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考研究所嗎?(完)

職涯規劃必須了解自己的特質、優點、專長,適合往現實社會的哪一個方向發展。
職涯規劃必須了解自己的特質、優點、專長,適合往現實社會的哪一個方向發展。
Getting Images
第4期
劉孟奇(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副教授)

  我們在前面談到,要知道自己應不應該考研究所,一個年輕人最好先做過生涯規劃的功課,至少要能描繪出自己五年、十年以後的工作願景,並且規劃出如何達到目標的「生涯進路」。因為唯有如此,他才能衡量讀(或不讀)研究所的成本效益,也才能做出比較合理的決策。

無論如何,生涯規劃一方面強調可行性(也就是要瞭解現實世界),另一方面也強調適性發展(也就是要瞭解真實的自己)。關於這一點,我有時會遇到年輕人告訴我,當他們跟父母討論未來的生涯發展時,父母可能會潑冷水:「你說要適性發展,可是社會現實呢?」針對這一點,我想多談一些我的看法。

成本高的「負面消去法」

所謂適性發展,當然並不是說「只要我想要,有什麼不可以?」(職場現實也很快就會粉碎這種天真幻想),而是說:「我知道自己的特質、優點、專長,適合往現實社會的哪一個方向發展。」

事實上,有不少年輕人,可能直到讀完大學,都還弄不清楚這一件事,而繼讀研究所反而變成一種逃避問題的途徑。有一些年輕人很可能等到進入職場以後,才開始補修「生涯規劃」的學分,而他們所採取的方式叫做「做一做,試看看」的「負面消去法」,其過程大概如下:「我雖然不知道我要的是什麼,不過做了以後,我才知道我要的不是這個。所以對不起,我不做了,我要再去試試看下一個!」

問題是,就是因為社會現實,所以這種方法可能會讓一個年輕人付出很高的代價。例如說:開始在短期內不斷轉換工作,然後快速折損自己的信用,(試想:一個人要怎麼告訴下一個潛在雇主,自己在一年內換了六個工作的原因,全部都是因為「興趣不合」?)磨損自己的自信,(久而久之會搞不清楚,這到底是工作不適合自己,還是自己不適合工作,或者是自己根本缺乏工作能力?)或者到最後,由「已經沒有其他工作可選」的無奈情境,來決定自己的日後發展。

基本上,只是不斷地消極認識「自己不想做什麼」,是不太可能會在最後神奇的發現「自己想成就什麼」的。

還有另外一種可能的情形是:自己雖然在做這份工作,但是心不在這裡。那麼,對不起,要嘛這個年輕人所做的將會一直是「反正不太重要,所以也不需要太用心」的工作;要嘛他的工作遲早會被某個能體會這個工作的意義,因此肯拚、肯學、肯用心的年輕人所取代。這也是社會現實。

不要誤會,我並不是說,一個年輕人一旦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後,就一定要做「大家都覺得重要與有面子」的工作。就我所知,有不少產業,特別是在一些服務業,要成為管理階層其實別無捷徑,就是要先把所有「現場與基本的工作」都做過一次。在這些產業,不管一個人的學歷多高,除非他對於具體細節有充分的認識與紮實的經驗,否則根本無法管理。

許多大學與研究所畢業生,可能在畢業後幾年內,都是在磨練「基本功」,甚至在做一些「關心的親戚朋友們」覺得「這不是大學生應該做的工作」。重點是,一個年輕人在畢業後的幾年內,是不是在做一份親朋好友都覺得體面與收入不錯的工作,這件事其實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他知不知道現在沒完沒了的磨練基本功,跟自己希望在十年後所從事的工作之間到底有什麼關連?

舉例而言,對於一個有心沿著貿易這條路往前走,甚至自己創業的人來說,他可能就會覺得「在貿易公司打訂單」是很有意義的工作,因為他知道他為什麼要學習,他知道自己學到了什麼,他會想學得更多;但是對於一個想在人資管理、教育訓練方面有所發展的人來說,這個工作可能就會讓他度日如年。

投入足夠資源做生涯規劃

我經常觀察到,一些年輕人並非不知道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對於生涯規劃所實際投入的心力,卻總會讓我想到《史記》中齊威王與淳于髡的故事。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楚國發動大軍攻打齊國,齊威王給淳于髡黃金百斤、馬車十套,派他到趙國去搬救兵。淳于髡當場仰天大笑,笑得帽子都掉到了地上。齊威王問:「先生嫌我給的東西少嗎?」淳于髡說:「我怎麼敢?」齊威王問:「那你為什麼發笑呢?」

淳于髡說:「今天我從東方來,見到路旁有個人在祭祀土地神,擺了一個豬蹄、一壺酒,祈禱說:『願荒坡地的收成能滿筐,低窪地的收成能滿車,五穀豐登,穰穰滿家。』我見他拿出的是那麼少,要求的卻那麼多,所以就笑了。」

對一個年輕人來說,他在三十歲之前的職涯路徑,將會深刻影響他往後二、三十年的生涯發展,而他在其中所累積的人力資本,大概也會是他這一輩子最重要的資產。但是就在這一項人生最重要的投資上面,我很懷疑有多少年輕人,曾經如同要購買一台心愛的筆記型電腦一樣,先花足夠時間與充分資源,蒐集資訊、分析資訊,設法瞭解怎樣的投資適合自己、怎樣的投資最有利。

不管你要不要考研究所,你已經投入足夠的資源,完成應該做的生涯規劃功課嗎?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古人也愛吃燒餅油條與豆漿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是儲備一天體力的泉源。隨著現代化生活的腳步,已很少人在家自製早餐;走出家門,中西式早餐店林立,種類繁多、五花八門,…
政府不該亂用央行盈餘
最近媒體報導,中央銀行14年來盈餘累計高達2.67兆元新台幣,近年央行盈餘繳庫超過政府歲入10%以上。央行的表現受到大家肯定,…
加入自造者運動的行列
3D列印技術在台灣掀起旋風,成為許多設計師創造作品的方式,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甚至認為它「即將引爆第三次工業革命…
高肇昫培育蜜香紅茶 躍上世界舞台
聊起烏龍茶,大家可能會馬上豎起大拇指說:「讚!」因為烏龍茶是台灣人引以為傲、也是農委會強力推薦的台灣四大外銷旗艦作物之一。可是,提起紅茶,…
「穿越時空」的神七太空漫步
藉奧運表演的「盛世和諧」尚未滿月,9月可說是中共的滑鐵盧。三鹿毒奶醜聞和山西潰壩慘禍接連發生,引發全社會震盪,…
絕色景福門
一眼看到這張照片,絕對猜不到這是哪裡。 一片森林中,露出一隅古典宮廷的青瓦黃脊。乍看之下,很多人都以為是台北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其實,…
從白內障手術 談後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技能
白內障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在台灣已是稀鬆平常的醫療行為了,病人幾乎不用擔心。但人工水晶體的選擇,相對地,卻是一門大學問。而且隨著科技進步,…
寛容的心
 寛容之心不是出於自然,是後天修出來的。坦然面對刺激寛容之心不是僅限於對自己的家人或親朋好友,或在你心情好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