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托遇襲身亡 子繼母職續推民主](/sites/watchinese.com/files/photos/4/004A4_052.jpg)
巴基斯坦前總理碧娜芝.布托(Benazir Bhutto)於2007年12月27日遇刺身亡,在國際上引起巨大震動,各國領袖紛紛譴責暗殺事件。美股及美元應聲下挫,油價和金價瞬間急漲。巴國各地接連爆發反政府示威,憤怒的抗議伴隨暴力事件,直逼現任總統穆夏拉夫下台。自碧娜芝.布托遇害以來,巴國各地不斷發生暴力事件,造成至少47人喪生。
在國際壓力之下,穆夏拉夫於去年12月辭去軍方首長的職務,宣誓擔任「平民」總統,並承諾今年1月舉行議會選舉,選出民選總理主理政府事務。但是巴基斯坦選舉委員會首席專員法魯克1月2日宣布,該國議會選舉將延後至2月18日舉行。巴基斯坦議會選舉原定1月8日舉行。法魯克表示,前總理碧娜芝.布托遇刺身亡後,選舉已經無法按期原計畫舉行。而主要反對黨希望選舉如期舉行,並指責官員試圖作弊。
在此之前,布托曾經是穆斯林國家中第一位民選的女性總理,許多人希望碧娜芝.布托能夠在選舉中獲勝,再度執政,推動民主和穆斯林世界的女性權利。
出身世家
碧娜芝.布托的父親,阿里.布托(Zulfikar Ali Bhutto)是1970年代初的巴基斯坦總理。阿里.布托的政府是當時巴基斯坦獨立之後三十幾年來少數的非軍方政府之一。
碧娜芝.布托在1953年出生,在美國哈佛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受教育。曾在1988到1990年間及1993到1996年間兩度擔任巴基斯坦總理。但兩次擔任總理期間,都因丈夫涉及腐敗醜聞而被總統驅逐下台。
阿里.布托在1977年齊亞.哈克將軍軍事政變之後被抓進牢後遭處決。當時碧娜芝.布托因為治療疾病而免除五年牢獄之災,在倫敦成立了巴基斯坦人民黨的辦事處,開始發動對抗齊亞.哈克將軍的運動。
1986年碧娜芝.布托返回巴基斯坦,吸引了大批群眾支持。齊亞.哈克在1988年飛機爆炸事件身亡之後,碧娜芝.布托成為伊斯蘭國家罕見的民選女總理。
1999年自我流亡海外期間,布托經常到西方國家的大學講學,與智囊機構及政府官員會面。2007年10月18日應軍政府總統穆夏拉夫之邀回國,結束流亡生涯。但回國第一天,她的車隊就遭受了自殺式炸彈襲擊。就在碧娜芝.布托準備年初的議會大選之際,第二次炸彈襲擊結束了她短暫卻又輝煌的一生。
死因成謎
布托在巴基斯坦軍事重鎮拉瓦品第被暗殺,根據當局獲得的情報顯示,當地的「基地」組織首領馬蘇德策劃了這次襲擊。但馬蘇德的發言人烏梅爾去年12月29日否認政府的指控。
另外,巴基斯坦政府表示,碧娜芝.布托是在爆炸後頭部撞擊座車天窗後死亡的。但布托的發言人芮曼女士29日告訴法新社,她在清洗碧娜芝.布托遺體時,發現她的頭部有個彈傷。
發言人芮曼女士表示,根據她保有的碧娜芝.布托在10月發出的電郵顯示,碧娜芝.布托在電郵中形容穆夏拉夫的部屬令她感到不安。她說,在回到巴基斯坦後,穆夏拉夫並沒有按她的要求提供護送警車和反炸彈裝置等保安安排。還說如果遭到不測,要求發言人向傳媒公開這個電郵。
但駐美巴基斯坦大使否認這個指控,並表示巴基斯坦政府提供了一切必須的保安安排。
巴基斯坦人民黨國會議員柯薩一日表示,碧娜芝.布托遇刺當天,原本要與兩位美國國會議員見面,向他們出示機密文件,揭露巴國執政當局與情報機構計畫操縱選舉的陰謀,但就在三人會晤之前幾小時,布托遭到暗算,傷重不治。
推動民主
巴基斯坦現有三大派,包括碧娜芝.布托的人民黨,同樣做過總理的謝里夫那一派,以及加上穆夏拉夫這一派,呈三足鼎立的局面。
最有聲望的是碧娜芝.布托這一派,但掌握實權的則是穆夏拉夫這一派。如果舉行公平選舉,碧娜芝.布托肯定勝選。然而碧娜芝.布托明知穆夏拉夫的選舉會不公平,但她仍然選擇參與,因為還是有勝算。一旦勝選,巴基斯坦可望走上民主化。碧娜芝.布托是全世界捍衛民主自由的代表人物。
專家認為,碧娜芝.布托遇害,短期內對美國全球反恐的布局是個重大挫折,但長期而言,無論背後主謀是蓋達組織或當權派,此事將暴露邪惡的真面目,對於未來對促進民主化、反恐,反而是個有利的因素。
繼任人選
碧娜芝.布托的丈夫紮爾達里12月30日宣布,兒子從今以後改用母親姓氏──布托。年僅十九歲的比拉瓦爾(Bilawal Bhutto)將接管人民黨的領導權。人民黨是巴基斯坦的最大政黨。
比拉瓦爾目前在英國牛津大學學習,在此期間他將象徵性地履行人民黨主席職務,具體事務由父親執行。比拉瓦爾表示將在完成學業後才會投身動盪的巴基斯坦政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