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與火星文明有關?

▲日本琦玉縣的古墳群,疑是日本文化中的外星人痕跡。Adobe Stock
第253期
青蓮

火星上存在過高級智慧生命嗎?如果有,是否產生過文明?火星文明與地球文明又有什麼樣的關聯?日本為何有與火星相似的建築?對人類來說,這一切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一直以來,對於日本文化的與眾不同之處有很多說法。當人們看到的Google Earth上的火星建築之後,這樣的疑慮就更深了,火星文化與日本文化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關聯?

據研究不明飛行物體(UFO)的人在觀看地球和火星的衛星圖片時驚訝地發現,在火星上竟然存在一處與日本皇陵幾乎一模一樣的地方,這一地點在Google Mars上的座標為6 3’57.07”N 92 4’13.22”E,而日本皇陵在Google Earth的座標為36 7’45.64”N 139 28’52.95”E。

 

從Google Earth的空照圖可以明顯看出日本皇陵類似鎖孔或驚嘆號的形狀。Google Earth擷圖

▲從Google Earth的空照圖可以明顯看出日本皇陵類似鎖孔或驚嘆號的形狀。Google Earth擷圖

 

從圖片來看,兩處地點都呈現出類似鎖孔或驚嘆號的形狀,無論外觀或是布局都出現驚人的相似。研究者認為,火星版「日本皇陵」同樣處於一處大平原地帶,由此判斷應該是由火星先民建造而成。

形狀相似的遺跡

NASA的研究人員也關注了這樣的消息,他們同樣為兩處地點的相似程度感到驚奇。但專家同時也指出,火星上的「日本皇陵」只是一處山丘,因為其邊緣較地球上的人工建築來說更加圓滑,是非常典型的風化現象。

專家表示,由於火星中斷層的活動而造成了地表的隆起,它是經過數億年周圍侵蝕的結果而形成了這樣的地形。

雖然有專家的解釋,人們還是把火星人跟日本人聯繫起來。有人認為,日本人跟其他文化圈的國家有許多不一樣的共性,而跟其他國家相比,日本人的統一性要遠遠地高出他們。如果因此而說日本人是地球外生命的後裔,這也沒有什麼不正常。

日本語系的差異性

人們發現,世界上的各個語系都有其相通的部分,然而日語卻完全是另一類東西。在《舊約聖經》創世紀11章01節中有如下的記載:世界上最初人們都說著同樣的語言,後來神把它們弄成了各種各樣的不同語言。而日語,它跟世界的其他各種語言幾乎沒有相同點。那麼《聖經》中說的世界上都說著同樣語言的時候,是否當時日本人並不在其中呢?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在火星上發現了著名的面孔和奇怪的金字塔,因此,有許多理論都認為,火星曾經居住著一種非常先進的古代文明,這種文明在技術上非常先進,並進行了許多外太空探險,包括探索地球。這也許解釋了為何地球上會發現大量類似外星人的文物。

現在的火星一片荒涼,並無生命跡象。研究者認為,火星上高度智慧的生命可能因某種原因被迫離開他們的家園,那或許是一場可能會徹底毀滅他們的災難性事件。但一直未有任何確鑿的證據證明這個理論,直到這個重大發現的出現。根據研究者的說法,火星上這個類似鑰匙孔形狀的土堆,是日本古墓中的一個實際複製品。

日本空白的4世紀

根據資料顯示,日本古墳是在西元250年到538年這段期間建造的。這種古墳在日本分布廣泛,大約有4,800座。日本的古墳時代大約從3世紀到7世紀紀,大約400年期間。在中國歷史文獻中,從西元266年到413年這段時間,並沒有關於倭國(日本)的記載,可以稱之為「空白的4世紀」。

這項發現引發了更多的疑問和推測,日本的古墳跟火星上類似古墳形狀的構造體,難道是由有著同一個文化傳統的人建造的嗎?難道火星文明與地球古文明之間存在著更深層的聯繫?或者日本古墓的建造者曾經與火星上的文明有過接觸或交流?

一些研究人員開始提出大膽假設。他們認為,這種相似性可能表明存在著某種跨越宇宙的文明聯繫,或者是古代人類在遙遠的過去就已經掌握了太空旅行的技術。

葉門叛軍襲擊紅海 全球供應鏈危機一觸即發

▲葉門武裝組織「青年運動」(Houthi,又稱胡塞武裝)長期接受伊朗政府的資助,占領首都沙那(Sanaa)和西北部地區,與葉門政府軍和阿拉伯聯軍對抗。Adobe Stock
第253期
哨子先生

自從2023年10月爆發以哈衝突以來,為表示「聲援巴勒斯坦」,葉門武裝組織「青年運動」對以色列頻繁發動導彈和無人機攻擊,並在紅海襲擊「和以色列相關」的任何船隻。這導致近期通過紅海的航運量暴跌70%,甚至已經逐步影響全球供應鏈。

葉門是一個位於阿拉伯半島南端的國家,自2014年以來一直處於內戰的狀態。其中什葉派武裝組織「青年運動」(Houthi,又稱胡塞武裝)長期接受伊朗政府的資助,占領首都沙那(Sanaa)和西北部地區,與葉門政府軍和阿拉伯聯軍對抗。

「青年運動」多次被指控違反聯合國的武器禁運、招募童兵,以及發動對鄰國進行飛彈和無人機攻擊,在國際間惡名昭彰,有多個國家將青年運動列為恐怖組織。

 

紅海衝突持續升級,其效應開始擴散恐影響全球供應鏈。圖為剛通過蘇伊士運河準備駛向紅海的貨運船隻。Getty Images

▲紅海衝突持續升級,其效應開始擴散恐影響全球供應鏈。圖為剛通過蘇伊士運河準備駛向紅海的貨運船隻。Getty Images

 

紅海危機干擾重要航線 牽動全球供應鏈

2023年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爆發後,青年運動便開始在紅海水域攻擊商船,藉此表達對巴勒斯坦的支持,要求以色列停止在加薩所有軍事行動。2023年11月19日,青年運動發言人薩雷亞(Yahya Saree)發表影片,向所有船隻發出警告說:「與我們的敵人以色列有關的船隻,將會成為我們的打擊目標。」

青年運動以飛彈和無人機擾亂紅海的貨船,尤其針對駛經「曼德海峽」(Bab al-Mandab Strait)的商業運輸船隻。

曼德海峽位於紅海南端,連接紅海和亞丁灣,緊鄰葉門,是重要的航行運輸要道。這條紅海航線是全球最重要的原油與液化天然氣運輸途徑之一,同時也是重要的消費產品交通路線,這是因為全球的運輸關鍵要道「蘇伊士運河」就在紅海。光是一天,就有約920萬桶石油經由蘇伊士運河出口,占全球需求的9%。另外,全球也有超過4%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透過蘇伊士運河運輸。據說當蘇伊士運河滿載時,可容納全球60%以上的油輪,以及90%以上的散裝貨船。

自從青年運動多次攻擊紅海船隻後,包括總部位於丹麥的馬士基(A.P. Moller-Maersk)、瑞士的地中海航運(MSC)、法國達飛海運(CMA CGM)、德國漢堡的赫伯羅德(Hapag-Lloyd),以及台灣長榮海運等大型國際航運集團,都陸續宣布暫停紅海航線,被迫改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這導致運輸時間延遲至少三週,使得燃油支出大增、保險費用增高,連帶全球運輸成本跟著飆漲。

美國領軍組織護衛部隊 嚇阻效果不大

為挽救幾乎算是癱瘓的紅海航線,美國在2023年12月宣布組建一支名為「繁榮衛士行動」(Operation Prosperity Guardian)的多國聯合海上部隊,與英國、巴林、加拿大、法國、義大利、荷蘭、挪威、塞席爾和西班牙等9國合作共同防衛行經紅海的商船。據說,還有更多國家以不公開的方式加入協防,不過這樣的數字也引發懷疑,因為有部分的美國盟友,尤其是歐洲國家,對這項計畫持保留態度,且對是否要接受美國指揮的想法感到擔憂。

在美國的安全保證下,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於12月25日宣布恢復紅海航線,但不到幾天後就遭到青年運動襲擊,雖然攻擊船隻立即被隨行的美軍護衛隊擊沉,但其他航運公司仍不敢冒這個風險,選擇持續改道。英國石油巨頭殼牌石油公司(Shell)也在1月16日宣布停駛該航道。

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奧孔喬-伊維拉(Ngozi Okonjo-Iweala)在1月17日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基於紅海緊張局勢等原因,她對2024年的世界貿易前景感到擔憂。

美升級軍事行動 恐拉高紅海緊張局勢

眼見海上護衛組織無法成功遏止青年運動的襲擊,1月12日,美英聯軍首次對葉門首都進行空襲,想藉此加大嚇阻行動,後來幾天,美軍又再進行多次空襲,但效果似乎不佳。而美國主動出擊的行為,在歐洲各國間也引起討論,擔心這樣的做法是否太過衝動。

不過針對美國展開的軍事行動,青年運動似乎沒有想收手的跡象。青年運動少將尤肅夫(Yusuf al-Madani)揚言,只要加薩地區局勢升高,紅海局勢就會相應升高,而且雖然青年運動表示只攻擊跟以色列相關的船隻,但是近期有越來越多無關的船隻遭到攻擊、扣押,大家都擔心該區域隨時可能擦槍走火,演變成區域戰爭。

就在本期雜誌截稿日前幾天,美軍與青年運動又多次爆發軍事衝突,雙方皆表示攻擊行動有所斬獲,紅海局勢越發緊張。1月17日,美國白宮宣布將青年運動重新列入「恐怖組織名單」上。2021年川普時期就曾將該組織列為恐怖組織,但拜登在上任後就從國務院的「外國恐怖組織」名單中把青年運動刪除。現在,拜登政府又把青年運動重新列入名單,外界認為這是因美國今年將舉行總統大選,尋求連任的拜登正試圖展現他掌控全球局勢的魄力。

中國原想從中得利 但可能成最大輸家

相較歐美各國都在苦惱如何阻止青年運動的攻擊行動,中國起初在這個議題上始終堅持「一切都是以色列的錯」,迴避是否譴責青年運動的話題。青年運動也在媒體受訪時表明,所有與美國、以色列相關的船隻都可能會被攻擊,唯獨中國和俄羅斯的船隻不會,看似對中國航運並沒有產生太大影響,中方甚至還能藉機蹭一波「反歐美」、「挺巴」熱潮。

不過隨著紅海狀況越來越惡劣,其產生的連帶效應已經給依賴出口的中國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尤其紅海也是中國「一帶一路」的一部分,是中國產品進入非洲、歐洲、阿拉伯和美洲市場的重要門戶。從外交部長王毅最新的談話中可看出,北京似乎已開始調整對紅海衝突的立場。

1月14日王毅在結束埃及訪問後,與埃及政府發表聯合聲明,雖然沒指名青年運動,但強調「呼籲停止襲擾民船的行為,維護全球產供鏈暢通和國際貿易秩序」。1月10日舉行的聯合國安理會要求青年運動停止紅海攻擊的表決中,中國雖然棄權,但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發言時同樣呼籲青年運動遵從安理會決議要求,「立即停止襲擾民用船隻的行為,尊重各國在紅海水域的航行自由。」

顯然,一開始對於紅海局勢抱持幸災樂禍心態的中國,也發現衝突帶來的蝴蝶效應已讓它無法置身事外,為了拯救萎靡不振的國內經濟,北京當局不得不作出妥協。

中國失業人口去哪了?答案在圖書館

▲中共官方在2023年8月停止公布青年失業率,逃避面對漸趨失控的青壯年失業潮。Adobe Stock
第253期
哨子先生

中國經濟持續惡化,中國的青壯年人口正面臨大規模裁員潮。免費的市區圖書館因此取代星巴克咖啡,成為越來越多失業者的避難所。中國網友戲稱,在中共停止公布青年失業率的情況下,「圖書館指數」成為目前觀察中國失業率最有公信力的風向標。

大量失業人到圖書館「假裝上班」

《華爾街日報》2023年12月發表〈中國失業青年:他們從官方數據中消失,出現在圖書館裡〉一文,指出疫情後中國經濟惡化,許多民間公司倒閉裁員,大批上班族因不敢告訴家人失業實情,選擇每天躲到圖書館假裝上班。

網上也有許多中國民眾拍攝的影片,在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圖書館,平日白天裡人潮滿滿,雖然不乏唸書備考的考生,但更多的是在滑手機的失業者,青年人、中年人都有,彼此雖然沒有交談,但大家都心照不宣。

一名中國網友在影片底下評論:「當星巴克裡擠滿了失業人的時候,至少說明他們還是有點底子的,還能付得起一杯咖啡的錢。當公共圖書館裡擠滿了失業人的時候,那問題就大了,我的幾位獵頭朋友都說,其實情況比這些還嚴重。上海圖書館工作日天天爆滿,都是恍惚的失業人。」

捲不動又躺不平 年輕人自嘲「45度」

最近在中國年輕人之間出現一個新名詞,他們自稱「45度青年」。如果「躺平」(指放棄跟隨社會期望奮鬥、待在自己舒適圈)是零度,極端「內捲」(形容只在一個簡單的層次上重複作業、毫無發展)是90度,那在躺平還是內捲間反覆尋找立足點就是45度,他們以此來形容自己目前「捲不動又躺不平」的窘境。

2023年7月,中國青年失業率高達21.3%,創下歷史新高,隨後中共當局以「優化統計方法」為由,8月起停止公布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被外界戲稱是「蓋牌」。從此之後,中國的就業狀況一直是個謎。直到2023年12月15日,中國改公布11月全國城鎮失業率為5%,宣稱是2021年12月以來最低,但外界普遍認為這個統計數字遠低於真實情況,因為這個統計沒有納入農村人口,而且對於失業的認定也過於不現實,根據官方說法,只要「每週工作超過一小時」,就不算失業人口。對比台灣,就業者定義為「在資料標準週內年滿15歲從事有酬工作者,或從事15小時以上之無酬家屬工作者」,才不算是失業人口。

就在蓋牌半年後,今年1月17日,官方終於再度公布統計數字,16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為14.9%,比去年7月創下新高的21.3%下降不少。官方解釋,這次統計方式主要剔除了6,200萬的在校生,以求更精準傳遞真實情況。

雖然數字降低了,但是工作難找的情況並沒有改變,而且有越來越多大學生陸續加入這場戰爭。中共教育部統計,將在2024年畢業的中國高校大學生共有1,179萬人,比2023年還多出21萬人,未來青年失業問題肯定持續惡化。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經濟學者劉元春就指出:「青年失業問題不單是一個週期性的問題,而是系統性的問題、趨勢性的問題。」他表示:「今後青年失業問題可能會持續10年,短期內會不斷加劇。倘若處理不當,將會引發經濟領域之外的其他社會問題,甚至成為政治問題的導火線。」

就業人口湧入網約車 供過於求難溫飽

青年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煩惱,中年人則更悲慘,面對大規模裁員潮卻無能為力,家庭經濟重擔都在身上,不敢躺平,也無法躺平。即使奮力一搏想要再找工作,卻又被擋在35歲的「就業玻璃門」之外。打開中國徵才網站,條件幾乎都寫著:「應聘者年齡勿超過35歲」,中年失業者幾乎無處可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時間自由、門檻低的共享汽車(中國稱「網約車」)司機,成為許多失業人的退路。香港媒體報導:「如今在中國,『找不到工作就去跑滴滴』不再是一句笑話。」中國最大網約車軟體「滴滴出行」統計,從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年活躍司機人數從1,300萬增至1,900萬,增幅43%。

可是由於經濟不景氣,消費降級,上網叫車的人越來越少。根據滴滴出行的數據,2021年到2023年,活躍用戶僅從3.8億增至4.1億,增幅不到一成,表示市場已經供過於求,司機收入大不如前。上海司機受訪時說,以往日收入最高可達人民幣1,800元,現在一天最多才600元,而且還必須連開18個小時才賺得到,幾乎是沒吃飯、沒睡覺、沒洗臉、廁所都沒得上。不僅如此,還得應付平台租車費和抽成,有司機為了省錢,睡在車上長達5個月。

 

中國經濟在2024年將面臨更高風險的通貨緊縮,黯淡的就業市場也會導致民眾縮減開支,為疫情三年間快速衰退的消費力帶來更大的壓力。Adobe Stock

▲中國經濟在2024年將面臨更高風險的通貨緊縮,黯淡的就業市場也會導致民眾縮減開支,為疫情三年間快速衰退的消費力帶來更大的壓力。Adobe Stock

 

三年疫情重創 中國經濟短期難復甦

根據彭博社在近日匯總中國網路招聘平台「智聯招聘」的數據,歸納出2023年第四季,中國38個主要城市的企業為新員工提供的平均工資,比一年前下降了1.3%,降至10,420元人民幣,這也是中國連續第三個季度的薪資下降。這個數據突顯了中國經濟在2024年將面臨更高風險的通貨緊縮,黯淡的就業市場也會導致民眾縮減開支,為疫情三年間快速衰退的消費力帶來更大的壓力。

中國經濟學者王軍表示,「現在中國經濟跟國外正好是逆向,這不是什麼好徵兆。歐美這些主要的世界經濟體都屬於通貨膨脹,他們在不斷提高利率,反觀中國在降低利率,屬於通貨緊縮。翻譯成大白話,就是經濟衰退。」

隨著外資撤離、工廠關閉,更多的員工被裁,未來中國經濟更將陷入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王軍認為,未來三、五年,甚至十年,中國經濟可能都難以恢復元氣。

Meta產品危害青少年 技術須融入道德人性

▲美國42個州的檢察長對Meta提起訴訟,指控其明知故犯地傷害兒童,讓他們上癮。Adobe Stock
第253期
程帆

英國14歲女孩莫莉‧羅素(Molly Russel)6年前突然在家中死亡,經過幾年的調查,當局在2023年9月公布調查結果,社交媒體,尤其是Meta旗下的社媒產品是造成她輕生的主要原因。莫莉去世前半年分享、按讚、收藏的1萬6,300條貼文中,高達2,100條與輕生、自殘、憂鬱症有關。該事件也成為全球首例由政府認定的青少年因社媒輕生事件。

倫敦資深驗屍官安德魯‧沃克(Andrew Walker)指出,許多自媒體的內容都是不安全的,更不該讓兒童看到。然而,演算法讓莫莉看到了很多她未能搜尋到的內容,某些內容甚至美化了少兒自殘行為。當社群平台提供這些負面資訊時,周邊的人以至社會均未能阻止其繼續傳播。

「毫無疑問,Facebook、Instagram是導致我女兒死亡的禍首之一。」莫莉的父親伊恩‧羅素(Ian Russell)2019年說。此外,還有Pinterest和推特Twitter(現在叫做X平台)。

Meta面臨多項指控

2023年10月美國有42個聯邦州的檢察長對Meta(前身為Facebook)提起訴訟,指控其明知故犯地傷害兒童,讓他們上癮,卻出於利益向客戶隱瞞這一事實。

科羅拉多州檢察長菲爾‧韋澤(Phil Weiser)說,「就像前幾年煙草公司和電子煙公司那樣,Meta選擇以犧牲公眾健康為代價來實現利潤最大化,尤其是對年輕人。」

沉迷和成癮訴訟是Meta的首個罪狀。該社媒被指責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惡化的罪魁禍首。它讓青少年沉迷,無法入睡,最終產生自殺傾向。

其次是種族滅絕訴訟,Meta被指責接受政治人物投放的負面廣告。在緬甸,種族滅絕內容被分享,導致數千人死亡。馬來西亞2023年6月也表示,臉書充斥著與種族、皇室、宗教、誹謗、線上賭博和詐騙廣告有關的「大量不良內容」。還有霸凌訴訟,因透過該平台發生的霸凌事件而導致死亡的案件層出不窮。

臉書前員工、吹哨者法蘭西斯‧豪根(Frances Haugen)曾踢爆,Instagram給青少年帶來巨大危害,尤其是少女,13.5%稱她們使用Instagram,輕生念頭更嚴重,17%飲食失調,還有32%對外表十分不滿意,而Meta對這些負面危害竟然都知情。

2021年豪根在美英國會與歐洲議會作證時堅稱,臉書一直都未減少「有毒內容」。同年臉書改名為Meta,被譴責是為了遠離爭議。

道德和人性須被考量

豪根的證詞與各州的訴訟顯示,科技巨頭沒有為人類帶來益處,必須改變技術模式,在程式設計中融入道德和人性因素。

谷歌(Google)前策略師、作家兼技術倫理學家詹姆斯‧威廉姆斯(James Williams)近日對英文《大紀元》表示,「傷害的方式」如「上癮」「脅迫」和「操縱」,已經融入人們無所不在的資訊環境中。非營利組織「集體智慧計畫」(Collective Intelligence Project,簡稱CIP)的聯合創始人迪維亞‧西達斯(Divya Siddarth)認為,這些「系統性」問題需要一個「突破墨守成規」的解決方案。

威廉姆斯指出,Meta的商業模式使其獲利目標與使用者的初衷產生了根本性的錯位。該公司95%以上利潤都來自廣告,用戶參與度越高、花費的時間越長,看到的廣告才會多,Meta就會賺到更多錢。

然而,他發現有一些項目,「用戶的意圖和公司的意圖之間有了更明確的一致性,這很令我觸動……這些公司不只是口頭宣傳關心用戶的利益,而是在真正用心管理。」例如,「乾淨世界」(Gan Jing World)自2022年6月成立以來,就是這樣一家承諾在開發和提供產品時融入道德考量的科技公司,道德是考量平台內容的首要因素。

乾淨的社群平台

乾淨世界的發言人尼克‧賈尼基(Nick Janicki)稱,「這個平台的精髓在於杜絕暴力、色情、吸毒、過度性化等大量令人上癮的內容,以及完全杜絕宣揚共產主義的內容。」

基於道德的設計,該平台將根據使用者註冊時填寫的目標問卷,努力引導用戶實現他們來到該平台的初衷。

賈尼基表示,「如果你整天看貓咪影片,你就會在YouTube上看到更多貓咪影片。乾淨世界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會讓你沉迷於它認為最容易上癮的內容。它會根據你最初選擇的興趣,試圖給你提供一種打斷模式。」

這是一種心態轉變,它將個人視為客戶,而不是廣告商,這是技術倫理組織多年來一直呼籲的。乾淨世界是最早實施這種做法的公司之一。

在這個極度兩極分化的世界裡,乾淨世界希望創建一個嚮往傳統文化和神性的網路社區,而這才是團結人們的最佳途徑。

微軟超越蘋果市值 AI將加劇不平等

▲調查顯示,人工智慧AI將加劇不平等現象。Adobe Stock
第253期
文龍

微軟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市場規模最大的公司,其對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深度投資推動了資本化,該領域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包含輝達(Nvidia)、亞馬遜(Amazon)等科技巨頭們非常重視人工智慧,過去一年AI市場大幅增長,微軟的市值已增長超過1兆美元。分析師將此轉變與2000年代初期相較,當時科技和網路公司開始取代金融公司,位居市值最高企業的前茅。

微軟目前的市值約為2.887兆美元,創歷史新高,蘋果市值在2023年12月14日達到3.081兆美元的高峰後,1月中旬約2.875兆美元。

微軟已將OpenAI技術納入其生產力軟體套件,將有助於激發其雲端計算業務,其人工智慧的領先地位也創造了挑戰谷歌(Google)在網路搜尋領域的主導地位。

蘋果正面臨需求下降的挑戰,旗艦產品iPhone的需求下降。蘋果在中國的處境尤其艱難,中國經濟恢復緩慢,且與中國華為的競爭正在加劇,影響市占率。

其它專注於人工智慧的科技公司,例如輝達、Meta(臉書母公司)和Alphabet(Google母公司),過去一年的市值也大幅躍升。

頂尖經濟學家表示,地緣政治衝突和融資條件緊張將減緩全球經濟成長,而人工智慧將會加劇不平等現象。在瑞士度假勝地達沃斯年度會議之前,世界經濟論壇1月15日發布調查,該調查權衡了來自民營和公共部門超過60名首席經濟學家的分析。

總體而言,有94%受訪的經濟學家預計,人工智慧將在未來5年內從根本上提升高收入經濟體的生產力,但只有53%經濟學家預測,這對低收入經濟體也會產生類似影響。有87%經濟學家預測,除了地緣政治發展外,人工智慧的影響還將引發全球經濟波動。57%預計,這些情況會在未來3年內加劇不平等現象,並進一步擴大差距。

影響全球的三個國家大選

▲今(2024)年俄國總統大選,也攸關俄國對烏克蘭戰爭的立場。Adobe Stock
第253期
曹長青
作者為美籍華裔評論家、網路影視評論「長青論壇」主持人。

今(2024)年全球三十多國有選舉,其中最重要,甚至影響世界的有三大國:美國、俄國、印度。美、俄都是選總統,印度是內閣制,選出最有實權的總理。

這三個大國,在政治上,美國、俄國都是聯合國具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在經濟規模上(GDP),美國全球第1,印度第5,俄國第11。而且目前的烏克蘭戰爭,美、俄都是要角,印度又在美俄之間走鋼絲,所以這三大國的選舉結果對全球政治、經濟,尤其俄烏戰爭都有直接影響。

普丁連任 俄國更強勢

按時間順序,首先是今年3月中旬的俄國總統大選。這普遍被認為沒有懸念,普丁肯定連任,因為他有極高的民眾支持率。西方左媒渲染說,因為普丁打壓政治對手,所以他會當選,這是連左媒自己都不信的政治抹黑。2000年在四人競爭總統的政情下,普丁一次就以過半數的53%當選總統,打敗了共產黨候選人;後來他參加的歷次總統大選,得票率都超過60%,甚至高達77%!俄烏戰爭爆發後,他的民調更升高,最近一次是83%!

西方媒體對烏克蘭戰爭性質的解讀是一回事,但俄國民眾和知識精英普遍認為,這場戰爭是美國領銜圍堵、圍毆俄羅斯,甚至想進一步肢解俄國導致。所以整個俄羅斯的情緒像二戰遭到納粹入侵時一樣,全民同仇敵愾。在這種民族主義沸騰情緒下,作為國家領導人,普丁當然就成了全民力挺的領袖。克里姆林宮老資格的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曾預測,這次總統大選,普丁的得票率可能達到80%。

普丁連任後,西方媒體可能再次攻擊他是獨裁者,因他當總統已20年,再連任,就會長達26年,成為當今全球民選國家掌權最長的領導人。但事實是,普丁之前當總統,兩屆就離開,中間隔了一屆再回頭選,符合俄國《憲法》。後來他主持修憲,恰恰是改掉(中間隔了一屆再回頭選上的總統)可連選連任的規定,改為定期制(只可兩屆,每屆6年)。只是這個修憲決定,該法案通過之前的任何人當選總統的年頭都歸零,所以等於普丁可從頭選。這個修憲經過了全體俄國人民公投。本來此案國會通過後,不需全民公投,但普丁執意公投,結果獲77.92%高票通過。所以,普丁這次再參選總統,是得到民意支持和授權的。只要符合《憲法》,就不是獨裁;就像印度總理可連選連任,沒有任期限制,印度開國元勛尼赫魯(Nehru)和他女兒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兩人共做了長達32年總理,沒人說他們父女是獨裁者。今天西方把俄國當蘇聯,用這種故意的歪曲,打壓結束了共產制度的俄國,其心可誅。

普丁連任總統後,俄國對烏克蘭戰爭的立場不會改變,如果基輔,尤其拜登的立場不改變,那麼俄烏戰爭只能繼續,至少會打到今年底美國總統大選,如屆時拜登連任,那戰爭仍可能繼續,如果川普重返白宮,就會改變對俄烏政策,這場仗就會結束。但無論如何,普丁的連任,對俄羅斯內部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都有益。俄國高層其他領導人,有更強烈的要跟西方死拼的情緒,普丁雖不可能向烏克蘭讓步,但更能掌控戰爭限制在一定程度內、以避免跟美國的核武大戰。

莫迪領導印度再創奇蹟

俄國大選剛結束,今年4月就是全球最大民主國家、14億人口的印度全國大選。印度是內閣制,大選是選國會議員,哪個黨拿到國會多數席位,就由哪個黨組閣,該黨領袖自然出任最有實權的總理。印度總理是每屆5年,目前保守派的莫迪已是第2屆,他如果連任,將掌權15年。印度從1947年獨立之後,只有開國元勛尼赫魯連任過3屆總理。莫迪連任,將打平這個紀錄。

尼赫魯能做3屆情有可原,因他是開國總理,身分特殊。莫迪能連任3屆,是因不凡的成就:

首先是在經濟上,莫迪當選總理之前,曾領導印度的一個邦(州)13年。他信奉市場經濟,推行資本主義,結果該州在全印度經濟發展最快。他在2014年領導印度保守派的人民黨打贏大選出任總理後,把他領導的那個州的經驗推廣到全國,結果印度經濟騰飛。過去10年,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驚人,每一年都超過英、美、法、德、日等七大工業國家,最近一些年甚至超過發展最快的中國。莫迪剛當總理時,印度經濟規模全球排名第11,現在是全球第5,莫迪的領導能力可見一斑。經濟連續增長,老百姓生活提高,民眾當然就更支持他。

再就是莫迪提高了印度的國際地位。在全球複雜的大國政治中,他縱橫捭闔,繼續與美國、俄國、日本、歐盟等國維持親密的關係;同時在美、俄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從兩大國中都得到好處,既不丟失原則,又為印度爭得了最大利益。2023年印度主持了全球20國峰會,這個世界大國形象也鼓舞印度人把選票投給莫迪。有了錢,印度更強化軍事,印度的空軍規模已排全球第3,陸軍數量更是全球第2,還有長程核子飛彈。莫迪身穿飛行服乘坐國產戰鬥機的畫面,更強化他的強人形象,深得民心。

另外更重要的是,莫迪是保守派,所以他和美國前總統川普、日本前首相安倍、俄國總統普丁等全球保守派領袖都是好朋友,因為他們理念相同。莫迪強調市場經濟、道德、國家強大、印度第一等價值,這些都得到印度民眾的強烈共鳴,2023年11月民調,高達78%的印度受訪者認可莫迪的工作表現。這些加在一起,同樣沒有懸念,莫迪會連任印度總理,從而使印度繼續發展經濟、強大國防、致力世界和平的國策。這對世界是福音。

 

2024年世人最矚目的是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Adobe Stock

▲2024年世人最矚目的是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Adobe Stock

 

拜登尋求連任 川普捲土再來

當然世人最矚目的是今年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目前情況,拜登要尋求連任,除非他被民主黨逼迫下台換人。共和黨這邊,川普一定是總統候選人。如果是川普和拜登再次對決,如果民主黨這次不使用大規模郵寄票(不核實證件)作弊的話,川普肯定勝選,而且會是大贏!目前所有的民調,包括左派做的,全都是川普贏過拜登。川普不僅贏得白人多數票,而且贏得西裔票、年輕人的選票,也在向來支持民主黨的黑人群體中聲望大幅上升。

如果拜登作弊連任,美國將陷入空前災難,不僅導致經濟困境,國際更戰火紛飛:拜登進白宮後發生了俄烏戰爭、加沙軍事衝突、也門叛軍飛彈襲擊紅海商船、伊朗和巴基斯坦互射飛彈、北韓一再試射準核子武器、中東和國際局勢大亂…… 而川普成為美國近代歷史上唯一沒有發生戰爭的總統。

更可怕的是,拜登如果竊選連任,美國憲政民主等於被擊敗,美國將更加道德敗壞,黑命貴的打砸搶燒,甚至鼓吹孩子變性的邪惡,將在美國繼續蔓延,1776美國建國底座的原則理念會被摧毀,美國不再是自由世界的燈塔,全球何去何從都加倍令人擔憂。

美港關係惡化 香港是否堅守聯繫匯率?

▲香港近日經濟下行,外資逃命、人才外逃、港股持續下跌。Adobe Stock
第253期
林保華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美港關係進一步惡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衰落,2023年10月恰逢港元與美元聯繫匯率40週年,於是「聯繫匯率」是否應該在香港堅守下去就再度成為話題。

香港政經情勢堪慮

由於香港一直把美國作為「外國敵對勢力」,尤其近期在審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時十分突出證明了這一點,令人感到中國要與美國改善關係根本是虛情假意。所以美國國會成立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nited State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簡稱USCC)發表年度報告批評北京推行《香港國安法》侵蝕香港法治,建議美國國會每年檢視香港司法獨立及有否受港府行政干預,並視乎結果,國會可建議制裁香港法官,包括終審法院的海外非常任法官。

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2023年11月29日以30支持、0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HKETO Certification Act),將要求行政部門重新評估「香港駐美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是否應繼續享有特殊外交待遇和豁免權。香港特區政府對此都給予激烈反駁。

不幸中國因為執行錯誤路線導致經濟下行,外資逃命;香港的遭遇與內地完全一致,外資也走人。香港最高建築物的香港金融中心已有多層因無租客而關閉,使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逐漸變成「金融遺址」。香港金融人才紛紛出走,特區政府不以為是問題,反而得意於用中國人才取代,並且給予各種優待,以加速香港的中國化。進入2024年後,作為香港金融指標的港股更是急速下墜,1月19日的收盤價是恆生指數15308.69,台股的加權指數則是17681.52,雙方拉開了2300點的差距,港股很快面臨15000點的保衛戰。這些情況都令香港市民十分憂心。面臨香港的金融問題,聯繫匯率是離不開的話題。

「香港夜繽紛」成為空談

香港「聯繫匯率」實施於1983年10月。1983年因為中國正式表示要收回香港,香港人心惶惶,港元因此狂跌,從5元多港元兌1美元跌到9月下旬9.6港元兌1美元,每天都有人到銀行排隊賣港元、買美元。而且超級市場的衛生紙等一些日用品被搶購一空。那時我對港英政府持有信心,相信他們不會讓香港如此沉淪下去,當時從來沒有做過外幣買賣的我,把在美洲《中國時報》一星期一篇的專欄所獲取的美元稿費,拿到銀行賣掉買港元,我的「反潮流」連銀行職員也覺得怪怪的。正巧第二天港府財政司宣布將推行聯繫匯率以穩定人心與港元,匯率是7.8比1,我就此賺了2,000多港元,接近一個月的薪資,這是我的第一次。從此引發我對外幣匯率的興趣。

當然香港與美國是不同地區,經濟情況十分不同,聯繫匯率只是穩定香港貨幣的權益之計,因此如若香港處於弱勢之時,國際大鱷就會大量拋空港元,企圖沖垮聯匯。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就經歷過一次,當時財政司曾蔭權舉全港財政金融儲備之力鬥大鱷,保住了聯匯。沒想到也因此實施了數十年。2023年以來,美國暴力升息,香港經濟處於弱勢,加息只能損害香港內部消費,但是因為聯匯關係,香港也跟著加息,使港元相對其他貨幣也處於強勢,所以特區政府如何吸引港人加強內部消費都沒有用,香港人拿著強勢貨幣到中國去消費,價格比在香港便宜三分之一。深圳、惠州開了「山姆」大賣場,裡面各類商品應有盡有,於是香港的旅遊團就把去山姆購物作為旅遊項目。香港政府不敢得罪內地政府,無法採取任何措施禁止,連勸阻都不敢。於是多年前中國人來香港採購,現在翻轉成為香港人到中國採購,香港市面愈發冷清,「香港夜繽紛」成為空談。

香港的經濟狀況使聯繫匯率再度受到威脅。香港金管局為了將港元匯率維持在7.75至7.85港元兌1美元的區間內,短短一年內進場49次穩住匯率,總共花費2,936億港元,損耗龐大外匯儲備。因此聯繫匯率的利弊再度成為話題。

香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於1月10日發表《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4》,就香港八大範疇提出分析及建議。其中不少篇幅提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及聯繫匯率的去留。從歷史角度看,有人可能認為2019年上半年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最高點,並將如同世界各地和亞洲許多其他金融中心一樣,香港的角色也會衰落及被其他金融中心取代。然而,港大認為,對香港來說,2019年並非高峰時期,而是轉捩點。但轉捩點能否再轉回去,只有天曉得。

 

在中美兩國經濟政治摩擦不斷之際,一些愛國者當然希望港元與人民幣掛鉤甚於與美元掛鉤。Adobe Stock

▲在中美兩國經濟政治摩擦不斷之際,一些愛國者當然希望港元與人民幣掛鉤甚於與美元掛鉤。Adobe Stock

 

港元與美元脫鉤?

多年來,中國都有意以人民幣逐步取代美元作為結算單位,全部取代當然有困難,但是逐步取代則應該可能,也已經在做,例如與俄羅斯、與阿根廷的貿易。香港作為中國的金融窗口,一些愛國者當然希望港元與人民幣掛鉤甚於與美元掛鉤。因此社會上一直議論紛紛,認為聯匯制度或會無以為繼,而在中美兩國經濟、政治摩擦不斷之際,或應加以調整甚至替代。

然而研究指出,若香港放棄聯匯,企業融資能力將面臨巨大限制,因外資債券投資者偏好以其本國貨幣發行的債券,即使歐洲、英國等地的發達國家,中小企也只能發美元債吸引投資者,現時美國主導國際金融體系,聯匯下港企同享以美元融資的優勢。相反若港元浮動,企業難發港元債吸引投資者,屆時發美元債融資成本會較高,小企業甚至處於無從選擇的困境。

放棄聯繫匯率也須冒很大風險。以目前香港經濟的弱勢,港元貶值時企業償還外幣債所需的港元便會增加,不利企業做生產、投資、融資等決策。現時美國以外企業只能有20%債務以本幣發債,其餘八成外幣債務需承受匯率風險。以2022年香港對外債務融資額1.5兆美元計算,一旦聯匯脫鉤將有1.2兆美元債務面臨貨幣風險,假設港元一年內貶值一成,以港元計算的外幣債總額便會增加9,000億港元,相當於香港GDP的34%,從而產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港元市場容易成為更直接的投機目標。若出現此一情況,特區政府就需要以更多的外匯儲備維持港元幣值,以免在金融系統中埋下隱患。

人民幣至上當然是目前香港最正確的政策。然而香港大學還是以科學與理性的態度來就事論事。港大首席副校長,也是經濟管理學院前院長王于漸認為,港元與美元脫鉤機率接近零,更稱願以身家打賭未來5年不會發生。

港元改與人民幣掛鉤?

而在2023年10月香港聯繫匯率實施40週年時,嶺南大學前校長鄭國漢接受香港愛國報章《商報》訪問時認為,香港應實施有管理的浮動匯率。不過他說:「我早年對香港聯繫匯率的看法,至今毋須修正。」他於2013年提出港元應實施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因為實施聯繫匯率,香港放棄了自身的貨幣政策,「美國高息時,我們(香港)必須高息,反之亦然,為此香港付出了高昂的成本。」所謂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指的是港元應與一籃子貨幣掛鉤。這裡面當然有複雜的比例計算。

然而他在當時受訪時說:「但今天決定匯率制度的首要考慮,不能單純為香港的貨幣政策爭取主動權,而是要避免不友善的措施,影響香港與世界的金融聯繫。」他繼續說:「今天市場已處於非正常環境,面對中美長期鬥爭,香港在匯率方面的安排要避免『蝕底』。」就港元改與人民幣掛鉤,鄭國漢認為,香港的匯率政策不應只顧內地,當刻人民幣並非全面自由兌換貨幣,而香港貨幣作為國際性貨幣,暫不應該與人民幣掛鉤。即使日後人民幣自由浮動,港元真的改與人民幣掛鉤,但若採取固定匯率方式與人民幣掛鉤,而不能做出調整的話,他亦不贊成這樣做。

他解釋,雖然中美雙方都很小心處理問題,但只要其中一方冒險的話,就會發生衝突。若中美爆發金融戰,香港肯定會被波及,「看到美國以何種方式對付俄羅斯,你就會知道什麼都有可能。」鄭國漢認為,香港必須加入2015年由中國人民銀行開發上線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s System,簡稱CIPS),同時不放棄成立於1971年、現有的「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簡稱SWIFT)支付系統。

至於香港會不會被剔除出SWIFT支付系統,香港的聯繫匯率是否會被美國取消,看來得看特區政府與外國敵對勢力美國的關係如何發展了。香港貨幣有可能與敵國的貨幣爆出固定的匯率嗎?這是特區政府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

台灣未來四年的重點是內政而非外敵

▲作為印太地區的關鍵角色,台灣此次選舉結果必將牽動美、中、台三角關係。Adobe Stock
第253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之一。

台灣大選仍然是維持現狀,這從美國代表團赴台,重申美國堅守本身基於《台灣關係法》(三項聯合公報、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反對台灣獨立,並支持兩岸通過和平、沒有脅迫的對話,來解決兩岸分歧。換言之,大選結果讓台灣有了以時間換空間的迴旋餘地,為阻滯北京的統一贏得了四年時間。依我之見,如何解決台灣本土的問題,才是新任總統賴清德的棘手任務。

武統不是習近平近幾年的選項

作為印太地區(Indo-Pacific)的關鍵角色,台灣此次選舉結果必將牽動美、中、台三角關係。日前諾魯(Nauru)在中國利誘之下與台灣斷交,其實不是大事。這種為錢而建交、斷交的「外交關係」,其展板意義大於實際政治作用,所涉三方對此心裡都如明鏡。

如何與中國互動成為一些人的關注焦點。其實這不是問題,賴清德因「台獨」色彩不為中共所喜,最多是與北京不能「友好互動」。但賴清德很清楚應該對北京保持什麼姿態,他本人並不希望台海之間爆發武力衝突。早在2022年4月22日,在談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台灣的影響與啟示時,作為副總統的賴清德指出:「中國是否會成為下一個俄羅斯,希望不要,但絕對不能讓台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考慮到當時台灣群情激昂,媒體上幾乎全是「台灣就是烏克蘭」的表態,他這一表態可算是人間清醒了。也因此,我判定賴清德不會去整事主動挑釁北京。

所謂北京將對台灣施加更大的壓力,無非就是過去幾年玩爛了的經濟制裁、軍事演習等等。賴清德對此並無主動權,既不可能對等回應,也沒辦法讓北京不繼續這類動作。他只需要保持與美國的密切聯繫,按計畫購買武器,繼續那「豪豬計畫」(Project Porcupine)。

《台灣關係法》共18條,其真正的核心是在安全領域。該法第5款規定,當台灣遇到中國威脅時,美國有責任「提供防禦性武器給台灣人民」;第3條第1項規定:「為了推行本法第2條所明訂的政策,美國將使台灣能夠獲得數量足以使其維持足夠的自衛能力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

不過,據中國國內局勢可以判定,在未來幾年內,中國不太可能對台灣武力相向,這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

第一,從2023年開始,整頓軍隊的腐敗重點在李尚福─軍工集團。我曾寫文章分析過,2023年4月11日,習近平到廣東湛江視察南部戰區海軍後,發現無論是戰力還是軍事裝備,都非常令他不滿意,回京後立刻布置人馬調查軍事採購中的腐敗問題。7月26日,隸屬於中國軍委裝備發展部的全軍武器裝備採購資訊網發布了《關於徵集全軍裝備採購招標評審專家違規違紀線索的公告》,追溯自李尚福自2017年10月負責軍備以來違規違紀的裝備採購招標行為。這次反腐讓習近平認識到,目前根本沒有對台灣發起武力攻擊並取勝的可能。

第二,北京已經清楚了解台灣年輕世代的「統獨」觀念已經轉變,太陽花一代的「天然獨」已經崩解。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台灣方面認為是中國短影音平台TikTok與「小紅書」對台灣年輕世代的持續定向投餵所造成。但其實這只是原因之一,真正的原因是民進黨執政兩屆,蔡政府過分癡迷於推廣LGBTQI+(Lesbian女同性戀者、Gay男同性戀者、Bisexual雙性戀者、Transgender變性人、Queer酷兒或疑性戀者、Intersex雙性人,加上無性戀等的縮寫)、綠色能源這類所謂進步主義事業上,經濟方面乏善可陳。年輕人對低薪就業的狀態深感厭倦,又看不到任何改善的希望,因此將希望放在了柯文哲身上。對於台灣來說,與中國爭奪年輕世代的思想戰,不僅成了今年大選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更是關係到台灣未來命運的大事。

 

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上任之後,真正的困難在於內務。Adobe Stock

▲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上任之後,真正的困難在於內務。Adobe Stock

 

賴清德的台灣內政挑戰多

基於上述分析,在賴清德上任之後,真正的困難在於內務。他必須在不得罪美國民主黨政府的前提下將發展經濟這類民生要務放在推廣LGBTQI+、綠色能源這類進步事業之前。前者還好辦,賴清德本人並非LGBTQI+的愛好者,他的難處在於調整2017年定下的前瞻計畫、綠能部分。這不僅是說服本黨的問題,還是賴清德本人自我說服的問題,因為他本人就是「綠色能源」的膜拜者與推動者。

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之時,正值歐美國家大力宣稱全球正處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綠色能源將是未來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也因此,賴清德主持的前瞻計畫中,綠能成了重中之重。但他不知道的是:當時德國的綠能計畫其實已經面臨價格高昂、供應不穩定等各種問題,只因當時必須要將中、俄、印、巴等能源消耗大國或者能源大國勸誘至世界氣候峰會的談判桌前,不願意大事聲張。2021氣候峰會儘管遭遇中、俄、印、巴冷待,西方仍然寄希望於2022氣候峰會有所收穫,沒料想發生了俄烏戰爭,從此局面改觀。

從俄烏戰爭開始,我就判定,高度依賴俄羅斯能源的德國等綠能先鋒將遭受重創,結果不出所料:依靠俄羅斯能源與中國市場的德國經濟遭受重創,因能源價格高企而開始去工業化過程,如今經濟停滯,失業嚴重,不得不開始悄悄「洗綠」,重啟煤電,依賴法國的核電。未放棄核電的法國,正擬將復興核電戰略在歐盟層面積極擴展。這方面資料甚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有心人上網一查就能搜到。

本文只提一件台灣做夢也沒想到的事情,主張環保的拜登政府現在也將綠能計畫悄悄擱置。眾所周知,拜登競選時就高調承諾要全面推廣綠能,上任後開始大量關停石油開採。孰料一年之後遭逢俄烏戰爭,能源價格飛漲,拜登在出售了戰略儲備油的大部分之後,不得不採取各種補救措施,包括與委內瑞拉談判購買該國石油、悄悄放寬對本國石油開採的限制,最著名的就是拜登批准具有爭議性的阿拉斯加州「柳樹」(Willow)石油開採項目,引發美國不少環保人士的批評。

但環保人士的綠能理想固然高大上,現實卻非常無情。1月15日,《華爾街日報》發文總結說,美國經濟2023年的表現出人意料,面對美國物價飆升、經濟衰退與失業,是石油開採行業、晶片行業與房地產這三大行業拯救了美國經濟,其中,被環保人士必欲滅之而後快的石油開採行業榮居首功。

藍綠之外的第三黨隱然成勢

民主制國家,歷來就是(微弱過半數)與另一半之間互相較勁的政治,2024年台灣大選,出現此前歷次大選都未出現的情況:統獨話題沒能讓民進黨獲得壓倒性優勢,總得票數達558萬,得票率為40.05%,形成了政治上三腳督現象。民進黨保住了執政權,但立法院沒過半數,這導致賴清德成為一個不能「下命令或者行使多數派權力」的總統。

這一次柯文哲放棄藍白配,主要是被旗下大將逼迫,為了避免民眾黨星流雲散。這個選擇是對的,最後民眾黨共獲369萬多票,得票率為26.46%,這一結果為該黨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根據台灣相關法律規定,柯文哲個人選票補助款可領約1.1億新台幣;而民眾黨的政黨補助款在未來四年內,每年可領約1.5億新台幣,共6億新台幣,這就為民眾黨獲得了極其重要的政治運作資金。

以上情況,說明賴清德今後四年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改革內政,提振台灣經濟,爭取年輕世代的擁護。統獨問題讓民進黨獲利時期長達三任,但不可能讓其永遠獲利。

股市投資的棋盤外思考

▲股市棋盤外思考,就是如何利用股票抗通膨,從通膨輸家翻身。Adobe Stock
第253期
林茂昌
作者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曾任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

今(2024)年1月上旬,我應網路書店和出版社所合辦的講座之邀,與久違的讀者分享投資心得。然而,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投資人所關心的每一項課題,平面媒體和網路視頻都已經有非常豐富的介紹,因此,與其行禮如儀地探討股市,發表眾所周知的見解,我覺得還不如把視野移出股市棋局之外,從棋盤外看問題。如此,許多難解的問題,或許就有了方向。有一句話說得好:「棋局也許無解,人生卻可以有很多解法。」

 

地球洋流。擷圖自YouTube NASA Goddard影片,讀者可自行下載觀賞。網路擷圖

▲地球洋流。擷圖自YouTube NASA Goddard影片,讀者可自行下載觀賞。網路擷圖

 

財富集中的洋流理論

「財富集中」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現象。但為什麼有錢人財富增長的速度總是比較快?為什麼大多數人辛苦一輩子,卻無法累積資產,亦無力阻止財富的流失?如果財富集中是一個自然現象,是否意味著人被分成二種:財富累積的贏家和輸家?是否有一種力量,不斷地把輸家的財富搬運給贏家?輸家如果也獲得這個力量,是否就可逆轉為贏家?這一系列問題,背後應該有一個結構上的因素。

還有,如果股市在財富集中的規律裡,扮演關鍵角色,我們是否可以從財富集中的觀點去思考,找到股市投資的重點與方向?

筆者早年即對這些問題深感興趣。總覺得問題雖然複雜,但結構應該很單純,而且,雖然財富集中是一個經濟社會問題,但在自然界或許也存在類似結構。先觀察大自然規律,然後思考人類社會問題,是古人經常採用的方法。因為自然界的事物更為具體,我們更容易有直觀感受,更容易得到靈感。然後再回頭看經濟與股市,就會豁然開朗,恍然大悟。

有一次,我意外發現,浴缸中漂浮著的許多玩具,如果我們隨意攪拌,讓水不停流動,玩具就會漸漸集中到某個定點,屢試不爽。這給我相當大的啟發,但浴缸玩具的概念畢竟太簡單,如何與全世界的財富集中現象相比?直到有一天,筆者看到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製作的地球洋流動畫(如上圖),才驚呼,我找到了!

原來,地球因為自轉而產生洋流,所以海水總是不停地流動,而且海洋流動有一定的規律。例如流經台灣東部的黑潮,終年不停地從菲律賓經台灣,流向日本。因此,黑潮上的漂流物,自然而然地往日本方向流去,很少有機會留在台灣東部海岸。

但洋流也會形成大大小小的環流(gyre),這是一種大型的海洋漩渦。漂流物一旦進入環流,就在裡面打轉,很難離開。

太平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環流系統,漂浮物進入這個系統,就難以脫離。因此,太平洋環流裡,聚集越來越多的漂流物。有人認為,地球是圓的,所以全世界的漂流物,大部分都流到這裡了。太平洋有三個巨大垃圾帶(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裡面漂浮著無法分解的塑膠等垃圾,長期困在環流裡,而且規模日益擴大,最大的比三個德州還大!

與其追逐潮流 不如尋找環流

現在,請發揮想像力,把世界各國發行紙鈔貨幣,製造溫和通貨膨脹的現象,想像成一波波的巨大洋流,把大多數人的財富帶走。但財富被通膨洋流帶走後,並不是憑空消失,而是流入大大小小的環流,尤其是龐大的太平洋垃圾帶。當然,那些擅於利用通貨膨脹,充分漲價以提升獲利的企業,就好比一個又一個的經濟環流,把財富聚集在自己的漩渦範圍內。

於是,我們可以很直觀地得到二個推論:第一、如果你的財富被洋流漂走了,就算駕駛快艇沿著黑潮努力去追,也是徒勞無功;第二、在財富環流裡的「垃圾帶」,財富自動送上門。

從第一點來看,對於股市裡此起彼落的熱門議題,如:元宇宙、軍工產業、生技概念、AIPC(指具備AI功能的電腦,利用AI來擴增或改善PC的工作),乃至於高配息等,我們看看就好,那是怎麼追也追不上的。

至於第二點,具有壟斷能力和市場定價能力的廠商,應該就是經濟體系裡的吸金環流,因為他們有能力利用通膨獲利。

關於此點,筆者已於之前的拙文提過。創建於英國牛津的「樂施會」(Oxfam)今年1月15日的最新文章,更證實筆者觀點,茲引述如下:「我們正在見證一個分裂年代的開始:正當有數十億人口因疫情、通脹及戰爭被迫陷入財困衝擊的同時,億萬富豪的財富正在高速增長。」「報告亦發現,大企業的利潤與超級富豪的財富增長趨勢成正比。大企業在2023年更創下年度利潤新高。報告分析了由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期間全球大企業的利潤,發現148間全球最大企業共獲利1.8兆美元,與2018年至2021年平均利潤相比,增長了52%,利潤更激增近7,000億美元。另外,報告發現,有96間大企業在此期間獲利每100美元,會將當中的82美元分派予富有股東。」

樂施會的文章似乎有些冗長,但論點很清楚:企業在通膨中急速獲利,是當今貧富差距擴大的關鍵。而股市正是這些企業群聚之處!

如何從通膨輸家翻身

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曾說:「通膨具有很大的破壞力,因為有些人得到龐大利益,而另外一些人則蒙受損失,通膨將社會分裂為贏家和輸家。」那麼,通膨輸家該如何自救呢?其實也不難,既然企業股票是富人累積財富的重要工具,一般人更不應放過。因此,我們的股市棋盤外思考,就是如何利用股票抗通膨,從通膨輸家翻身。

但投資人千萬不可去追逐股市潮流。根據洋流理論,那不僅事倍功半,還可能讓你流失大半財富。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選那些擁有競爭優勢,總是可以利用通膨調漲售價以提升獲利的公司,他們就是洋流理論中的「環流」。如果你不知道哪些企業符合條件,選各產業的龍頭企業也就八九不離十了。而投資人很簡單,就是找到這些企業,以合理價格買進,長期持有。恭喜!你已經在財富的太平洋環流裡了。

然後就沒什麼事做了,財富會自然漂來,你趕也趕不走。

新總統要領導各黨和全民反貪腐

▲民進黨賴清德與蕭美琴贏得2024台灣總統大選後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領導全國反貪腐。Getty Images
第253期
陳博志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為台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這次台灣總統大選的三天前,幾家報紙的頭版出現由某位過去極重要的官員具名之全版廣告,說要向民進黨的黑金複合體宣戰;另外也有候選人疾呼說要下架貪腐的民進黨。這在像我這種年紀較大的人,或對過去歷史稍有認識的人看來難免有些困惑。黑金貪腐不是某政黨長期以來給人的形象嗎?怎麼有膽臉不紅氣不喘地大聲罵起別人?被罵的人要像小孩吵架那樣回罵說你才是黑金貪腐、你最黑金貪腐?要比誰較爛?或者要虛心檢討改善?

從國家和全民的立場,各政黨和政治人物當然可以揭發別人的問題,可以自我辯護,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努力改善自己和國家的制度來避免黑金貪腐。

黑金貪腐是出自人自私貪心的本性。而公職人員盜取自公眾的私人利益常可以非常大,因此絕大部分的國家和政黨都難免發生一些貪腐的問題,長期執政的政黨總難免有人犯錯,而且有人包庇。而貪腐的傳聞也和緋聞一樣因為符合人的本性,因此容易讓人至少半信半疑,若有人故意捏造散播更不易澄清。所以想要長期執政的政黨都必須努力維護其本身的清廉,並且設法改善制度以減少發生貪腐,以及被誣指為黑金貪腐的機會。

領導人需有維護清廉的態度和形象

維護清廉的第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領導人的態度和形象。1998年林義雄先生競選民進黨主席之前,恰和幾位幫慈林基金會上課的朋友聚餐。有些朋友主張不要參選,因為政治很髒且水清則無魚,太清白的林義雄先生不適合跳進去。但當時我主張說,政治和政黨雖無法非常乾淨,但和自來水池一樣,至少每隔一段時間要清洗一次,才能避免愈來愈髒的惡性循環。而林義雄先生的操守和道德高度,當時正好可以領導民進黨清洗以避免腐化。

後來林先生的形象不只安定了民進黨內部,也使更多學者乃至企業家在2000年大選前願意支持民進黨。而陳定南先生的形象和擔任法務部長所宣示的決心,也有效降低2001年選舉的賄選現象。但這種態度和形象的效力是不易持久的,政治必須一再重新清洗,並且建立更好的制度。賴清德先生的清廉形象和執著也很出名,應該可以領導民進黨和政府再進行一次必要的清洗。

改善制度和決策

有形象也要有行動,包括要用適當的人,要查辦被質疑和可疑的情況,要保衛清白的人並追究散播謠言者,也要在制度及決策方法上設法降低貪腐,以及被誣指為貪腐的可能性。制度和決策的改善尤其根本,因為好制度建立之後,可以更長期降低貪腐侵蝕國家的可能性,因此是賴清德先生很重要的任務。

例如政府招標採購常為了避免被誣指為有圖利行為,而只敢用比價格的價格標來決定,不敢用把品質考慮進來的合理標,但採價格標時的產品規格和廠商資格也仍有不正常限制或綁標的現象。多年來這問題一直未能有更好的制度來解決,賴清德先生可邀各方人士做更深入的研究,以訂出更具體合理而有共識的規範。

又如政府以投資、採購,甚至補貼來支持產業發展的做法,在目前全球不再盲目自由化之後,已成為各國重要的政策工具。台積電就已在美國、日本和德國都得到數千億元以上的鉅額補貼。但我國過去卻有宇昌案等多起誣指官員不法的事件,即使事後已證明政府和官員的清白,卻已使相關官員甚至廠商不敢從事合理的投資、補助和採購。這將使我國在新產業的發展上相對失去國際競爭力。若以目前政黨亂鬥的方式,當年請張忠謀先生回國及建立聯電和台積電的做法,恐怕也都會因涉及圖利而難以成功。因此我們也應建立更可以避免圖利及誣告的制度,包括必要時像國安基金那樣由各主要政黨同時參與決策的制度。

其他政黨和人民需共同努力

民進黨和政府之外,其他政黨和人民也都有該努力的地方。朱立倫主席應該已想做一些改善,因此前年地方選舉時曾毅然拒絕提名某些有爭議的人選;2023年國民黨黨內提名前,也曾提醒某候選人不要去找牛鬼蛇神。但這次大選時,那些人以及其他有爭議的人物似乎又回來了。由於國民黨在民間長期有黑金貪腐的形象,國民黨必須特別用心降低相關人士的勢力,並且積極支持較可防止貪腐的制度,不能只靠大聲指責和懷疑別人來建立自己清白的形象。

民眾黨為了快速擴大,也吸納了不少有爭議的人,好像撿到籃子裡就是菜。但這次選舉它的選票主要卻不似來自那些勢力,而是來自選民的期待或對其他政黨的不滿。現在民眾黨已壯大,它和它的支持者不宜用空口指責或散播謠言的方式來求進一步擴大,而是要真正提出及支持能減少貪腐的具體改革。

人民要做的努力也很多。人民的關心可以加強對貪腐的防範和查緝。新的好制度需要人民的參與討論和支持。人民也要有更多知識去了解過去的歷史和避免被謠言和不實主張所誤導,從而能選擇支持較可能降低貪腐的政黨和政治人物。

現在由於網路資訊的發達,謠言及不正確的主張容易氾濫,人民稍有不察都會被誤導。微軟(Microsoft)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預測,生成式AI工具會讓壞傢伙更有生產力。而賽富時(Salesforce)執行長班紐夫(Marc Benioff)則說,社群媒體對民主國家帶來的風險更大。

例如我曾在朋友的群組中收到傳來傳去的長文,把兩蔣時代講成好像毫無缺點,包括說那時沒有貪汙,有些朋友還按讚。但當時到政府機關辦很多事都要紅包乃是常識,蔣經國先生都曾把紅包改稱為「臭包」來指責。我在學生時代也曾幫辦理營利事業登記的親戚送過紅包。當時指導申辦的人說,你到官員辦公桌前把這包錢的信封放在桌子左邊,官員會拿到右邊以表示他已收到,手續就會順利。我實在不敢相信,但去了一試,貪腐果然這麼制度化。

至於黃豆案、金碗案,乃至拉法案等等更是罄竹難書。杜魯門總統曾說國民黨在中國大陸時,那些有權家族都是賊。1996年康乃爾大學以台灣經濟發展為主題,舉辦劉大中、蔣碩傑教授紀念研討會,會中全球頂尖的國際貿易學家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也公開質問台灣學者說,據他所知台灣的貪汙不亞於東南亞國家,為何台灣可以發展得較好。我的答覆他很滿意,不過不是本文主題故先不談。很多人已淡忘或根本不知道那些教訓,而很容易被謠言及宣傳誤導。

 

高端疫苗案,既然有人懷疑當然該查清楚。但在查清楚之前,也要看看各種資訊來源的可靠性。Adobe Stock

▲高端疫苗案,既然有人懷疑當然該查清楚。但在查清楚之前,也要看看各種資訊來源的可靠性。Adobe Stock

 

人民要明查貪腐而分辨謠言,必須細看和比較各方及不同時間的資訊。以高端案來說,既然有人懷疑當然該查清楚。但在查清楚之前,大家也要看看各種資訊來源的可靠性,若是常常烏龍爆料,包括當年亂報宇昌和浩鼎案的人或機構沒附證據的說法,因為信用不佳,就不宜輕易相信。而高端案最初爆料或支持它的說法如有效性或毒性等等,如今已有事實資料,當初有錯誤說法的人之其他主張也要存疑。在高端疫苗獲得世界衛生的肯定時,也有些媒體竟不報導這種明確重要成就,他們的其他主張也就可能有其特定立場而非公正。

在資訊爆炸而偽造資訊之技術快速進步的時代,政府和人民都要花更大工夫來驗證各種資訊,否則反貪腐或其他不當行為都可能成為泥巴戰,而由臉皮最厚、心肝最黑的人騙到最多選票,絕非國家、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