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光影旅行》紀錄片的完成,對導演姜秀瓊來說是「老天給的」,因為她很幸運在不同機緣下遇到許多貴人而得以完成。
姜秀瓊回顧起當時的起心動念:「想拍賓哥的念頭很久了,四年前敢跨入,是關本良導演的主動加入和賓哥的信任。那個心裡的種子掙扎太久了,覺得不做以後一定會後悔。為甚麼那麼掙扎?因為那時已經有一個小孩,跟著賓哥的話要世界各地到處跑。後來跟先生討論,我先生也很支持,因為他也跟賓哥有好幾次的工作經驗,也覺得為台灣電影史留下這段是很有意義的。還好我先生也是瘋子,他沒想到接下來要付出的代價,因為我出國的話,他要邊工作邊帶小孩,還有家用,因為那時這部片還沒有得到補助。」
決定開拍前幾天,姜秀瓊才發現意外懷了第二胎,和關本良討論後覺得這個計畫不能停,只能繼續走一步算一步:「就摸著石頭往前走,看怎麼樣解決,沒想到三年多來,當時懷的第二胎已經3歲了。回頭來看,我覺得就是老天的幫忙,很多的機緣,很多的貴人的出現,包括後期羅綸有的投資,其實就是要讓我一定要完成這個片子,我說這部片就是老天賞飯吃。」
讓電影投資人打破原則的一部紀錄片
後期加入《乘著光影旅行》團隊的資金投資者──有得電影創辦人羅綸有就很老實地說,他一開始根本沒有考慮投資紀錄片。長期在金融界工作,曾任花旗全中國商業銀行總經理、摩根士丹利國際銀行中國區董事長的羅綸有,覺得紀錄片不可能賺錢。當初是看上姜秀瓊說故事的能力,想找她拍商業片,所以每次聽姜秀瓊說正在拍紀錄片,他就避免讓自己深入瞭解這件事。但後來看到姜秀瓊和關本良兩人不計後果的精神,以及從李屏賓拍攝的50幾部作品中挑出其中18部,洽談版權以詮釋李屏賓攝影美學的作法,讓他十分感動。在台灣電影業長期不景氣下,還有一些互相幫助、長期堅持理想的人,這讓羅綸有決定打破原則,投資了他第一個沒有想過市場回報的標的物:紀錄片。
投資《乘著光影旅行》對羅綸有來說,投資的是「人」跟「態度」。
姜秀瓊表達了她拍片的「真誠」心意:「很多事情我們在處理跟選擇判斷上,我最在乎的是賓哥舒不舒服。也許我們沒有拍到當初希望捕捉到的部分,沒拍到又怎樣?你就覺得是開放的,最後我抓到的東西可能就是最好的東西。我一定會找到一個說故事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尊重到人。能夠把人最真誠的一面展現出來,我拍到的這個就是最好的部分。所以觀眾看了會覺得,我們捕捉的畫面非常自然,所有的受訪者看起來都非常的真誠。」
人生的事,真的很難預料,姜秀瓊說:「遇到困難時,我反而想到我的小孩。我付出這些時間,對我來說最珍貴的是時間,金錢那些花費都不算甚麼。如果我不堅持到底,我怎麼對得起小孩?對得起我付出的時間?反而是小孩的力量讓我堅持要把它做好。」
也許這樣一部紀錄片,也正是導演姜秀瓊的心聲:「我的心情跟賓哥很像,為了要完成電影的理想,我是愧對家人、愧對小孩的。但我相信小孩長大後,他會非常理解甚至認同,媽媽為甚麼要拍這部片。」
「為母則強」的力量和對電影「很難說」的感情,讓姜秀瓊完成了這部記錄台灣電影之光的無悔之作。影評人聞天祥說,《乘著光影旅行》無論在情感強度或藝術高度上,都無愧於他所記錄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