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不斷改變,但社群一直都在;粉絲沒有消失,只是看不見你的光芒。
這是我在2023年1月寫的文章,現在看來還是很有用,尤其是平台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狀況下。
▌關於2022年,我們公司在社群操作上的30個轉變,可以發現我們在社群經營上的五個重點:
一、不斷縮短(對內的)溝通流程1. 讓客戶從簽約開始,只需要被動等待通知,並跟隨我們進行社群操作。
2. 經營的是社群,連客戶的情緒也要照顧。校稿過程中的客戶感受照顧好,過稿過的快。
3. 分析每一次校稿會快速通過的關鍵決策點。
4. 社群健診結論圖表化,加強客戶對社群的正確認知。
5. 團隊的每個人都要懂得文字溝通上的商業禮儀。
6. 我們做的是內容創意,而非經營上的瑣事,例如:回覆私訊。
7. 專業分工所進行的溝通流程,是社群操作上最大的損耗。
8. 社群最重要的是正確的溝通方式、系統化的流程、風格上的精準定位,還有這三件事情的整合與管理。
二、降低落差感
1. 注重消費者面臨的一系列任務場景。
2. 認清消費的事實是「用途」,而非「外觀」。
3. 理解消費過程中的每道阻礙,提高消費者對品牌/商品的認知,降低與實體產品的落差感。
4. 分析品牌對於購物設計的流程,以及消費者想要的購物流程兩者之間的落差。
三、降低文案與設計上的精緻度
1. 注重文案中所帶出來的情感,而非技巧。
2. 社群要的不是專業先行,而是引起討論與擴散。
3. 降低圖片商業感,社群上真正需要的設計是「親切感」而非「精緻度」。
4. 創意的取捨很重要,一篇貼文放太多好東西,沒人要看。
5. 過度在文字及圖片上追求完美,要考量到機會成本,可能不符合效益。
四、提高對粉絲情感上的洞察
1. 注重粉絲的情緒變化。
2. 注重受眾的情感設定與故事。
3. 社群貼文中必須要有個明確的人物存在,要為小編取名字,做出形象設計與角色設定。
4. 產品優勢交給客戶,我們要做的是,透過對話走進粉絲的心裡。
5. 根據轉換目標客製專屬的一系列創意內容操作。
6. 制定鐵粉養成階段性計畫。
7. 只有認可自己生活在網路社群之中,善用文字傳遞思想的人,才有機會做好社群這件事。
五、提升品牌價值的認知
1. 做社群之前必須做好品牌定位,所有執行策略才會發揮效果。
2. 關注競爭者的優勢,繞過他的優勢,而非模仿他的優勢。
3. 一字一句都不能模糊,每個名詞都在呈現品牌的個性。
4. 加強品牌端的社群認知地圖,分析品牌的感性結構。
5. 制定品牌社群操作的關鍵字。
6. 社群是品牌的第一線發聲場合,在社群的公關意識上更重視,避免政治、宗教、兩性等話題。
▌正確的社群策略流程是:
市場調查→社群健診→內容操作→廣告策略→數據分析→優化改善
▌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努力做到:
1. 對外順應客戶的品牌調性,洞察數據帶出來的訊息,掌握粉絲情緒。
2. 對內不斷縮短流程,做好跨部門溝通。
▌社群經營的三種專業人才型態:
很多想操作社群的企業主、品牌方都沒發現,
這些細節需要多少專業人力來達成?
其實包含預測者、經營者、分析者三種專業人才型態。
1. 預測者
預測者需要有兩種人,一種是在執行之前必須擬定策略方針,讓資源能妥善運用的人;一種是能夠針對市場做出分析,事先找出正確受眾市場的人。
2. 經營者
經營者就是我們一般常見的社群團隊,像是企劃、文案、設計等,一起組織成一篇貼文;還有一個我們常常忽略的,參與社群互動的人,也就是能夠與粉絲直接對話的人。
3. 分析者
分析者分為負責投放廣告的人,以及根據報表洞察分析的人,讓決策者可以在取得分析報告後做出決策。
這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在社群經營上人力的複雜性。
▌其實粉絲一直都在,只是看不見你的差異化
社群的形成需要時間,形成後才能開始創造品牌價值。當所有品牌廣告都在爭相搶奪版位時,造成觸及率已不容易獲取,其實粉絲一直都在,只是看不見你的差異化。
▌越是混亂,越是要回歸內在與單純化
看過太多的廣告所造成的疲勞感,我們就不能繼續餵養無用的資訊,或過於複雜的內容給粉絲。
越是混亂,越是要回歸內在與單純化,這是一個長久的課題。
▌越是提早投資在社群上,越能與粉絲之間達到共識
越是提早投資在社群上,越能與粉絲之間達到共識,才能形成支撐品牌的鐵粉力量。
做品牌不簡單,做社群更沒辦法一蹴可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