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南亞大海嘯重創泰國PP島。
Getty Images
第10期
全球氣候變遷已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影響,小則花期失序、夏冬氣溫失常,大則颱風洪水大雪成災,甚至嚴重傷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全球暖化已經在國際間引起重視,各國政府紛紛尋求各種因應策略,避免環境持續惡化。
世界衛生組織於2008年4月7日世界衛生日,以「在氣候變遷之際保障健康」為主題,希望提高各國政府及人民對氣候變遷的警覺意識,並採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全球氣候暖化已對人類的生命及健康造成衝擊,如果不趕快處理這個問題,它將在未來數十年間對人類構成更大的威脅。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辦事處估計,氣候暖化與變遷已造成每年至少15萬人因瘧疾、腹瀉、營養不良及漲水傷害而死亡,這其中半數將發生在亞太地區。另外還有數百萬人的健康瀕臨危險。
在氣候暖化的影響下,瘧疾帶原蚊已開始遷徙,出現在過去不曾出現的地區,例如朝鮮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山區;至於登革熱,雖然沒有證據證實亞洲的高病例與氣候暖化有直接關聯,但氣溫的升高及失常的降雨已被證實扮演一定的角色。
此外,亞洲大城市如加爾各答及馬尼拉的數以千萬計居民,將受到河流及沿海水患的威脅,南太平洋島嶼國家則將面臨海平面上升、土石流、頻繁的颱風及水荒等災害。
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逃避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苦果,但愈是貧窮、衛生基礎建設愈是落後、政治愈是動盪的國家,在因應時將愈加困難,這和聯合國的看法一致。
聯合國的全球氣候變遷報告預測,溫室氣體將改變降雨模式,增強熱帶風暴威力、加速北極冰與山區冰河溶解,並擴大乾旱、洪水與缺水的壓力。報告預測,數十億人將面臨水源不足,數以億計的人可能挨餓,主要將發生在排放溫室氣體最少的窮困地區。
全球暖化效應預料將在各大洲造成破壞,在北美洲將升高熱帶風暴和熱浪的威力,在南美洲可能造成饑饉和物種滅絕。據估計,全球氣溫只要再上升幾度,高達三成的動植物種將滅絕。
全球主要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也坦承氣候變遷的問題構成「全球挑戰」。
雖然各國已經多多少少採取因應措施,但短期內恐怕難以扭轉氣候變遷的現象。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各國政府必須將國民健康列為因應政策的核心,加強並改革現有系統,聚焦於提供清潔飲水、免疫、疫病監控、蚊蟲控制及災害防範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