湾玻璃产业,如何能转瞬间「聚沙成塔」?
商场逆向思考 先付出以赢得信任
打从推动「产业群聚」开始,同业的怀疑便不曾停过。面对这些,林肇睢不但没有被击退,反而更加积极、乐观地向前走,以诚意和包容来化解不同厂商加入群聚的障碍。如果遇到值得信赖却没有资金与设备的厂商,台明将也以「资金协助、订单分享」的方式辅导创业。这份「先付出」以赢得信任、「只问耕耘,不求回报」的商场逆向思考与运作,反而让战斗力无限延伸!
以铝合金重力铸造起家,进而跨足家具制造的芳德铸铝总经理林文斗说:「在台湾买玻璃要先付现金,但是当时我们没有充足资金。台明将前来考察后,就先出货给我们,之后也给予优惠的付款条件,让我们公司在台明将的帮助之下,一步一步走上来。」此后,芳德也选择留在台湾继续投资,随着台明将的脚步,投入7.6亿元在彰滨工业区扩建新厂。
把蜡烛分给每个人 自己不就亮了吗?
峻鋐企业林世裕总经理一直从事木制和鐡管家具制造,也因为台明将提供设备及资源,成功转型成为IKEA玻璃家具的重要供货商。谈起这段往事,林世裕说:「四年前我原本要放弃台湾的一切,带着一百万美金到大陆设厂。但是林肇睢总经理说服我转型玻璃家具生产,让我在四年前从一个小厂开始努力,业绩逐年成长。目前投入数千万的二期新厂房,也已完工进驻。」林世裕表示,能留在台湾跟大家一起奋斗,他非常感谢林肇睢。
新厂同样座落于彰滨工业区的金洁明玻璃公司施锦宗也说,八年前工作最失意、不知如何经营下去的时候,林肇睢找到他后说:「相信我,跟着我走就对了!」八年来,金洁明公司从300多坪的工厂到现在,已经扩展至4,800坪了。
「以分享凝聚共识」,其实对台明将及其上、下游厂商都是一种考验与突破。林肇睢笑说:「把蜡烛分给每个人,我自己不就亮了吗?」由于分享与信赖,不但改善了第三方的困境,同时也让玻璃团队得以藉此转型,落实根留台湾。
发下宏愿 让台玻回台湾
原本冻结在台投资转而前往中国设厂的玻璃原料大厂--台湾玻璃公司,基于台明将的号召力,又切切实实地看到彰滨玻璃产业群聚效应逐渐发酵,在相隔十五年之后,终于决定重新在彰滨工业区投资20余亿元建设新厂,并于2006年正式生产。
多年前,林肇睢看到一去不回头的台玻,便默默发下宏愿:「一定要让台玻再回来!」当台玻彰滨厂的窑炉炊烟升起,林肇睢的「蚂蚁雄兵」,终究撼动了台玻这个上游大厂,实现了他当年的豪情......
开发数年,但闲置情形严重的彰滨工业区,因为玻璃相关业者的进驻而突然热络起来。从堪称亚洲地区最专业玻璃展的「玻璃嘉年华会」到「台湾玻璃馆」的兴建,成功打造了第一个以生产、制造为主的玻璃产业加工专区。其规模不但创历年纪录,也是国内玻璃产业的首次大团结。
由单打独斗到玻璃群聚的产生,象征台湾中小企业新兴精神的崛起。站在像是航空母舰的厂房前,林肇睢意气风发地谈到他以台湾为基地航向国际的愿景:「这个工厂把它盖成航空母舰的模样,是希望把台湾塑造成一个母港,进可攻、退可守。」
以台明将为首的台湾玻璃团队,实现了守住台湾,航向国际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