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系列

北京能夠降伏通膨之虎嗎?

北京能夠降伏通膨之虎嗎?
中國政府通膨成因的評述日益集中到政府不太願意承認的一個「點」:政府發行貨幣過多。Getty Images
第87期
何清漣

中國的通貨膨脹其實已經持續了三年左右,由於中國統計數據習慣性的造假,真實物價上漲率無法從國家統計局的相關統計中反應出來,但民眾受通膨之苦可從一些相關的信息裡看出來。

通膨緣於人民幣發行過多

從去年開始,中國國內對通膨成因的評述日益集中到政府不太願意承認的一個「點」上,即政府發行貨幣過多,僅2010年前三季度就超發43兆。

持此論者當中,有中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靈。她說:「過去30年,我們是以超量的貨幣供給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根據官方數據,2009年,中國GDP總量為33.5兆,廣義貨幣供給量為60.6兆,是GDP的1.8倍,多出了27.1兆。中央政府承認這一事實是通過總理溫家寶的兩次講話——從今年兩會期間要「消除房價物價上漲的貨幣基礎」,到4月13日溫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消除通貨膨脹的貨幣因素」,正式承認發行貨幣過多。

通膨帶來的壓力與恐懼

2010年中國媒體上登載過一個真實故事:1977年,四川阿婆湯玉蓮在銀行裡存了當時可以買下一套房子的400元錢,但湯阿婆卻忘記自己存了這筆錢。33年之後找出這本存摺,這400元存款產生了438.18元的利益,扣除中間幾年需要徵收的利息稅2.36元,湯婆婆連本帶息僅可取出835.82元,只夠買一瓶茅台酒──這個故事標明改革30年的一個「成就」,即人民幣的購買力大大下降。

這種「高通膨」加上「就業艱難」之局,讓中國人感到不幸福。蓋洛普近日公布《2010年全球幸福調查》顯示,僅有12%的中國人認為自己屬於生活「美滿」一檔,而有71%的人認為自己生活「艱難」,有17%的人說他們生活「困苦」。

還有一篇文章就有點意味深長了。這篇文章標題叫〈潛伏經濟學家冀朝鼎:奉命建議國民政府製造通脹與民爭利〉,發表於新華社旗下的《瞭望東方周刊》。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是:20世紀30年代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先後獲法學博士和經濟學博士的冀朝鼎(他還有一個未公開的身分,即1927年加入中共的地下黨員),經長期祕密為美國共產黨工作的美國財政部官員愛德爾推薦,被國民政府設在美國的國營企業中國環球進出口公司錄用,此後一步步在國民政府升至高位,最後在國共內戰時期參與了國民政府的幣制改革,向宋子文建議金圓券改革並獲採納。1963年冀去世,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即今天之國安部前身)羅青長對冀朝鼎作了評價:冀朝鼎在40年代初受命回國,他建議國民黨政府發行金圓券,導致經濟崩潰,加速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

這篇文章的弦外之音是:當年咱們中共就是用臥底經濟學家獻策製造通膨搞垮了國民政府的經濟,今天我們不要自己搞垮自己。筆者原來只知道冀朝鼎是中共黨內地位很高的著名經濟學家,但不知功在何處。至此文出世,才算知道了冀朝鼎這一「不世之功」。

通膨導致百姓的錢包嚴重縮水,面對老百姓日益深化的怨恨,北京終於下決心要遏制通膨了,為此採取了以前一直不想使用的政策措施。

多管道釋放外匯儲備壓力

釋放外匯儲備壓力是必需採取的辦法之一。今年4月初,中國外匯儲備已經突破30,447億美元,這對中國來說不僅不值得慶幸,相反還是包袱。因為按照中國的外匯制度,外儲每增加一元錢,央行就得相應地發行約6.5元左右的人民幣。外匯儲備越多,央行在國內注入的貨幣越多,造成通膨持續上漲。所以,中國正在想辦法釋放龐大的外匯儲備壓力。除了繼續採取「藏匯於民」的方式分散風險之外(即境內個人年度購、結匯額度由2萬美元提高到5萬美元);還採取了一些新的辦法:

一是鼓勵中國資本到境外投資並放寬限制。就在今年3月14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將公布新的《海外投資條例》,從4月起對資源類境外投資重大項目需要審批的金額起點從3,000萬美元提升到3億美元,非資源類境外投資重大項目需要審批的金額起點從1,000萬美元提升到1億美元。央企限額以下均適用備案制,不需要經過審批。這一新規定使國家發改委的核准權限從金額上放寬了十倍。

二是大量購買歐元債券,中國已表示將購買40億至50億歐元的葡萄牙國債,中國還表示將分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拯救歐元危機應對基金總額2,500億歐元中的155億歐元。此外,中國還大量提升對歐洲部分國家的投資,目前投資的項目主要有:希臘港口、塞爾維亞橋梁、波蘭高速公路、羅馬尼亞能源網路以及葡萄牙海運公司。

但通過這些辦法釋放出去的外匯儲備壓力畢竟有限,尤其是第二種方式還得考慮歐洲的態度。由於中國增持歐元區國家國債以及在歐洲投資的快速增長,已經引起歐洲部分人士對中國經濟實力強大之後的擔憂,「中國威脅論」冒出苗頭。再投往美國國債,則是中美兩國都不希望看到的情況,截至今年1月底,中國的美債持有量為1.15兆美元,外界稱中國為美國的第一大債主。這種狀況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很不放心。對於美國來說,總有點擔心這種債務關係可能構成種種牽制,儘管中國的持有美國債務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0%,但美國也不希望中國多購國債了;對於中國來說,也不想將雞蛋全放在美元這只籃子裡,它希望分散風險。

上述數種方法消化掉的外匯儲備並不能達到令中國完全減輕通膨壓力的程度。不少專業人士測算,認為中國只需要約7,800億美元的儲備,能夠支付三個月的進口並支付中國所有的短期外債即足夠。這個標準通常是一個國家需要持有多少儲備以防備金融危機的標準尺度,中國現在的外匯儲備擁有量遠遠超過這一標準。

人民幣小幅升值

除了釋放外匯壓力、提高銀行準備金率以減少流動性之外,北京政府決定採取過去一直排斥的方法,即人民幣升值,只是幅度不大。

對中國政府來說,最重要的考量是現階段人民幣升值對抑制通膨究竟能起多大作用?我認為,在生產資料、生活資料與勞動力價格已全面攀升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在抑制通膨方面的作用將遠低於預期。因為現在即使讓人民幣升值,也只能減少今後外匯儲備增加所造成的國內貨幣投放數量。加之升值幅度很小,其減少貨幣投放和遏制通貨膨脹的作用也有限。最可能的結果是抑制了出口,但對抑制物價上漲所起的作用有限。

那麼西方國家為何會一致認為,人民幣升值有助於抑制通膨,難道這是蓄意騙北京?

這還真不是西方騙北京人民幣升值的說辭。因為早在中國外匯儲備達到1兆時,西方國家的金融貨幣專家已有此看法。中國也有人看到外匯儲備過大將成為燙手山芋,央行一些官員與專家都提出過讓人民幣升值。但是拖到現在才來實行,已經錯過了升值的最佳時點,效果自然不會太好。

遠的不說,只說去年3、4月間錯過的一次機會。當時國際社會相繼對北京施加壓力,要求人民幣升值,央行行長周小川及央行貨幣政策顧問夏斌、李稻葵等人先後公開表示,面對國際壓力,從策略上考慮,應該讓人民幣在(2010年)9月份升值。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簡稱中金公司,前總理朱鎔基兒子朱雲來任董事長)發表報告,列舉人民幣升值的種種好處。這篇文章不僅預測人民幣將從4月份開始對美元升值,還預測了幅度:2010年將升值3%~5%。

但央行這一主張被當時國內的主流意見「陰謀論」否定,這一派意見背後的勢力是與出口有關的各利益集團。其代表作是《國際先驅導報》的〈中美貨幣戰爭〉,主要觀點是:迫使人民幣升值的目的是打壓中國產品入歐美市場,重創中國經濟,遏止中國崛起,因為一個貧困落後的中國是西方國家所期望的。這一派還找出美國為維持美元的霸權地位,通過貨幣政策製造的多位「受害者」,如日元、歐元等。

應該說,央行當時是從中國經濟整體利益考慮,主張升值;而陰謀論者主要是從出口行業考慮。出現這一情況,完全是中國形成利益集團俘獲國家的機制所致。去年央行主張升值的意見延後實行,結果所面臨的後果是通膨持續攀升。

中國陷入利益集團俘獲國家之困

如果要問怎樣才能克服利益集團俘獲國家的弊端?目前只有一個答案:沒有辦法。

現實是:國務院下屬各部委早就成了其下轄的各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各部委的矛盾與爭論也早就浮出水面。比如2004年開始,商務部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有關內外資企業兩稅合一的公開爭論,就持續了整整三年,最後是發改委占了上風,儘管這一政策實施了兩、三個月後就不得不變通處理,但發改委並未因此減少對經濟領域的各種強力干預,時出臭招。

中國抑制通膨的過程將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因為涉及許多利益集團,必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華爾街日報》4月15日的文章〈中國貨幣政策誰說了算〉中,引述知情人士的話,「中國的貨幣政策,是各官僚機構、各種神祕莫測的委員會以及影響力隱蔽但卻無處不在的共產黨相互之間較量妥協的結果。沒有哪個官員可以在這方面一人說了算,這使得其他主要國家幾乎不可能與中國協調經濟政策。」

北京政府似乎也知道要穩定物價,需要先搞定利益集團,於是發明了一個「約談制」來穩定物價。近幾個月以來,國家發改委會同農業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約談部分日用化工用品、方便麵、酒類企業,召開部分行業協會會議,要求這些企業不得隨意漲價。27日約談了部分煤老闆,希望遏制煤炭價格不斷上漲的趨勢。此前,發改委還採取過直接的價格管制方式,希望控制通膨,但效果不彰。

中國的經濟改革號稱「市場化改革」,行之三十年之久,面對通膨,還得求助於政府的行政干預,只能說這「市場化改革」也實在太不成功了。目前最樂觀的預計是在明年年中之前北京能夠控制住通膨,但實際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寫部落格救丈夫 曾金燕 用愛撼動鐵幕
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2007年度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一百人,其中七位華人榜上有名,除了中共主席胡錦濤和「台灣之光」王建民之外,其他的幾位,…
《新聞周刊》不賣給共產黨
《時代》周刊(Time)和《新聞周刊》(Newsweek)是美國老牌、並具全球影響力的新聞雜誌,前者創刊於1923年,後者也有77年歷史。…
Big Data 熱潮,科學還是迷信?
首先,甚麼是Big Data?甚麼不是Big Data?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各家有各家的說法,但大同小異。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席多哥(…
會打開的鵬灣跨海大橋
橋是聯繫兩塊陸地的媒人,總是令人流連。一般的橋梁都是四平八穩的橫擺,如果看見一座橋的橋面竟能向上抬升75度,那可就令人驚奇了。談到會打開的…
年後輕飲食 吃出窈窕健康
如何在過年後恢復輕盈窈窕的身形?飲食、運動,加上正確的觀念多管齊下,就可見效:   ▲Adobe Stock   年後輕飲食…
日本拉麵道 出聲才美味?
日本代表性的食物──拉麵,普遍受到男女老少的喜愛。有人可能聽過一些拉麵禮儀,例如「吃麵時一定要發出聲音」、「拉麵的湯不能剩下來」等。…
民以食為天 藥食乃同源
人生活在天地間,老天以五味養人。《內經》說:「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這個「神」,…
北京盯上富人的美元資產
中國資本大鱷肖建華在香港「失蹤」,引發了各種猜測,離開權力鬥爭這條線索就無法敘事的海外評論者,當然都竭力往權力鬥爭與十九大布局上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