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陣子就是中秋了。
在華人地區,中秋節是僅次於新年的重大團圓節日。儘管路途遙遠,車票難買,高速公路大塞車,在外的遊子們總是排除萬難,像鮭魚返鄉一般地回到家鄉過節,只為了陪家人吃塊象徵月亮的圓圓月餅,喝口茶聊聊天,還有一起看像銀盤的月亮。
比起端午或過年,中秋是很有浪漫意義的節日,有愛情傳說的旖旎,有家人團圓的滿足,有文人詩意的風情,也有茶饌美點的幽雅。雖說現在一年四季都吃得到月餅,隨時也可賞月品茗,但是中秋節就是非得跟家人或親近的人一起吃餅,才叫過節。
這習俗讓糕餅店從鬼月結束後,就開始忙碌地準備這每年的吃餅盛事。為了讓人們吃到那一口幸福滋味,這些年的月餅可真是花招盡出,顛覆了大家對月餅的想像與認知。除了傳統的綠豆椪台式月餅跟甜膩的港式月餅,這幾年更推陳出新了麻糬、水果、堅果,甚至冰淇淋口味的月餅。雖然我挺有嚐鮮的精神,不過幾十年來的刁鑽饞蟲,還是要神岡或台中犁記的綠豆椪月餅才能收服。
這大抵是被已過世十多年的老祖母給慣壞的。在話還講不清楚的年紀,老人家在下午時分,偶爾會賞給小毛頭一小塊溢著魯肉跟綠豆糕香氣的餅,祖孫倆就這麼小口小口一起消磨午後時光。綠豆椪餅多層次的淡黃色酥皮下,綿密細緻爽口的綠豆餡甜而不膩,微鹹的魯肉與綠豆餡的對比分明,但卻可以在舌間巧妙融合,如果再配上鐵觀音或者是坪林包種茶,就是最棒的味覺組合了。前者甘潤醇厚,略帶花果的微酸讓綠豆餡多了類似蜂蜜香氣;後者清香淡雅,可以平衡綠豆餡的甜味,讓餅的滋味多了些清爽的茶香。
在小時候物質並不寬裕的年代,當時大概很少有人可以好命到吃一整塊餅,中秋節能吃小塊餅喝口茶就已經是很風雅的享受了。現在日子富了,大口吃餅可容易了,但是那點雅致卻好像不見了,吃多了也怕跟心臟血管過不去。這其間的差別或許在於匱乏吧,因為匱乏所以珍惜,會讓味蕾更不捨用心地品嚐餅的美好滋味。
不過這幾年中秋節變成了烤肉節,去超市看到中秋節的促銷居然是烤肉用品擺第一排,真的是很奇特的現象。到現在我還是不太能明白團圓與烤肉之間的關係,或許理由有:覺得中秋只吃餅太單調,所以應該加點節目或菜單;一家子團圓人夠多,晚餐也要解決,不想上館子;加上看月亮要到戶外等等。所以以上理由構成了中秋晚上的烤肉活動。
不過台灣這萬人空巷封街的烤肉會也真是夠驚人。只見大夥忙著升火、燒烤、吃肉、聊天,嘴巴眼睛耳朵忙到不亦樂乎,挺符合咱台灣人愛熱鬧的個性。但燒烤的食物通常因為醃漬醬料容易過鹹,在燒烤過程中產生致癌物,對健康的威脅不算小,要記得吃些水果喝點茶。
低頭忙烤肉時,也要記得抬起頭跟月亮打打招呼,不然中秋節的月亮會很寂寞的,起碼李白也記得要「舉頭望明月」啊,雖然他低頭可能是思故鄉或者想便當。
月圓人團圓才是中秋的幸福奧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