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觀點

萍水相逢──與CEO 的相遇

第55期
劉惠宜

在媒體工作過好一陣子,可我就練不出來同行的精明世故與適時的滑溜本領。我將這一切「歸咎」於我的採訪路線。除了製作深度報導的新聞專題,我沒做過跑 daily news 的記者,沒有經歷過在眾家記者中張牙舞爪的推擠、在幾近滅頂的麥克風群中搶奪一席之地的艱辛,未曾腳踏凶殺搶劫的血腥現場,也不曾目睹警民衝突的血脈賁張,沒有真正面對過尖銳的利益衝突(在辦公室倒是見過)。也因此記者的名片簿通常一翻開,三教九流的人物應有盡有,我的就不是這麼回事兒。

曾經有一年多的時間,由於參與財經節目的製作,我手上持有的名片清一色來自外商CEO,因為我的採訪對象就是這群人。說也奇怪,那時連搭個長程公車,坐在右邊的路人甲都是一家美國銀行的副總裁,好像打從天上掉下來似的。要不是他即將離台,差點兒他也成了我的座上嘉賓。同一辦公室的同事有事沒事就喜歡坐到我身邊,說是要沾沾我的「貴氣」;攝影搭檔也開玩笑地說,我只要跟對了名片簿裡信手一指的任何人,下半生就不愁吃不愁穿了。不過經過人間劇場的實驗證明,錢、權的具象雖然在我眼前眩人地晃啊晃,那終究是別人的擁有,我仍遙處M字型的另一端,與文字為伴。

「觀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於鐘鼓琴瑟。」我喜歡與他們談話,是因為他們的全球觀點打開我的視界、看事情的角度使我自覺不足,激勵著自己回去以後要更加用功。而之前的企管訓練,不論是課堂上的授課討論、兩岸三地的參訪研習,或是與這些職場資深同學的切磋互動,都為訪談的順利愉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採訪對象中,只有一位是咱們女性同胞:Revital Golan。我在《看》雜誌51期〈以色列友人Revital Golan的精采人生〉一文中介紹過她。這裡我想分享的是這位曾任跨國語言學習機構在台總經理是怎麼看台灣人學英文的:

「台灣學生的被動知識多於主動知識。他們知道很多,可是他們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比較弱。他們不好意思說出來,不好意思犯錯,我看這樣就是一個錯誤了。因為學習一個新的語言,你必須『說』出來,不需要害怕。在台灣的語言教學上,我看到了三個主要的問題。第一:用中文教英文。用另一個語言去教目標語言是很困難的,就像以閱讀手冊的方式來學游泳。另一個問題是這裡的學生學習是為了考試。如果你學習是為了考試,你可能有很好的應考技巧,但是你缺乏實際上用英語交談的能力。第三個問題是這裡的人學習是用背的,在自由的交談中這就很難了,因為你無法去想老師曾教過我甚麼,在這個時點上我該說甚麼。談話內容應該是在自然的情境下脫口而出的。所以這是語言學習上的三大問題。」

至於鄰近的香港與韓國,她說:「在香港,學生必須會說三種語言:中文、廣東話與英文。如果他們不會,職場競爭力不夠。許多人也學西班牙文與法文,因為那裡跨國企業很多。至於韓國,他們是很用功的學生,每天來上課,從早上6:45開始,一個星期上5天。可是他們對開口說英文感到很猶豫,他們等到精通了這項語言才開口說,但是他們真的很努力。」

至今Revial跟我還會找時間聚聚,我也曾至她家參與對我來說相當新鮮的猶太節慶。她當時鼓勵我去試試看另外幾家公司的工作,甚至主動幫我擬了措辭高尚得體的自我介紹信。我很感謝並且欣賞這種熱情!

Revital的音質很美,且清晰的程度不下新聞主播。聽她的聲音檔翻譯,是件悅耳的事。當我告訴她我的感受,她也欣然接受了這項讚美。但可不是每個採訪對象「口條」都這麼好。我曾遇過一位錄影不久就開始嚴重口吃的受訪者,但在事前的電話交談中,他的語氣輕鬆自在,完全聽不出來會緊張。我與工作搭檔走出這家公司時,兩個人的臉真是黑了一半!但我們這位敬業精神可嘉的攝影記者,發揮巨大驚人的耐心,硬是把他結結巴巴的應答一格一格地修飾到聽不出任何破綻!當我聽到剪接完成帶中他那「流利無比」的回答時,我只想說,親愛的朋友,電視上看到、聽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的!

受訪者中,有一名法國銀行總裁也讓我印象極為深刻,因為他的外表實在太迷人了,險些使我為美色所迷、喪失專業!還記得當我走在他後面參觀各個辦公室時,看著他優雅挺拔的背影,差點兒忘記待會兒還要提問正經八百的金融議題、還有一場硬仗要打。他的服飾相當講究,服裝質料精緻厚實,飄散著典雅濃郁的歐洲風;外套口袋中露出一角紗帕,皺摺角度大概是精算過的。他根本就是從電影裡活脫脫跳出來的男主角!事後我與他同是CEO的朋友聊天,他的朋友坦言,這位法國美男子的儀表,連男人也甘拜下風。

說到外在形象,一家德商在台董事長是我的採訪對象中身高最高的一位。他身高約200公分,年紀才40幾歲。我縱然穿起恨天高,都還是難以免去我們對話時因視覺嚴重傾斜所造成的辛苦。他駐台的時間並不長,我想談他是因為我在他身上還看到一點屬於「男孩子」的氣質。

採訪完幾天過後,這位德國男士邀請我到American Club共進午餐,裡面的賓客幾乎全為外籍人士,他用大約3種語言跟餐廳裡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們打招呼。與外面的台北街道就一牆之隔,不過這裡的氛圍讓我感覺好像一晃眼就出了國似的。當日冬陽乍現,我選擇在戶外用餐。池塘裡的粼粼波光映著陽光舞動的彩衣,我感到舒適而愉快,腦海中浮現William Wordsworth的詩:「My heart leaps up when I behold a rainbow in the sky......」也許他也感受到日光中的暖意,他說:「It's beautiful. Isn't it?」此刻,他的眼神是清澈的。這是一位在商場上爬到這個位階的人,不經意流露出的「真」性情。

最後我想提金融界老將梁敬思Lawrance,我對他的認識在《看》雜誌〈我所認識的梁敬思〉一文中有些著墨。在工作上,他不只幫助我、不吝為我引薦,連我朋友有關產業的問題也一併即時熱心地幫忙。他在《看》雜誌的生活照,是首次在媒體曝光的。我很感謝他對我的信任。

專訪CEO,是特別而有趣的經歷,有時甚至讓我沒有在「工作」的感覺,反倒像是公司付你錢讓你去認識新朋友、長長見識。認識不同的人彷彿聆聽一首首風格獨特的樂章與閱讀一篇篇題裁各異的佳作;各擅勝場,難分軒輊。而我,珍惜每一次的相遇。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邂逅
  曾經看過一本原住民部落紀實書籍,深受吸引。樂水,這個山水相伴、靜待探索的宜蘭美麗村落,在幾年後的一個初秋,我拜訪了她。 樂水村由碼崙、…
不堪成「怨士」 中科院院士聯名「網開一面」
5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技「三會」上,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稱,他們不反對中國政府屏蔽國外網際網路,但懇求對科研學者網開一面,…
歐洲能源危機 恐變政治危機
俄烏戰爭延燒,西方各國持續加大對於俄羅斯的制裁,使得歐洲能源危機不斷升級,宛若已逼近能源業的「雷曼時刻」。 北溪天然氣管道(North…
大媒體小故事
15. 後繼有力   「業務部的最近大概很操吧?」 「唉呀,這沒甚麼吧!偶爾也要讓他們感受一下我們的辛苦!」 幾個東科的夜線記者下班時,…
金融海嘯10週年 中國將步入後塵?
在全球金融海嘯屆滿10週年前夕,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戈夫(Ken Rogoff)警告,…
報紙「開天窗」 中媒無言的抗議
溫州動車追撞事故第7日,即傳統上祭悼死者的「頭七」來臨之際,中共中宣部再下禁令,要求「報導迅速降溫,除正面報導和權威部門發布的動態消息外,…
波特教授到底有沒有支持ECFA?
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到台灣來,有些報導稱:「波特說ECFA是台灣唯一的選項。」馬總統因此拿著這句話宣傳說:「…
陳傑豪 翻轉功典資訊攀上高峰
一個16歲赴美就學、35歲回台的青年才俊,僅僅花了10個月的時間就讓一間業績持平、苦撐12年的本土企業大翻轉,於2011年打敗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