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冬至大如年

龔安妮
第104期
曾允盈
古人為利於耕作,制定二十四節氣,「冬至」是曆法中重要的節氣。
如今沒有農務的需求之後,多數人對於天象變化的規律不再有所認識;
在寒冬夜裡吃一碗熱騰騰的湯圓,已成為度過冬至最溫暖的方法。

北半球的島嶼台灣,冬日雖沒有高緯度國家的冷冽難耐,卻是季節分明,能夠在不同氣候種植各種相應生長的作物。而在中國,先人為利於耕作,制定二十四節氣,充分展現古老的智慧。才剛度過的「冬至」,即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

「冬至」在《尚書‧堯典》中稱為「日短」,因為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慢慢向北迴歸線轉移,北半球的白晝又逐漸加長。古人說「冬至一陽生」,冬至這一天是「陰極之至」,卻同樣「陽氣始至」。陰氣的盛極而衰,也意味著陽氣從此萌生,「冬至」於是成為曆法中重要的節氣。  

由來已久 不亞於過年

冬至節令,由來已久。早在周朝就有利用「冬至」郊祀祭天的記載,這與冬至時值陰陽交替有密切關聯。《禮記‧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道出冬至祭祀的原因。然而,由於周曆的正月是夏曆的十一月,周朝拜歲和賀冬的時節都集中在正月,以冬至為歲首的隆重禮節,一直要到漢武帝重採夏曆後,元旦和冬至才分別度過。

漢朝時候為替年老的長輩禦冬,有在冬至獻履襪與美酒給尊長的習俗,並以糕點祭祀水神玄冥以及祖先。《後漢書》記載:「冬至前後,加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冬至前後,甚至皇帝與百官都停止辦公,休養生息一日。因此可說「冬節」始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在唐宋時期被當作年節傳統加以慶賀,唐朝李綽〈秦中歲時記〉寫道,皇帝除了在冬至賞賜臣下,也在宮中接受進貢。宋人注重冬至的程度,更超過其他的歲時節慶。《東京夢華錄》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慶賀往來,一如年節。」冬至的重要性不亞於過年,源於經過一整年的努力,終能喘口氣享受豐厚累積;再者,度過極陰之日,日子必定能過得更好,冬至的到來因而值得期盼。

冬至時節需修身養息的習俗延續至明朝,明洪武十七年起,冬至開始放假三天。清朝皇室要在冬至祭天,次日接受百官上表朝賀,是一年中相當重要的典禮。民間則在冬至的前一天,提筐擔盒以食物相互饋贈,此夜被稱作「冬至夜」。  

吃湯圓象徵團圓與添歲

冬至當日,北方紳耆庶士會相互奔走往來,稱為「拜冬」,此時不論男女老少會穿上新衣拜揖,近似今日的年節。南方人則拜墓、祭祖、祭灶,所用的食物有大小湯圓,有餡而大者稱為粉團,為晚上祭祖的供品;無餡小者是粉圓,用以早上拜神。

冬至時節,中國北方多吃水餃或餛飩,南方多吃湯圓以過節。南宋開始,餛飩也用來祭祖,《燕京歲時記》寫道:「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而南方人冬至吃湯圓的習俗亦約從宋朝開始,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趣味。

糯米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因此湯圓最早叫「浮元子」。湯圓和元宵有不同起源,作法亦有所分別。然而,湯圓的滋味之所以可口,更在全家團聚搓湯圓的過程,被搓圓的圓仔,在冷冽的冬至被成型、吃下,獲得溫暖更象徵團圓與添歲。  

九九消寒圖 打發漫長冬日預卜來年豐歉

與冬至有關的習俗,除飲食祭祖外,古人更以「九九消寒圖」打發漫長冬日。九在中國本已是重要的數字,「數九」習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南北朝,直至明代士紳開始發展「畫九」、「寫九」活動,透過各種數九的方式,具體表現對於暖長寒消的期待。

九九消寒圖有幾種作法十分有趣:自冬至開始在紙上畫一枝素梅,枝上畫梅花九朵,每朵梅花有九個花瓣,共八十一瓣;每過一天就用顏色染上一瓣,八十一天過後,九朵染完,九盡春深。還有一種是清代開始出現的「寫九」,選每字九畫的九個字,如「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代表九九八十一天,先用雙鉤空心字體畫在紙上,每過一天用色筆填實一畫,並蘸白色顏料在字上填寫當日的陰晴雨雪。

九九消寒圖除了娛樂消遣,也是農業生產的需要,人們通過記錄冬日九九陰、晴、雨、雪等各種天象變化,印驗諺語,也預卜來年豐歉,更表現熬冬盼春的急切心情,是十分古雅的紙上遊戲。

如今時過境遷,沒有農務的需求之後,多數人對於天象變化的規律不再有所認識;在寒冬夜裡吃一碗熱騰騰的湯圓,已成為度過冬至最溫暖的方法。冬至過後,必然消寒回暖的氣候,其實更充滿著期待,但願不僅氣溫,生活亦能更加美好,就如同碗裡冒著蒸氣的粉色湯圓,點綴著不同的色彩與無限可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大陸地下長城坐擁三千核彈頭
由前美國國防部首席戰略家、現任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教授菲力普‧卡伯(Phillip A. Karber…
里佳藍色部落的曠野星光大餐
一提到阿里山,無論中外旅客,大家耳熟能詳的不外乎是日出、雲海、神木、櫻花、鐵道等阿里山五奇。不過,如果只是跟隨著大眾化之旅,未免可惜。…
《找路》前傳── 林克孝登山心境的轉變
林克孝在大學時就創下登上玉山東峰北壁的攀岩紀錄,外加上他的登山經歷──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百座高山他登過半數以上,或許會讓人以為他是那種敢衝…
海南島會是下一個杜拜?
中國政府在去年年底批准了海南省提出的「國際旅遊島」規劃書。至此,中國2009年批准的區域發展規劃已達11個,從海南到甘肅天水,…
冬眠裏的大聯盟大事
所有的死忠美國職棒球迷在日曆上都會標明一個日子:投手和捕手報到日。今年各隊設定的時間從2月13日到17日不等,當日曆終於掀到這一天,…
中國官方吉尼係數被斥為「編童話」
最近,久不公布吉尼係數的中國國家統計局一次性公布了近十年的數據,稱2008年0.491是最高點,然後逐步回落,2012年為0.474。…
英國貴族口音奇聞
在許多人心目中,上一世紀最高貴優雅的好萊塢女星,當屬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赫本的經典演出不計其數,如《羅馬假期…
中共驅逐美記者,為何拖香港下水?
中國外交部在3月18日凌晨宣布,要求《美國之音》、《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時代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