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9月7日香港立法會選舉後,香港政經出現重大變化。政治方面,香港具有長久歷史的民主派政黨「民主黨」與「前線」宣布合併。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與前線召集人劉慧卿都是香港立法會議員,是堅定的民主派人士。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都非常關心人權情況,不但關心香港的人權,還關注中國的維權情況。他們在去年初就成立「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做了許多事情。因此,他們的合併,不但有利於香港民主運動的發展,也有助於外界對中國人權的關注。
香港大選後政黨重組 立法會主席赤膊上陣
至於香港的親共政黨,在中共全力干預下,「自由黨」的若干骨幹宣布退出而另起爐灶。自由黨遂淪落為「小黨」。為何北京會如此痛下殺手,僅僅是對2003年自由黨最後退出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背書嗎?可能沒有這樣簡單。但是自由黨拒絕干預,在10月24日選出與新主席劉健儀。
10月8日,香港立法會選出民建聯黨魁曾鈺成做立法會主席。由於中共控制立法會議席之多數,因此選甚麼人,都在它掌控中。以前還顧及統戰推出「忽然愛國」的「舊電池」范徐麗泰擔任主席,在她功成升上全國人大常委後,現在由曾鈺成赤膊上陣了。之所以說「赤膊」,因為曾鈺成是祕密的共產黨員。這點,在選主席前,泛民的議員梁國雄(外號長毛)曾在立法會上問他是否共產黨員。他支支吾吾,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顯然就是默認。民建聯作為中共在香港的嫡系外圍組織,絕不可能交給不可靠的「黨外人士」出任。曾鈺成的曖昧態度,證明了他的正式身分。
行政立法相繼淪陷 香港特首遲早黨化
作為特區政府決策機構的行政會議召集人,早由另一位中共地下黨員梁振英出任。如此一來,行政、立法等於哼哈二將挾持特首曾蔭權。由地下共產黨員出任香港特首,也是遲早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香港「一國兩制」。
而新當選立法會議員的前名嘴黃毓民,以「激進」取勝,所以也上演在立法會殿堂上用香蕉擲向主席台的戲碼。而過了幾天,有暴徒毆打泛民議員李卓人,並侮辱性的往李卓人的嘴裡塞進一根香蕉,曾鈺成即暗示「市民」是向黃毓民學的。
香港「鄰居」的澳門,在10月23日推出〈維護國家安全法〉(草案)諮詢文件建議。選在23日推出為23條立法的諮詢建議,內中涵義不言而喻。以香港目前的政治態勢,顯然中共上述的舉動,是在為推動香港緊跟澳門作布局。
23條立法澳門或將淪陷 香港局勢敏感港府撇清
由於這個問題非常敏感,所以香港特區政府立即表示,當務之急是處理經濟和民生事宜,現階段沒有計畫展開〈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工作。但是那個特區政府的太上皇「中聯辦」還沒有開腔。當然,經濟和民生問題最近也把特區政府搞得焦頭爛額,如果不識相而去為23條立法,難免會再度引發2003年的近百萬人遊行,重走董建華的被迫下台老路。
那麼香港的經濟與民生,出了甚麼問題呢?香港不是自2003年就與中國簽訂中港「更緊密關係安排」(CEPA),而且每年加簽一些新內容了嗎?怎麼會有問題呢?當然,有些問題與全球性的金融海嘯有關,有些卻是香港的自身問題。美國的雷曼兄弟出問題,香港也被「雷擊」,主要是有些香港人購買了它的迷你債券,特區政府有監管不當的責任。東亞銀行也因為謠言而被擠提,但是很快解決了。而香港股市的股災自然也不可避免。然而更重要的問題,卻正是香港經濟的「中國化」而逐漸失去活力。
CEPA讓香港中國化 香港經濟漸失活力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多國學者進行的研究工作,在今年7月下旬發表「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以經濟增長規模、人均增長額、專利申請數目、跨國公司的勞動指數等九項指標,對全球500個城市競爭力進行比較分析,香港在全球綜合競爭力榜上排第26位,較兩年前大幅下跌了8位。社科院是中共的智囊機構,不會故意抹黑香港吧?
讓香港競爭力下跌的因素中,與中國關係密切的,首先就是香港的通貨膨脹。這個以前已經分析過。它嚴重影響依賴中國食品進口的香港市民的生活,何況還有黑心食品的威脅。除此而外,中國樓市、股市暴跌,香港也無法倖免。10月初,根據香港最大的地產代理商之一的中原地產研究部的報告,其主席施永青形容,樓市現時進入「冰河時期」。10月13日香港《蘋果日報》的頭條標題是「一手封盤二手癱瘓,樓市回歸以來最衰」。樓、股關係密切,加上金融海嘯,以及中國股市從去年10月高峰期到現在已經暴跌超過三分之二,對中資股市值已占一半的香港股市來說,自然絕對受到嚴重影響,已經有一成的藍籌股跌穿2003年SARS蔓延香港期間的低位。
中國與世界衰退影響 香港經濟進入寒冬期
股市是經濟的寒暑表,自然也反映了香港經濟的其他層面。香港許多中小企業的倒閉,說明了一切。其中具62年歷史的泰林電器於10月17日申請清盤,全線13間分店同時結業,給香港帶來大震動。不但如此,在中國投資的香港企業,也進入倒閉潮。專營玩具出口而在香港上市的合俊集團,上市僅僅兩年即陷入財困,旗下僅餘的兩家東莞廠房,於10月15日突然倒閉,6,000多名中國工人立即失業,並引發上街的抗爭行動,有勞當地政府墊錢出來平息。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陳鎮仁說,現時珠三角一帶有近7萬家港資企業,今年初已感到經營環境愈趨嚴峻,預計到農曆年前,會有四分之一倒閉;屆時對中國與香港經濟都會有重大影響。連一向最看好中國經濟的香港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10月24日發表「保零也艱難」文章,他說﹕「未來一兩年,神州大地很可能出現負增長。說得肯定一點吧:如果北京依然故我,不洞燭先機地大手應對,負增長一定出現。」已經相當依賴中國經濟的香港,會遭受甚麼樣的衝擊也不言而喻了。
在政經交煎的情況下,華人首富李嘉誠集團宣布凍結全球投資,震撼香港。屋漏偏逢連夜雨,香港又爆出中信泰富(董事會主席是前中國國家副主席、中共地下黨員榮毅仁之子榮智健)因為炒外匯損失155億港元(接近公司一半市值)的醜聞。此案情節曲折,詳情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