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泛指在大中東地區(北非和西亞)阿拉伯國家和少數歐洲、美洲、亞洲國家中,自2010年底引發的一系列民主和經濟等議題的社會運動。一年來風起雲湧,在民主意識的覺醒下,許多獨裁政權持續分崩瓦解。
發生類似「阿拉伯之春」現象的國家,至少包含突尼西亞、埃及、葉門、阿爾及利亞、巴林、利比亞、約旦、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阿曼、蘇丹、摩洛哥、吉布地、索馬利亞、科威特、黎巴嫩、西撒哈拉、卡達、奈及利亞、阿爾巴尼亞、加彭、史瓦濟蘭、布吉納法索、塞內加爾、象牙海岸、衣索比亞、以色列、伊朗、烏干達等國。
茉莉花革命 突尼西亞人民起義
2010年12月,突尼西亞一名大學畢業的穆罕默德.布瓦吉吉(Mohamed Bouazizi)找不到工作,只好擺攤賣蔬果,卻被警員以無執照為由沒收貨物和磅秤,他憤而自焚而死。此事件導致人民起義,發起大規模街頭示威遊行與爭取民主。2011年1月,人民推翻突尼西亞前強人總統本阿里(Zine El Abidine Ben Ali),結束他為期23年的統治;流亡至沙烏地阿拉伯。本阿里至少被判處66年的徒刑。臨時政府於10月舉行大選。
突尼西亞是這一波民主抗爭中,第一個推翻鐵腕政權、舉行民主選舉的國家,被稱為「茉莉花(突尼西亞的國花)革命」。
埃及革命 穆巴拉克受審
繼突尼西亞之後,埃及在2011年1月引發示威浪潮,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在2月交出權力,結束30年的執政。軍政府暫停實施憲法、解散兩院議會,並解除三十年的「緊急狀態」,11月底國會選舉,並分三階段辦理下議院選舉。
穆巴拉克遭到拘押並禁止出境,資產被凍結。他被控下令殺害示威者,面臨死刑及貪腐罪的指控。
利比亞內戰 格達費亡命
利比亞反對派2月成立臨時政府對抗軍事狂人格達費(Moamer Kadhafi)。聯合國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法、美、英轟炸親格達費部隊,歐洲、中東27個聯盟國實施武器禁運、凍結資產及旅遊禁令。全球60國商討利比亞戰後重建工作。政府軍8月控制格達費的阿齊齊亞兵營,結束其42年的執政;10月占領格達費的老家蘇爾特,刺殺了格達費。
堪與格達費的落魄下場相比的,或許只有在藏匿期間被美軍逮捕的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海珊接受伊拉克政府審判後處以絞刑。
葉門起義 沙雷流亡
葉門的抗議活動於1月中爆發,民眾要求修改憲法,解決失業、腐敗等問題,而後要求葉門總統沙雷(Ali Abdullah Saleh)下台。沙雷原先宣布不會連任至2013年,而後在11月同意簽署下台協議,結束其三年的統治,流亡到沙烏地阿拉伯,成為阿拉伯之春第四塊倒下的骨牌。反對派組建新政府,提前至2012年2月選舉總統。
敘利亞動亂 阿塞德戀棧
敘利亞人民在3月起義,阿塞德(Bashar Assad)政府出動軍隊槍殺示威者,至少造成五千多人喪生。敘利亞人民依然天天上街,決心趕走阿塞德。由於暴力、血腥鎮壓百姓,阿塞德在國際間更形孤立,阿拉伯聯盟暫停敘利亞的成員國資格,聯合國12月通過譴責其違反人權,未來可能進一步制裁敘利亞。
摩洛哥採漸進改革
摩洛哥也受到阿拉伯之春的衝擊,但是選擇了一條漸進式民主的道路,7月通過新憲法,11月舉行首次國會選舉,溫和派伊斯蘭正義發展黨首次贏得國會大選。
俄羅斯分贓政治 民眾上街反普京
表面已民主化的俄羅斯也有微妙變化,總理普京9月透露有意再參選總統,民眾於12月初開始示威,下旬更有一百多個城市、12萬人上街,其中包含普京的一些親信,抗議國會選舉舞弊,要求普京下台。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呼籲普京退出政壇。抗議民眾預告,將再次糾集百萬民眾上街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