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台灣新創的切入機會?觀察趨勢,如何找到應用場景,驗證商業模式?

Adobe Stock
曾允盈

AI浪潮下,台灣新創產業有哪些機會?美中在技術應用上的競爭加劇,台灣扮演什麼角色?優勢在哪裡?

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iEA)副理事長簡立峰提到,在此戰局間,台灣就像「武器供應商」,當模型從訓練到推理,運算從雲端到邊緣,手機和電腦會陸續可以執行可用的AI,未來企業用AI PC就能跑自己的模型,不用擔心資料外移。

台灣新創有哪些機會?簡立峰觀察,目前有幾大趨勢:

一、硬體產業迎來新機會

首先,AI產業生態的建立需要晶片、模型和應用程式層層到位。「晶片起來,模型才跑得起來,模型跑得起來,應用程式才起來。」簡立峰表示,隨著深度學習模型日益龐大,過去集中在雲端的運算模式,正逐步轉向邊緣。

這樣的轉變也促使AI PC與AI手機發展加快,而這正是台灣硬體產業的關鍵優勢,台灣擁有成熟的製造鏈與整合能力,可望在AI終端裝置浪潮中扮演核心角色。

與機器人結合的Physical AI將是未來另一個龐大的機會,值得密切關注。

二、AI Agent 互動模式改變

此外,任務型AI代理,例如聊天機器人、代處理業務的日常助理、引導用戶排除障礙的虛擬支援助理,客製化特定領域的AI模型,正在逐漸退潮。

結合工作流程和企業系統,特別是垂直領域的應用,有巨大的潛力。

三、垂直整合深耕領域

例如,​醫療機構利用AI為患者制定個人化的護理計劃,協助診斷、治療規劃和藥物發現等,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和準確性。

製造業者用AI優化產品設計、供應鏈管理和品質控制,提高生產效率並降低成本。

金融領域​運用客製化AI模型,分析市場趨勢、評估風險,並提供投資建議,從而優化投資組合和提升決策品質。

簡立峰指出:「法律、會計、金融、電商等垂直應用已開始收錢,台灣新創若能引入或開發垂直系統,就能搶占先機。」未來,如何掌握不同應用場境下使用者的需求,也是新創可以嘗試的方向,藉此開發更多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AI代理。

四、企業內部AI提升效率

這些轉變將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也為台灣帶來新機遇。

新創如何找到可著力的場景,驗證商業模式?

借力使力。」簡立峰強調。語言已經不再是障礙,「你有沒有能力打破市場跟人才?新創必須了解自身能力,強化學習能力。」簡立峰指出。

第二個是借成熟企業之力,取得商業場景。透過與擁有資源和市場的成熟企業合作,更快速地驗證產品、獲取客戶、迭代技術。例如新創AI 軟體公司 HOMEE AI,專精空間運算,就與房地產業品牌台灣房屋集團合作,推出AI 看房智囊,落地應用。

最後,簡立峰提到,台灣新創需要善用地緣政治紅利,以及在日本人眼中台灣人才的優勢。台灣人才的語言能力,能有效連結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的創新。「如果只著眼於台灣島內市場,將會錯失良機。」

AI正從建立和完善模型的訓練過程,轉移到更廣泛應用於實際情境中。​AI技術正逐步走出實驗室,進入日常生活和各行各業,利用先前訓練的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

 

ChatGPT 掀起吉卜力迷因之亂!宮﨑駿9年前曾表示AI動畫侮辱生命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把自己的大頭貼改成吉卜力風格版本。X@sama擷圖
曾允盈

ChatGPT AI 生產圖片功能上線,聲稱為「至今最先進的圖像生成器」,24小時內,網路充斥吉卜力風格的圖片,更有 #GhibliStyle #AIGhibli 專屬標記。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也將自己X的頭貼換成吉卜力風格。

1

奧特曼使用吉卜力風格頭像。X@sama擷圖

吉卜力工作室還沒提出任何聲明。不過早在2016年,宮﨑駿曾在一場會議中,看過 AI 生成動畫的技術。

當下他憤怒說:「我感受到一種徹底厭惡感,如果你們真的想要製作這種詭異的東西,隨便你們吧。我永遠不會想要在我的作品中導入這樣的技術,真心覺得這是一種對於生命本身的羞辱。」

只是那段影片非常詭異,是一個沒有頭的殭屍,躺在地上蠕動。宮﨑駿看完,回應說自己有一個殘疾人士的朋友,每天都會費盡力氣舉起手跟他擊掌,所以他一點也不覺得殭屍影片哪裡有趣,「製作這個影片的人,一定不了解這些人的痛苦,我一點也不想跟這種公司合作,我强烈地感受到這是對生命的侮辱。」

說完這些重話,動畫特效公司的社長尷尬地說,影片只是實驗階段,不會讓觀眾看到。短短2分鐘的片段,在2016年被拍下來,如今在網路上大量流傳。影片最後,宮﨑駿說:「我覺得我好像走到了一個時代的終結,人類已經對自己失去信仰了。」

1

《蒼鷺與少年》海報。甲上娛樂提供

吉卜力2023年推出的宮﨑駿最後一部動畫《蒼鷺與少年》,耗費巨資請來至少60位動畫師手繪製作,歷經10年才完成,是吉卜力迄今「規模最大的製作」。動畫師是一種手工業,即使有60位動畫師同時工作,在宮﨑駿的把關下,1個月也只能完成1分鐘的內容。

對此,成功大學教授李忠憲在臉書直呼「不是致敬,是消滅」,他認為:「這就是人工智慧可怕的地方,不知不覺大家一起合作消滅了吉卜力,我覺得未來沒有宮﨑駿了!」

李忠憲表示,宮﨑駿的作品始終關注人性、生命、情感,而非冷冰冰的機器模仿。

他提到宮﨑駿曾說:「電腦動畫缺乏的是『失敗』。而失敗是讓角色成為人的關鍵。」AI的圖像完美對稱、無瑕疵,但真正打動人心的,往往是那些微妙的不完美。

OpenAI有侵權嗎?

自從Gen AI問世以來,許多人都關注,抓取網頁內容,複製至訓練資料庫,是否存在著作權侵權問題?

美國知名法律事務所凱許曼律師事務所(Pryor Cashman)對此表示,「風格」並不受版權保護,因為人們在談論「風格」時,可能是指某件藝術作品中更具體、可辨識的元素。

然而,如果AI產出的圖像,與吉卜力具有「顯著相似的元素」,就可能構成侵權。

2

白宮使用吉卜力風格圖片。X@WhiteHouse擷圖

也就是,即使風格類似不構成侵權,是否可以假設,OpenAI 很可能導入數百萬幀吉卜力畫面,才得以重現如此相似的風格?那麼訓練AI時,是否有取得宮﨑駿和吉卜力的許可?

只是即使如此,法院仍需釐清,「使用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來訓練AI模型,是否屬於合理使用」範疇。

對此 OpenAI目前尚未回應,不過25日提供給TechCrunch的聲明指出:「我們新增了阻擋機制,當用戶嘗試生成現代藝術家風格的圖像時,系統將會觸發拒絕」。只是雖然拒絕複製「個別在世藝術家」的風格,仍然「允許複製更廣泛的工作室風格,並同意用戶利用風格,創作分享原創且富有啟發性的粉絲作品。」

赴美投資,切記公平交易原則!應避開5大稅務陷阱

AdobeStock
曾允盈
隨著去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多國際公司選擇在美國擴展業務。美國的關稅威脅帶來不確定性,對世界經濟產生寒蟬效應,資誠會計師聯合事務所提醒,投資美國要避免五大稅務陷阱。
 
資誠美國業務負責人蘇宥人表示,進入美國市場,更及複雜稅務考量,不遵守美國稅法,可能導致嚴重的罰款、額外的成本,不符稅務申報需求、違反移轉訂價規則、忽視美國州稅、未正確預扣美國來源收入稅款和忽視退出美國市場的潛在稅務後果,是台商投資美國五大稅務陷阱。包括在某些情況下,美國國稅局可能不允許某些稅務扣除或抵免,增加台商的稅務負擔。
 
根據美國稅法,台商擁有的美國子公司,必須確保所有關聯企業間交易均以「公平交易」進行,未能遵守移轉訂價規則,可能導致嚴重的罰款、審計和應稅收入的調整。
 
此外,美國聯邦稅是台商主要關注,但美國州稅也可能帶來重大挑戰。如果美國子公司在美國銷售商品或服務,子公司可能需要徵收州級銷售稅。許多州有經濟聯繫法,如果子公司在該州達到一定的交易門檻,必須向客戶徵收和繳納銷售稅。
 
即使在某州沒有實體存在,經濟聯繫法仍可能適用。然而,必須確定是否達到州所得稅義務的門檻,可能取決於企業在哪裡進行活動或產生收入。台商應諮詢美國稅務專家,以了解其特定的州級責任。
 
此外,美國子公司通常需要支付給台灣母公司的某些款項進行扣繳稅,包括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和其他形式的收入。台灣目前與美國沒有租稅協定,但類租稅協定目前正在等待美國參議院的批准,如果台灣類租稅協定通過,則可以降低扣繳稅率。
 
蘇宥人提到,當台商決定退出美國市場,或將稅後盈餘匯回台灣,會涉及多面稅務考慮因素,包括退出稅及出售美國資產的稅務。如果台灣母公司決定清算美國或轉移資產,可能觸發退出稅。
 
這些稅可能適用於資產出售、股份轉讓或無形資產的跨境轉移。如果將利潤從美國轉移到母公司,可能適用扣繳稅。忽視退出美國市場的潛在稅務,將導致意外的稅務負擔。台商必須提前計劃,考慮稅務影響。
 
蘇宥人表示,因應複雜的美國稅務環境,對赴美投資的台商是重要議題。台商應了解並避免稅務陷阱,減少稅務負擔,保持合規,確保長期成功。強烈建議諮詢美國稅務專業人士,確保遵守稅法和申報要求,並減少國際業務運營的風險。

布拉瑞揚、阿爆、磊勒丹《我‧我們》 第二部曲 在吟唱、電音、舞蹈中讀排灣

左起磊勒丹(ReretanPavavaljung)、阿爆(Abao)、布拉瑞揚(Bulareyaung)。謝平平攝影
謝平平

由國家文藝獎得主布拉瑞揚、金曲歌后阿爆、視覺藝術家磊勒丹共創的《我‧我們》第二部曲將在本週於台中歌劇院上演。以溫和版電音加上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入圍歌手Kivi 的即興吟唱,加上八位舞者的雙人舞形式,演繹排灣族對人第二階段的定位「以腦思考」。布拉瑞揚表示,該舞作呈現壯年世代的穩重、豐厚,而雙人舞也呈現了舞者對生活的體驗。

布拉瑞揚(Bulareyaung)、阿爆(Abao)、磊勒丹(ReretanPavavaljung)同屬排灣族,被戲稱為「排灣陣線聯盟」。磊勒丹表示,排灣族不只有木雕與圖騰,還有非常多的文化內涵;三人在聊天中,激盪出以排灣族認為人具有明顯的三階段發展為創作核心。

1

布拉瑞揚示範年輕舞者與資深舞者的雙人舞趣事,右為台中歌劇院副總監鄢繼嬪。謝平平攝影

》排灣族看人發展的三階段

布拉瑞揚解釋,排灣族認為人有三階段:年輕時期 pulima(手巧的人)、邁向puqulu(智慧的腦),而年長者則回歸本源,從puvarung(心)出發。

三階段包括了「手巧的人(pulima)」,意指年輕世代用手來推動生活的各種事物,如:織布、砍柴等。而到了中年,則是「用腦生活(puqulu)」,未來的第三部曲則會是以長者「從心出發(puvarung)」為主。

第一部曲在2023年推出,阿爆以激烈的電音來描述年輕世代的張揚。她笑說,年輕時,總希望大家眼光都在自己身上,「別人沒在看我,我也覺得他就是在看我。」她邀請每位舞者挑出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為每人進行創作。

第二部曲,她則邀請每位舞者以一個詞形容自己,如白紙、小刀、土地等,阿爆再以此為創作元素,量身定做。並加入聲音收集師,與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入圍歌手Kivi(吳美婷;屏東滿洲八瑤部落)的現場即時吟唱。

布拉瑞揚表示,第二部曲從佈景、音樂、舞蹈來描述「智慧的腦」,但舞蹈仍以人為主角,八位舞者組合著片段的生命經驗,以此進行創作,「現代舞就是一種感覺,不會告訴你答案,讓你親自去體會、感受。」

3

曾入圍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的Kivi將在《我・我們》現場吟唱。謝平平攝影

》與原民舞蹈的衝突

本是雲門舞集編舞者的布拉瑞揚,某次有機會幫原民舞團編舞時,感受到自己所學與族人希望差異極大。

「怎麼用現代舞在編我們(原民)的舞蹈?」

「你會唱歌嗎?」

原民對他的種種疑問,也讓布拉瑞揚陷入困惑,但他更加難理解的是身份認同——他是雲門舞團的編舞者、現代舞的翹楚,回到部落,卻沒有人認識他,而他也不懂排灣族舞蹈,與吟唱的重要。

布拉瑞揚將自己歸零,丟掉芭蕾技巧,如旋轉、舉腿、跳躍等,學習原民傳統的樂舞;再從多次的田野調查中,了解原民文化。

「舞者,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他有一個特別的開關。」當吸收的東西夠多、夠豐富,舞者就能展現出來。

但他表示,舞蹈仍需要技巧,但並不是唯一。當初他正是在純樸的族人中,看到不以高度技巧為主的舞蹈,令人迷醉的吟唱,因此重新認識了原民舞蹈。

如今的創作,他也希望舞者在生活的過程中,去找到一個新的身體,貼近自己的樣子。

》布拉瑞揚舞團少見的雙人舞

在《我‧我們》第二部曲中,他將八位舞者兩兩配對,每一組有一位發動,另一位跟隨;他減少自己編舞的部分,由舞者從生活中找出發展元素。期間發生許多趣事,例如始終避開對方的二位舞者,最後還是在一組;而年輕的街舞舞者,與資深舞者也產生不少有趣的嘗試,「我們不斷嘗試到最終。」

布拉瑞揚在2015年回台東成立布拉瑞揚舞團(Bulareyaung Dance Company;B.D.C.)。後來擔任台中國家歌劇院首位駐館藝術家,並接受委託製作布農族生活傳統歌《路吶》,至今已有七部作品在歌劇院上演,如融入阿美族成年禮精神的《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以泰雅族織布聲為召喚的《己力渡路》等。

《我‧我們》是布拉瑞揚首度創作的排灣族作品。他笑說,自己知道有天一定會創作排灣族的作品,但直到邁入五十歲後,開始思考死亡的意義,才讓「近鄉情卻」的他,勇於探索自身血脈文化的三部曲,「但也有人說,這是我的中年危機啦。」

他表示,這系列幸好有阿爆、磊勒丹共同創作,打破了以往孤獨創作的習慣。

此次,舞台設計王孟超設計了一大片蓋滿舞台的布,隨著8個吊點升降,如同山巒高低起伏,布面上有影像設計徐逸君轉化著磊勒丹精心繪製的圖像,磊勒丹以古拙筆法繪製的人身形,表達身體的協調,在一個圓形裡放入兩個腦袋象徵平衡,用4個方形圖騰和向上飄的狼煙,象徵用腦的睿智。

「不只有我一顆腦袋在舞台上,這裡是集結了眾人的puqulu。」

布拉瑞揚舞團的《我‧我們》 第二部曲,2025年3月28至30日,將在台中國家歌劇院演出三場,歡迎讀者上網訂票。

 

周思齊領軍,新球隊「山羊兄弟GOATBROS」成軍瞄準世壯運

GOATBROS 山羊兄弟棒球隊成立參加雙北世壯運,吉祥物為台灣黑山羊。圖/GOATBROS棒球隊提供
曾允盈

台灣棒球全新球隊「GOATBROS」山羊兄弟,於3月21日正式成軍,並公布球衣設計。GOATBROS 陣容包括職棒球星周思齊、吳俊億、陳冠任,瞄準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世壯運)。

GOATBROS 匯聚各界棒球愛好者,除兄弟象退役選手周思齊、吳俊億、陳冠任,還有學術專家、運動行銷主管、體能教練、公教職員等。球隊領隊則由長年投入基層棒球發展的財團法人陳重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炳甫擔任。

球隊名稱「GOAT」(Greatest of All Time)象徵對卓越的追求,吉祥物為台灣黑山羊,代表台灣棒球文化的獨特性與堅韌精神。GOATBROS 表示,由於重視基層棒球教育與傳承,成軍記者會更邀請基層棒球隊的小朋友進場,讓他們感受國際級球場氛圍,期盼大巨蛋成為夢想啟航的舞台與起點。

當天,120位基層棒球小選手進場與球員互動、參與球場導覽。台北市市長蔣萬安亦出席,見證 GOATBROS 的誕生,為台灣棒球發展注入新活力。

GOATBROS 的成立,源於世壯運。然而,這不僅是一支為比賽而生的球隊,更是長期推動台灣棒球發展的平台。即便賽事結束,GOATBROS 仍將透過各類公益計畫,深耕基層棒球,培養更多棒球人才,讓熱愛這項運動的心意不斷延續。

 

數據解讀餐飲產業,自助餐規模年增21.7%最高,飲料店規模首突破千億

2024台灣餐飲產業數據總覽。未來流通研究所提供
未來流通研究所

2004年至2024年,台灣餐飲產業規模年均複合成長率約7.2%,展現穩健成長力道。

不過,隨基期持續墊高,以及2018年台灣進入高齡社會後,餐飲產業成長幅度逐年下滑。2022及2023年產業,在低基期上迎來連續兩年年增幅超過17%的報復性成長浪潮,2024年餐飲產業規模,年增幅回落至7.6%,營業規模增至新台幣8463億元。

2024年以便當/自助餐店、團膳承包以及早餐店業成長力道最為強勁,看出疫後復甦帶來的強勢增長紅利,市場重回理性供需發展,也使2024年成為觀察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後(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數比例達20%),餐飲產業重新發展與定位時機。

2024餐飲產業走勢:規模年增7.6%

1. 快餐和團膳強勢,飲料店業首破千億大關

2024年台灣餐飲產業規模年增7.6%至8463億元新高,年增幅TOP 3,分別為便當/自助餐、團膳承包以及早餐店業,在整體餐飲產業增長幅度顯著回落的大趨勢下,上述業別與連鎖速食店業2024年營收增幅均高於2023年成長水準,反映出強韌的營運實力與市場基礎。

2024年增幅位居首位的便當店/自助餐店規模年增21.7%,帶動營業額突破新台幣300億元,營業據點數亦首度超過1萬家,反映出平價餐盒商機的快速發酵。

團膳承包業受惠於疫情後大量企業恢復供餐,結束遠距上班措施,以及南部科技產業園區規模持續擴大帶動,營業額年增幅達17.0%、排名第2。

早餐店業近年在大型連鎖加盟業者陸續IPO、擴大展店與推出較高單價商品策略推動下,營業規模年增11.2%,為年增幅第3高的餐飲細項。

值得一提,2024年飲料店業,包含手搖飲店、冰果店、咖啡館、飲酒店以及茶館等,營運規模年增5.6%至1048億元,成為繼餐廳業後、第二個規模突破千億的次產業別,反映出台灣餐飲業結構中獨樹一格的「飲料經濟學」。

2. 外食CPI增幅回落,火鍋類年增4.2%最高

2024年台灣外食費用物價指數年增3.1%至113.8,雖低於2022及2023年5.7%及4.0%的成長幅度。主要外食項目中,火鍋類CPI年增4.2%至116.4,為2024年CPI增幅最高的外食類別。

若與2021基礎年度相較,CPI增長幅度最高的外食類別,則為中式早點(2024年=120.4)及西式早點(2024年=119.7)。

2024 六都餐飲產業:桃園市規模增幅位六都首位

截至2024年底,六都戶籍人口佔全台人口比例年增0.1個百分點至69.8%,六都合計佔全台餐飲產業比例維持於80%左右。

佔比結構方面,位居首位的台北市比例自2004年的34.8%降至2024年的29.2%,台中市佔比自11.2%增至13.7%、新北市佔比自9.4%增至11.9%、桃園市佔比自9.0%增至9.6%、高雄市佔比自9.6%降至9.5%、台南市佔比則自5.5%增至6.5%。反映出在人口組成結構、長居戶數、家戶消費金額等外部社會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市場消長。

1. 台北市:2024年台北市餐飲產業規模年增7.7%至2472億,產業規模在六都中維持顯著領先優勢。主要業別中,一般餐廳、連鎖速食店、麵店小吃店、咖啡館、冰果店、餐食攤販等業別營業額均為六都中最高,尤其咖啡館營業額佔全台比例高達48.4%,使咖啡館業成為台灣單一城市產業規模集中度最高的餐飲業別。

2. 桃園市:2024年桃園市餐飲業規模年增12.2%至813億元,為六都中規模擴張幅度最高地區,增長表現顯著高於2004-2024年約7.7%的年化成長幅度(CAGR),反映出在人口移入與年齡組成結構相對年輕化的趨勢帶動下,當地餐飲市場近年擁有較強增長動能。桃園市早餐店與一般餐廳業,營業額年增幅已連續兩年位居六都之冠,尤其規模較大的一般餐廳業,為2024年六都中唯一年增幅逾雙位數的地區。

3. 台南市:2024年台南市餐飲業規模年增7.8%至548億元。受人口結構與總量影響,台南市長期以來均為六都中餐飲市場規模最小的地區,不過,2024年受惠於南科台南園區吸引就業人口移入帶動,團膳承包業規模年增幅達99.9%,成長幅度為六都中最高。園區進駐效應同步帶動2024年台南市早餐店與咖啡館營收同步顯著增長。

餐飲業困境:食材成本、人力短缺、人事成本過高

1. 營運挑戰:食材成本波動劇烈及勞動力不足

根據主管機關調查,2024年反映「食材成本波動劇烈」為主要經營困境的餐飲業者比例達65.6%,較2023年縮減7.1個百分點。其下依序為人力短缺(61.5%)、人員流動率高(55.6%)以及人事成本過高(51.1%)。

進一步與2023年相較,餐廳業者中,同業競爭激烈、找不到合適地點、消費偏好變化快速,為增加幅度最大的經營挑戰;飲料店業者中,則以人力短缺、同業競爭激烈、食材品質不易控管,為增加幅度最大的經營挑戰。

人力配置與熟練勞動力,決定餐飲業營運效率與服務品質,然而在適齡勞動人口持續縮減的壓力下,2024年指出面臨勞動力匱乏的餐飲業者持續增加,反映出超高齡社會趨勢,導致的勞動力不足危機,已成為餐飲產業邁向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課題。同步帶動線上訂位等自動化技術解決方案導入比例持續攀升。

根據主管機關調查,2024年導入線上訂位系統的餐廳業者比例達50.5%、導入手機或平板點餐系統業者比例達46.4%、導入線上點餐系統業者比例達43.2%、導入送餐機器人比例達21.6%,均較2023年顯著攀升。

2. 發展規畫:加強控管食品安全、研發新品、降低原物料成本

未來營運發展規畫方面,2024年餐廳業者主要著重於加強控管食品安全(62.9%)、研發新型產品(49.3%)以及降低原材物料成本(43.9%);飲料店業者著重於研發新型產品(61.5%)、降低原材物料成本(47.0%)以及加強控管食品安全(44.4%)。

顯見在台灣內需消費量體增長有限,以及同業高強度競爭的經營環境中,藉由設立新品牌(多品牌經營)與開發新產品等作法,跨足不同消費區隔及擴張市場天花板,已成為餐飲業者突破成長瓶頸與擴大營運規模的關鍵策略。

 

原文轉載自 未來流通研究所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新創開公司股權一人一半恐怕踩雷!別重蹈Andy老師覆轍,股權如何分配?

網路擷圖
整理☉曾允盈
台灣Youtuber「Andy老師」與前女友家寧共同經營的頻道「眾量級CROWD」,頻道早期成立的「群海娛樂」,股權分配為家寧母親(張媽媽)50%、家寧25%、Andy老師25%,也由於張媽媽和家寧合計持有75%的股份,掌握絕對決策權,導致「Andy老師」失去話語權,連續多年無法查帳,衍伸出包括社群帳號管理權、董事職位,公司商標等爭議。

對新創企業來說,該如何分配股權,避免重複「Andy老師」的慘痛經歷?

股權分配的重點在於溝通!初期股權如何分配,是新創領域的重要議題,在提出幾種參考方式之前,有一種最不推薦的,就是兩位創辦人一人一半、各50%。當兩人意見不合時,沒有人可以真正做出最後決定,承擔最終結果,將嚴重影響公司發展和前進的速度。

初創團隊,分配股權的 4 種思考

許多新創團隊平分股權想要簡單和平衡,但往往埋下隱患​。如果某位創辦人,在後期承擔更多責任,股權卻與他人相等,久而久之可能導致緊張與不滿​。投資人更會擔心創辦人沒有坦誠討論彼此貢獻的差異​。

哈佛大學教授 Noam Wasserman 曾經在著作《The Founder’s Dilemmas: Anticipating and Avoiding the Pitfalls That Can Sink a Startup》提到影響股權分配的 4 大面向:

一、過去貢獻

應考慮誰在創業初期提供最重要的資源:

1. 創業構想:儘管許多人認為「執行比想法更重要」,但統計顯示,提出創業點子的創辦人,常比其他人多獲得 10~15%股權。

2. 技術開發:若某創辦人掌握核心技術,通常應獲較高股權。

3. 早期資金投入:若有創辦人自行投資啟動資金(如支付設備、軟體開發或法律費用),這部分應視同早期投資來計算股權,可以將其視為「早期投資人」來看待。既然算是一次投資,那就可以透過「公司估值」及「投資金額」來計算拿錢出來的創辦人可以再拿到多少股權。

二、未來承諾

創辦人的持股比例應對照未來的付出:

1. 全職還是兼職

2. 擔任的職務:擔任 CEO、CTO、COO關鍵職位的創辦人,往往對公司發展起關鍵作用。

3. 產業經驗與人脈:擁有豐富行業經驗或關鍵人脈的創辦人,可以幫助公司快速成長並獲取資源。

三、機會成本

創業是高風險的決策,應考量創辦人放棄的機會成本:

1. 離開高薪職位:如某創辦人放棄年薪100萬美元的工作,全職加入創業,貢獻應該比仍有兼職收入的創辦人更高。例如,阿里巴巴創業初期,蔡崇信放棄華爾街70萬美元的年薪,以500元人民幣工資投入創業,想必他獲得可觀的股權,據說在某時期甚至比馬雲持股更多。 

2. 財務風險承擔:如果某創辦人需要變賣個人資產、貸款來支持公司運營,股權應當更高,反應財務風險。 

3. 時間成本:若某創辦人比其他人更早投入創業,且已投入大量時間。

四、創業動機

除了數據化的貢獻與承諾,創辦人之間的創業動機、個人期望和性格,也會影響股權分配:

1. 長遠願景:創辦人應確認彼此是否對公司願景有相同的承諾。如果某人對創業的熱情較低,或視其為短期投資,而另一位創辦人則希望長期經營,那股權比例應向後者傾斜

2. 財務 vs. 控制權的偏好:部分創辦人可能更關心財務回報,而另一部分人更希望擁有公司控制權。例如,若A創辦人希望未來創業獲得高收益,但不在乎決策權,而B創辦人希望有較大話語權,A可能獲得較少股權但有較高的股息回報,而B則獲得較高股權與控制權。

3. 團隊合作歷史:如果創辦人過去曾一起共事,並證明合作良好,則可以較為平均分配股權;如果是新組成的團隊,應該更謹慎分配股權。

避開常見誤區,股權分配陷阱勿踩

一、口頭承諾,草率分股

1. 隨意口頭承諾股權,未有正式書面協議。所有股權承諾都需白紙黑字記錄,並載明股權歸屬條件。

2. 朋友、顧問或早期合作夥伴在未明確規定條件下獲得股權,日後可能引發糾紛。可提供獎勵時以期權(Options)而非立即發放股權,確保長期貢獻者能夠真正持股。

3. 股權比例未清楚規範歸屬機制,導致早期退出的創辦人仍持有大量股權,影響公司運營。每位創辦人的股權都應設定歸屬機制(Vesting),避免有人「躺著領股份」,未來卻對公司發展毫無貢獻。

二、股權結構不合理,決策陷入僵局

1. 兩位創辦人避免 50/50 股權分配,可考慮 60/40 或 51/49,確保一方擁有決策權。

2. 三位創辦人各佔 33.3%,導致三方難以形成共識,決策過程拖延。可考慮設立「超級投票權」或「董事會決策機制」,確保公司能有效運作。

3. 某一位創辦人持股過高,其他人股份過低,導致內部失衡,導致人才流失。股權分配應與貢獻匹配,確保所有關鍵成員都能獲得合理激勵,防止核心人才因股權過低而流失。

三、未設股權歸屬(Vesting)

1. 設定「股權歸屬條款(Vesting)」,不至於導致某人提前離開公司,仍擁有大量股份。所有創始人的股權都應該設置歸屬期(通常為四年)和懸崖期(通常為一年), 意味股權是隨時間逐漸獲得的,如果在一年內離開,則不會獲得任何股權 ,可以有效管理「股東幽靈」問題。 此外投資人通常也會要求創辦人股權歸屬期,因此這不僅對內部公平,也有助於未來融資。

2. 也要注意,若在股權上過於吝嗇,也可能導致團隊成員在公司仍有潛力發展壯大時離開。

四、過度稀釋股權,喪失控制權

1. 創辦人在早期為了融資,過早讓出過多股權,導致未來股權不足。 小心謹慎規劃每輪融資,避免單輪稀釋超過 20%股權。

2. 創辦人在種子輪(Seed Round)或 A 輪時已被稀釋至 20~30%,導致後續投資人質疑其掌控力。確保 A 輪融資後,創辦人合計仍持有至少 50~60% 股份,避免喪失控制權。

法律與專家建議,無論是初始股權分配還是後續投資協議,若沒有創業經驗,建議尋求專業律師意見。正如創投圈所言:「創業合夥如同共乘一條船」,唯有在股權上合理對待、風雨同舟,才能載著所有人行穩致遠。

NVIDIA GTC 2025,HOMEE AI 發布 Xplorer 新功能,展示空間產業落地應用

HOMEE AI 旗下 AI 解決方案 Xplorer 革新房地產業。HOMEE AI 提供
曾允盈

輝達(NVIDIA)「GTC 2025」技術大會本周登場,發表多項新品及AI願景。AI 軟體企業 HOMEE AI 以空間智慧 (Spatial Intelligence) 為核心,於 NVIDIA GTC 2025 發布 Xplorer 與 HOMEE CASA 最新 AI 功能,展示 Vertical AI 如何推動空間產業變革。

1

HOMEE AI 參展 NVIDIA GTC 2025,展示旗下 AI 解決方案 Xplorer 與 HOMEE CASA 如何革新空間產業,圖為創辦人暨執行長杜宇威。HOMEE AI提供

Xplorer 快速迭代升級

HOMEE AI 於 GTC 2025 發布產品新功能,空間探索 AI 解決方案 Xplorer,新增潔淨空間 Auto 功能,用戶於掃描空間過程,AI 自動偵測室內物品,協助清除空間雜物;同時建置 Domain-Specific LLMs 審查員,確保資訊維持正確與最新。

Xplorer 具領先市場的技術力與產品力,創辦人暨執行長杜宇威表示:「以空間重建速度而言,2025 Q1 較 2024 Q4 掃描時間縮短一半。基於增強版空間理解,提供用戶透過風格變幻更替室內風格過程,空間不會出現結構破壞情況,不會穿牆、開窗,此技術為業界先驅。」

除此之外,Xplorer 具更高度精確辨識空間能力,含室內空間內的物件種類與尺寸等細節,也能清楚建構空間內中小型物件的數位孿生。HOMEE AI 團隊致力打造產業 Must-have 解決方案,持續自我突破與開發。

HOMEE AI 更預告上半年將推出 Xplorer 三大 AI 新功能 —— AI 巡航導覽 (AI-guided property tours) 提供用戶於 3D 數位孿生賞屋過程,AI 協助空間導覽並提供語音講解;AI 對話式探索針對用戶對話過程,透過 AI 自動開啟與延伸發問,深入協助釐清並回應用戶各式購屋需求;AI 地理導覽 (AI GeoGuide) 將提供用戶針對自身感興趣的物件,AI 延伸推薦物件周邊空間與機能,如周圍校園、公園、捷運站等,致力為產業與消費者打造全方位服務。

HOMEE CASA 則新增佈置精靈 功能,提供用戶將 2D 照片升級為 3D 立體場景,同時協助規劃室內家具並自動陳設,家居空間佈置體驗再升級。

HOMEE AI 深耕 Vertical AI

HOMEE AI 重視產業應用,投身 Vertical AI 發展,杜宇威表示,儘管 AI 於全球市場應用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已看到 AI 如何幫助業者與消費者提升效率、創造全新價值。

HOMEE AI 產品具備高擴充性、高複製性的優勢,能加速房地產、家居產業數位轉型。將以台灣為起點,逐步拓展至美國、亞洲市場,持續建立更多國際合作夥伴與落地應用。

作為 NVIDIA Inception 成員之一,杜宇威也提到:「HOMEE AI 得以快速進入市場,歸功於 NVIDIA 一系列技術,無論導入 NVIDIA NeMo 協助開發產業專屬語言模型,提升 AI 在語音與文字處理的精確度,透過 NVIDIA CuDSS 加速生成高精度 3D 數位孿生模型,藉由 NVIDIA CUDA 為深度學習模型提供穩定高效的運算環境,加速模型訓練與推論過程。種種 NVIDIA 技術整合,讓我們的產品於性能、效率高速提升,為產業提供卓越的使用體驗。全球產業正邁入 AI 轉型關鍵時刻,我們將持續攜手各界技術與產業夥伴,深化 AI 於空間產業實質應用。」

 

原創IP「奶油貓」,粗線條手繪風漫畫,靈感竟來自《楚門的世界》

「奶油貓」故事圍繞奶油貓與「迷途巴士」乘客展開。業者提供
曾允盈

全新原創IP「奶油貓」,以手繪感的漫畫風格,和有溫度的故事情節,在IP市場備受關注,推出後便於台中誠品480上架,並將在2025年4月台灣國際創意禮品文具展與更多粉絲見面。

「奶油貓」故事圍繞奶油貓與「迷途巴士」幾位乘客展開——臘腸狗、兔子、飛鼠等,動物角色擁有不同的個性與課題,迷途巴士成為他們重新思考方向的平台。

1

粗線條手繪風為奶油貓特色。業者提供

創作團隊表示,靈感來自電影《楚門的世界》,透過漫畫與動畫的形式,創造實境秀概念的旅遊故事。迷途巴士帶領動物在不同城鎮間穿梭,每一次停靠,都會遇見新角色,將觸發各種不同的人生選擇。

為創造獨特性,不只角色必須可愛,更有幽默感和戲劇化的性格,部分角色的爭執和互動,例如動物打架系列,特別受到粉絲喜愛,讓角色不只是吉祥物,更是有血有肉的存在。

2

奶油貓誠品408櫃位。業者提供

創作團隊提到,設計角色費時約一個半月,不斷調整細節,讓角色展現豐富個性與情緒。設計角色必須考量「IP的可延展性」,包括是否適合發展成動畫、貼圖或周邊,為使奶油貓更具辨識度,畫風特別強調手繪感,避免過於精緻的線條。

3

周邊產品奶油塊化妝包。業者提供

目前除透過IG更新漫畫作品,推出立體蠟燭、壓克力吊飾、貼紙等周邊商品,也預計投入短篇動畫製作,雖然製作時間較長,但不同影像也將吸引不同受眾關注。

2025世界睡眠日,國際睡眠科學與科技協會講座,推廣睡眠知識

圖左至右雀客國際營運⻑涂志偉、ISSTA 理事⻑江秉穎醫師、台北市健寶國際同濟會 創會⻑游彥成。ISSTA 提供
曾允盈

2025世界睡眠日,主題定 為「將睡眠健康放在首位」,發起全球睡眠醫學專家,推廣正確的睡眠 健康觀念與改善方法,積極呼籲國家相關部會,將健康睡眠列為優先事項,並讓⺠ 眾能更重視睡眠健康狀況。

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於 JAMA Network 最新公布,超過 30%的成年人有睡眠障礙、超過 25%的人白天會昏昏欲睡、超過 30%的人有每週至少多產生一小時以上的睡眠債。並發現超過 40%的美國人在不一致違反生理時鐘運作的時間吃飯,基於這幾年很熱門的「腦腸軸」研究方向,使得他們的身體更難調節睡眠清醒過程。

睡眠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 品,追求健康睡眠應該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生活方式的 三大支柱之一,與良好的營養和定期運動同樣重要。

德國國際睡眠醫學與科技協會 ISSTA 暨世界睡眠醫學會 WSS ,於世界睡眠日,在台灣舉辦面向臨床醫師的講座活動,提供非睡眠專科醫師更正確與更新的臨床研究資訊。

Dr. Safwan Badr (美國睡眠醫學會 AASM 理事⻑)提出「人必須睡得好才會健康」,ISSTA 活動鼓勵國人積極面對睡眠健康問題,並實現健康的睡眠,以改善整體健康。 

睡眠時數,每晚保證七到九小時的睡眠。大多數成年人每晚需要至少七個小時的睡眠,才能獲得最佳的健康和生產力。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顯示,睡眠少於六小時或更少,與慢性疾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焦慮和肥胖等的發生有很高的關連性。

睡眠品質,良好的睡眠品質也很重要。不只要睡得夠,您還需要高品質的睡 眠。避免任何可能導致干擾睡眠斷斷續續、中斷的事情。

「重要的是要了解睡眠的品質和時⻑,這些都會影響您的健康」美國睡眠研究 會(SRS) 理事⻑ Janet Mullington 博士說。 「酒精、咖啡因和一些藥物會對 你的睡眠品質也會產生負面影響,甚至讓你輾轉反側,儘管你有足夠的睡眠時 間,醒來時還是會感覺精神不振。

時間安排,遵循一致的睡眠和覺醒時間表。當保持規律作息時,身體機能也最好,建議每晚同一時間上床睡覺,每天早上同一時間起床。

根據美國梅約診所提出「養成好睡眠的六習慣」: 

1. 遵守睡眠時間表:

留出不超過八小時的睡眠時間。大部分健康成年人不需要在床上超過八小時就 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若能夠每天在同一時間上床和起床,包括週末也一樣, 可以穩定大腦的生理時鐘。

2. 注意飲⻝:

不要餓著或吃飽後上床睡覺。特別是,避免在睡前 3 小時內吃大餐。根據最近這幾年很重要的腦腸軸研究,腸胃道也有生理時鐘,並且會影響大腦的生理時鐘。

3. 營造安靜的環境:

保持房間乾爽、黑暗和安靜。晚上暴露在光線下可能會更難入睡。避免睡前⻑ 時間使用藍光螢幕。考慮使用窗簾、耳塞、風扇或其他設備來創造環境。

4. 限制白天小睡:

白天⻑時間小睡會干擾夜間睡眠。將小睡時間限制在半小時以內,並避免太晚 小睡。如果晚上工作,需要在工作前小睡一會兒,以幫助彌補 睡眠不足。

5. 將身體活動納入日常生活中:

定期的運動可以促進更好的睡眠,但應避免在臨近就寢時間運動。每天花時間 在戶外運動會更有幫助。

6. 管理憂慮:

嘗試在睡前解決擔憂或疑慮,記下想法,把它放在一邊並留到明天解決。壓力管理可能會有所幫助。從基礎開始,例如釐清問題、設定重要順序和委派任務等,另外除了一般⺠眾了解的正確冥想、香氛療法等可以緩解焦慮,也有國際認證的益生菌保健產品,能具備降低憂鬱程度,以及舒眠功效等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