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13歲的英國女孩米莉.道勒爾(Milly Dowler)失蹤,後來被發現已遭謀殺。英國《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的偵探竊聽米莉手機的語音信箱,由於訊息已滿,曾經刪除留言以獲取儲存空間,導致警方及家屬誤判已經身亡的米莉還在人世,影響警方辦案。竊聽案而後在2011年7月爆發。《世界新聞報》所屬的新聞集團同意賠償受害者家屬300萬英鎊,集團老闆梅鐸(Rupert Murdoch)還捐贈100萬英鎊給慈善機構,創下和解協定的最高紀錄。
但整起事件並未就此終結,在此之前被竊聽的被害人可能多達四千人,包含政界、影劇界、皇室、阿富汗戰爭殉職軍人的家屬與刑事案件被害人家屬等。
斷尾求生 世界新聞報關門
由於竊聽事件引發軒然大波,發行168年的《世界新聞報》被迫關門大吉;梅鐸的左右手──前總編輯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華爾街日報》發行人、道瓊社總裁辛頓(Les Hinton)等高階主管下台;涉案的倫敦警察局長保羅.史蒂文森(Paul Stephenson)辭職;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也差點被波及,他對於曾經聘用《世界新聞報》前總編輯安迪.柯爾遜(Andy Coulson)出任保守黨傳訊總監致歉;梅鐸併購英國天空電視台的計畫也因此告吹。
7月19日,梅鐸及其子詹姆斯出席英國議會的聽證調查,宣稱這是他「一生中最感卑微的一天」。但評論認為,對於一個沒有道德尺度的集團,這肯定還不是最羞辱的一天。
自從梅鐸帝國入侵英國以來,英國報紙為了製造噱頭不遺餘力,早在2006年底,該報就有竊聽醜聞陸續被曝光,只不過受害者多是名人政要而未被重視,這回牽涉到人命,才使「竊聽門」升級。
竊聽風暴只是冰山一角,既然新聞集團在英國竊聽了四千多個名人、政要的電話,那麼在美國、加拿大呢?美國和澳洲因此都對媒體展開調查。
竊聽似成集團文化
在英國,記者違法竊聽電話已是公開的祕密。2009年調查《世界新聞報》竊聽案的一位英國資深警員說,非法入侵語音信箱不但是該報的「標準作業」,高層還一手遮天,「竊聽」是梅鐸發明和建立的報館文化。
但是英國沒有哪個大人物敢站出來揭露這些事,他們害怕成為梅鐸報紙攻擊的目標。十多年之內,梅鐸王國已成為「毒害英國公共生活錯綜複雜網路中心的一隻蜘蛛」。
7月19日聽證當天,梅鐸的華裔妻子鄧文迪飛身攻擊「泡沫哥」大搶風頭。人們更津津樂道的是鄧文迪的「疑似特工背景」。外界認為,梅鐸與這位中共女特工和中國之間都在相互利用。為了進軍中國,梅鐸不惜犧牲媒體道德;中共還因梅鐸得以讓中央電視台在海外落地。揭發竊聽案的《世界新聞報》前記者西恩.霍爾(Sean Hoare)突然陳屍家中,更是啟人疑竇。
深入政治圈 傳媒影響政治
新聞集團在1981年收購《泰晤士報》後,中立的報紙變成保守黨的傳聲筒,換來該集團的迅猛發展。後來又在1994年與工黨新領袖布萊爾(Tony Blair)搭上線,助他尋求連任,因此能無視國會禁令,調低報紙頭版的廣告價格來對抗競爭者;布萊爾甚至成為梅鐸收購義大利媒體的說客。
在梅鐸的遊說下,美國共和黨議員2003年在國會推動議案,把單一電視台接入家戶的上限提高到39%,這正好是梅鐸的福克斯電視台接入家庭的比例數;2007年,一向窮追猛打民主黨的梅鐸,卻為該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舉辦籌款晚會,還捐出50萬美元給柯林頓基金會,採取迂迴政策影響美國政治。
梅鐸在2007年收購《華爾街日報》時,外界憂心該報獨立的新聞特質將毀於一旦。7月傳出該報歐洲版涉嫌「自賣自買」,透過第三者轉交資金給廣告客戶,解決雙方之間以撰稿廣告交換發行量的糾紛,歐洲版發行人因此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