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少人而言,最大的樂趣莫過於遍嘗美食,此大抵是受了眾多日本跟台灣美食節目的影響。當聽見節目旁白妙語如珠、活靈活現的介紹,美食的大特寫,還有主持人張大再瞇起眼睛,一副「此美味只應天上有」的欲仙欲死表情,相信很多觀眾都會在電視機前口水氾濫成災,恨不得插翅飛去一試。
其實這是節目效果,或者可以說是一種廣告效果。這類節目的始祖是日本的「料理東西軍」,該節目藉由二種料理的對抗賽,介紹了日本各地的食材跟著名的餐館。當中有關食材的特性,有非常細緻的報導,主持人甚至得跟著上山下海,才能取得,藉此告訴觀眾好的食物多麼得之不易。而介紹餐館的部分,也鉅細靡遺介紹料理製作過程,告訴大家,名店可不是浪得虛名。
台灣也有不少類似的節目,不過,根據筆者經驗,要真的按節目索驥,槓龜的機率挺高的。若要仔細地探究原因,有的是查證跟製作不太認真,只是唬弄消費者;還有一種情況是,並不是被介紹的店家做得不好吃,而是廣告效果作得太過火,讓去吃的人難免會有一種期待過高,但卻「吃起來沒甚麼特別」的失望感。
後來聽說,由於類似的節目與雜誌太多,加上又有企劃節目的壓力,美食節目成了餐廳付錢登廣告的園地,所以水準就不太一致了。
被節目跟雜誌騙過幾次後,傻瓜也會變聰明,後來看類似節目時,會看看有無顧客的意見,或者顧客的意見是否有道理。那一類主持人從頭唱到尾的節目,或者擺得一桌澎湃菜色,卻不見廚房工作的,大概都會被我打上問號。
另外,在節目大加吹捧的店家,也可以上網查查網友的意見,這種調查方式,「樣本」越多越好,如果多數網友都給予正面評價,大概槓龜的機會會稍低一點。不過,目前也有一些部落客會幫人打廣告,推薦的店家未必不好,但是要稍微留意。通常真正的美食部落客匿名的比較多,寫評論在細節的地方也比較認真。
在節目跟網路交叉比對下,通常是經營多年的餐館或小吃店「長青樹」類型較易勝出。原因是餐飲品質穩定,也累積了大量粉絲。至於新館子,除非有眾多網友短期內有正面評論,否則通常是曇花一現。因為餐飲業的競爭真的太激烈了,做不好的陣亡率很高。所以,利用美食節目打廣告,只是累積人氣的手段,最重要的還是實力。
畢竟,小民們沒空,也沒那麼多閒錢可以天天吃大餐,難得上館子,當然沒人想當冤大頭,加上大家早就被這些美食節目訓練有素。開餐廳要得人稱讚,還真得要幾把刷子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