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协助行政院青辅会办理「大专毕业生就业力调查」,
发现核心就业能力中,工作态度比专业能力重要,
学生需要建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在职场生涯中长期发展……
受到全世界金融海啸影响,行政院主计处11月24日公布台湾10月失业率为4.37%,是今年以来连续第4个月攀新高,并创5年来同月新高。另外,今年前9月国内实质性薪资较去年同期增加1.02%,创3年来同期新低;若计入高涨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实质性薪资较去年为「负成长」2.95%,是28年来最大负成长。国际货币基金(IMF)更是预测:明年台湾失业率将高居不下,位居亚洲四小龙之首。
面对97%的超高大学录取率,平均考试成绩只需要7.69分就有大学念,「毕业即失业?」「高学历失业?」已成为台湾大学生非常关心的议题。大学毕业生愈来愈多,工作反而「相对难找」,加上这群七年级生被冠上「草莓族」的刻板印象,台湾大学生该如何在现今社会中取得优势──改进弱点、强化优点,而不至于像大海里过剩的热带鱼「无人闻问」,最终漫无目标地游去?
核心就业能力
工作态度比专业能力重要
「我认为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远超过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已。」
刘孟奇,《我七年级我不草莓》作者,台大电机系学士、台大经济研究所博士,曾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与澳洲莫纳许大学的访问学者,目前任职于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经济系。两年前刘孟奇协助行政院青辅会办理「大专毕业生就业力调查」,深刻体会学生需要在学习中结合团队合作与实务经验,建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在职场生涯中长期地发展。
「很多人可能觉得出去就业,最重要的就是具备专业知识,但我们在调查中,包括问卷,第一个浮出来的问题一定是:工作态度。」刘孟奇副教授如是说。
刘孟奇和中央大学邱俊荣教授以及交通大学胡均立教授两位老朋友合作完成的2006年「大专毕业生就业力调查」,针对一万多名社会新鲜人和四百多位企业雇主进行访问,出炉的调查结果发现,双方最看重的都是「良好的工作态度」,第三是「表达与沟通能力」。而重挫七年级生的「稳定度及抗压性」,则被企业雇主视为第二优先选人的考虑,但这个选项则被七年级生自己排到第四顺位。
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团队列出八项最重要的核心就业力技能:良好工作态度、稳定度与抗压性、表达与沟通能力、专业知识与技术、学习意愿与可塑性、团队合作能力、基础计算机应用技能、发掘及解决问题能力。其中除了「专业知识与技术」以及「基础计算机应用技能」两项是「专业技能」外,其他反而都和「心理素质」有关。这项调查可说是到目前为止,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最完整权威的一份报告。
而大家所关心的目前大学毕业生「稳定度及抗压性」为何不足?研究团队也提出三项主要原因:一、缺乏职场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特别是与上司主管及年长同事的沟通及应对进退之道;二、对于职场及工作内容的预期与现实差距过大;三、在家庭与学校教育过程中过度保护,而比较缺乏如何面对挫折以及承担决策责任的训练。
快乐学习?
应从挫折感中建立成就感
不过,刘孟奇认为,其中无论哪一项「就业力」,对学生而言,皆难以在家庭或从学校教育习得,也因此,初入职场时学生的心情经常无法调适:「为甚么会『草莓』?一个当然就是你从小养成的态度。家庭和学校的过度保护,要让孩子『快乐学习』。我后来教学和写文章都大力纠正这个说法,你其实是要他产生成就感地学习,成就感和挫折一定有关,事实上是你遇到挫折,经过努力取得成果,才会有成就。但快乐学习就把最重要的地方给拿掉了,因为你很害怕挫折。现在很多父母都让孩子快乐学习,就养成小霸王的人格,一进职场规则不同了,他一开始是没办法适应的。其实,他们自己也有这个认识。」
一项针对美国企业主所做的调查显示,企业主认为最重要的四项能力与态度,分别是:沟通能力(包括口头及书面)、诚实与正直、团队合作技能、人际相处能力。
这与台湾企业的人才需求其实很近似。刘孟奇说,台湾少子化社会,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纵向的社交经验,全是和同侪间的相处,面对的无非是考试的竞争对手,或是吃、喝、玩、乐的对象,没有机会学习应对进退。台湾毕业生到公司上班后,最容易因为遭遇沟通和人际关系问题而被压垮。
刘孟奇进一步谈到:「那你说进到学校不是有团体生活吗?问题是团体生活是同辈。面对老师呢,老师都很和善,因为老师怕被家长骂、怕被告,所以你不知道怎么跟长辈沟通。但你进职场不行啊,他们进去最容易遇到的人际压力就两个,一个是自己上司,他也不是不尊敬他的上司,而是不知道怎么跟他互动;另外是前辈跟他的关系。」
童年记忆
美国小孩是夏令营,台湾是弹钢琴
美国也是少子化社会,为何美国学生在表达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上就胜过我们?
刘孟奇提出一个有意思的社会现象──美国虽然是极其重视个人主义的社会,但孩子是在群体活动中茁壮的:夏令营、小区棒球队、拉拉队。换言之,美国的「社会机制」接手了家庭教育的不足。
台湾教育希望小孩成为镁光灯的焦点,从小让他们弹钢琴、拉小提琴、学习绘画。
「你看他们小区打棒球,是每个家庭都去参与的,这其实是他们教育孩子的一环,从那里可以学习团队和责任感。这很有趣,我们是个群性的社会,教育却很个人,远比美国那种个人主义还要个人。你发现美国的学生之间会相互讨论,但亚洲学生很少。美国和亚洲学生一对一竞赛时,可能会被打败,但在团队竞赛时,你发现亚洲学生普遍不行。」
「此外,台湾学生较少有撰写专业报告的机会,这也成为一项致命伤。我们习惯于写抒情文,背诵专业知识,做局部的分析。」刘孟奇的观察很细致,「美国学生在九年级时就要你大量做报告,事实上他们从小就有做报告的习惯,老师习惯叫你们share你的生活、家庭、你的宠物,在生涯日(Career day)介绍你家在做甚么事情。台湾学生这时是在考试或在补习班。」
道德教育
台湾父母「定了规则又破坏规则」
传统上,台湾对学生教育讲究要「德、智、体、群」四育兼备,综述上面的观点,「就业力」似乎离不开属于「道德」范畴的「德育」和「群育」。但问题来了,怎么将其发扬光大?
刘孟奇略有所思,面带苦恼地说:「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他转而又露出一抹笑容:「如果每人发放一本道德小册子叫大家牢记,那绝对是死定了。道德教育一定要经过身教和经验教育。台湾现在普遍是在『讲课』。譬如学校讲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但最暴怒的就是老师,动不动心情不好就暴怒,你知道这个东西就是会很冲突,其实是反道德教育,之后,又摆到另外一个极端,摆回来后变成放任,变得没人敢讲。」
教导学生守纪律的同时,又不能让他产生反感,在权威和放任间如何取得平衡?刘孟奇再次拿了一个他上课的经验为例:「有一门课,学生喝完饮料,杯子都放在教室外面,我第一次先讲请收,第二次去还是一样,我还是再说一次请收,第三次也一样,这次我亲手帮他们清理,然后我就定规则,如果下次外面我还看到一个的话,我就不上课,再下次就再也不会有了。」
坚持执行「对」的原则,要让学生了解有一把尺在衡量,而不是师长个人的情绪作用:「你绝对不能说,我很民主,我们来讨论外面该不该放杯子,千万不要给他们错误印象,这其实跟职场一样,规则就是规则,但是你要跟他说:理由是甚么?他听得进去但不一定做得到,你也不用动怒,你要跟他说执行规则的方法,再来就是切实执行规则。」
谈到这里,刘孟奇口气略为高昂地「指控」台湾父母:「台湾父母是一面念他,一面帮他收完,小孩从里面学到很多坏习惯,我就给你念嘛,事情不用做,所以他责任感没有,反正父母念完后会帮我收拾残局。」
父母「定了规则又亲手破坏规则」,这对学生心态的影响深远,刘孟奇忧心地说:「放任真的很伤,最后他不知道把自己摆放在哪里。年轻人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神圣事物,这不一定是宗教崇拜,但你要去相信有一些是高于你(个人)的。东方的观念就是『举头三尺有神明』,或者某种『终极裁判者』,就是说我有一套价值观,不管在人生顺境、逆境,那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所以今天即使损失我一些利益,那个价值观我是守住的。」
大学生如何与商业接轨?
从「服务」中建立正确价值观
金钱容易吞噬人心。刘孟奇主张大学毕业生在与商业接轨前,首先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而服务小区,他认为是目前所见最有效的方式。
中原大学资管系几年前开始运用数字科技无偿协助原住民部落营销水蜜桃,获得丰硕的成果,还曾一度被称为「网络营销传奇」。承袭着这样独特的校园传统,中原大学其他系所也开始仿效类似的模式,藉由和小区或非营利机构结合,帮助和服务他人。
为甚么这么做呢?
「我当时问过系主任,你们为甚么做这个?他回答,中原大学早期鼓励学生在学时就创立公司,他们其实有成功的案例,成立了一个手机网,但后来发现执行不长,学生在接触商业时,他们的价值观还没有确立,他还不知道自己为甚么赚钱,还不知道自己安身立命在甚么地方的时候,他很快整个吸进去,这时学生学习动机反而丧失非常快。」刘孟奇很快地作了说明。
商业不是坏事,但没有坚强的「价值观」为底的话,会产生负面影响。刘孟奇紧接着说明其中的根本关联:「所以他们就改变,推动山上部落的服务,协助部落作营销,他们后来就发现,这样训练学生非常好,因为学生从中不但学到实务能力,也有成就感,最重要是学生从中建立一些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从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他们学会关心别人,然后他们对这种眼前的短利就不会那么在乎,因为他们已经习惯做『免钱的』,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地抱怨,后来发现他们这样训练的学生,长远的生涯发展比较成功。」
我七年级,我不草莓!一书
当酸甜带劲的草莓化身为形容词时,可能就大事不妙了。不用加以思索,一提到「草莓族」,很自然地就能把「七年级生」画上等号,罗列着的「罪名」也不少:态度不佳、能力不足、沟通能力差、抗压性低一捏就破……
如何才能摆脱沉重的「草莓标签」?《我七年级 我不草莓》一书做了很好的诠释,协助当前七年级生认识他们所面临的就业焦虑,同时也为这个被贯上「草莓称号」的七年级们做了一些平反。
是谁说七年级就没有能力应付就业挑战?如果你是这么认为的话,或许就得Update你对七年级的观感啰:对高科技的快速吸收和应用、擅于创新求变、搜集大量信息的特质,可能都是四、五年级生望尘莫及的。
就如同本书作者刘孟奇接受专访时所说,当我们一味指责下一代时,应该看看自己教导了他们甚么观念。
让七年级保有并增进现有的优势,改进缺失,培养他们在懂得「守纪律」的重要之时,勇于探索和创造。本书提供了八大核心就业能力,亦一针见血的提到草莓族的四大症状:
◎过度保护的后遗症
◎职场预期与现实差距太大
◎缺乏处理职场人际关系的能力
◎沟通能力不足导致沉重压力
书中并一一针对症候下药帖,例如在沟通能力上,提到用心倾听别人意见很重要,同时也要向对方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里头并收录了一些已进入职场的毕业生他们的经验,加以对照辅佐,让读者能一目了然作者的意思。
作者也扭转了一般人对「良好工作态度」的见解:亦即「乖巧、听话、没有怨言、交代的事情都能照吩咐办好」,不是推翻前者,而是作者认为好的工作态度更需要一种「面对问题时的乐观主动态度」。
曾看到一位社会新鲜人在网上留言,为了想摆脱草莓形象而买了此书,发现很受用,运用了书本给予的知识和经验,突破了很多难关,因此写下了长长的文章表达心得。
如果你正在心中吶喊着:「不要再叫我草莓了!」不妨就拿起这本书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