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系列

中國爭奪資源 國際社會面臨「非傳統安全」

中國爭奪資源 國際社會面臨「非傳統安全」
21世紀前十年,俄羅斯每年流向中國的原木高達1,600多立方米。數以千計的車皮運著俄羅斯木材到中國去。Getty Images
第106期
何清漣

現階段,中國與不少國家的一系列摩擦,越來越凸顯出「資源爭奪戰」的特色。由於中國這隻「吞食資源的巨獸」的表現,發達國家與資源提供國均開始意識到,世界面臨由資源引起的「非傳統安全」局面不斷嚴峻化的問題。

中國海外投資成「資源吸管」

中國早就成了一個資源淨進口國。多年來,中國企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四面出擊,到世界各地謀取自然資源。從非洲到拉美,從東南亞到澳洲,從中東到中亞,從俄羅斯到加拿大,到處都有中國企業的身影。從石油到煤炭,從鐵礦到銅礦,從天然氣到頁岩氣,從各種稀有金屬到森林木材,從水源到水產,中國都亟需進口。

這種資源短缺由於中國的發展方式是高能耗模式而更顯嚴峻。保守估計,只向世界貢獻了GDP總量8%多的中國,卻消耗了世界能源的21%左右。中國的能源消耗超過美國,但GDP總量僅為美國的37%。中國能源消費總量是日本的4.7倍,但GDP總量只與日本大體相當。

中國不僅需要外國的石油、銅、鐵礦石和大量其它大量原材料,來維持「中國製造」,就連中國人的食物,也越來越依靠進口。這種依賴有多大?2010年中國進口糧食總量創下歷史紀錄,為9,500萬噸,約占國內糧食產量的17%,其中大豆一項進口總量就高達548萬噸,約占全球大豆交易總量的60%。2011年中國的糧食進口數字未公布,但官方承認「大幅成長」。中國農業部發言人陳萌山今年2月初公開透露,「中國50%以上的生豬、蛋肉雞、奶牛良種,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種依賴進口。」

中國有十幾億人口,這種從資源到糧食的龐大需求完全改變了世界市場的供求結構。《日本時報》2011年7月21日發表評論稱,隨著中國日益增長的糧食進口量,中國的糧食安全已處於一個轉折點。與此同時,中國對國際糧食市場的依賴,也具有「戰略意義」。

中國的新形象: 掠奪資源的新殖民主義者

因此,中國近年海外投資步伐非常快,據普華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今年1月中旬公布的一份報告,2011年中國公司所收購(全部收購或收購部分股份)的資產總值攀升至429億美元,較2010年成長12%,交易總數升至創紀錄的207宗,較上年成長10%。僅從數據上看,似乎中國資本在全球很受歡迎。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今年1月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中國亟待改變海外投資負面形象」成了討論主題。1月26日,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拉米在該論壇的一個討論會上說,「外界有這樣一種看法:中國是資源掠奪者、新殖民主義者,以及技術盜用者,也就是說,中國是個不按規則行事的國家。」中國的宣傳將拉米的說話篡改為「世界對中國有種偏見」。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主要集中於資源開發和初級製造業。近30年以來,中國人不惜毀壞本國環境生態追求所謂「經濟發展」,對他國的環境生態自然也不會愛護。安邦集團(北京)一份研究報告不得不承認,環境風險是中國企業收購海外礦產資源後最容易引發爭端的方面。

世界不歡迎中國

俄羅斯對中國大肆掠奪該國資源早就不滿。德國西南廣播電台(SWR)早在2008年10月26日就播放電視專題報導「西伯利亞:救命啊,中國人來了!」

這部紀錄片由Albrecht Reinhardt拍攝,記錄了西伯利亞中俄邊境地帶的景象。該紀錄片說,中國需要俄羅斯寶貴的原材料,中國人甚至開始非法派「大軍」到西伯利亞自己伐木。21世紀前十年,俄羅斯每年流向中國的原木高達1,600多立方米。數以千計的車皮運著俄羅斯木材到中國去。而俄羅斯對此束手無策。中國的權力似乎在止不住地向西伯利亞延伸著。

中亞產油大國哈薩克的反對黨組織遊行示威,抗議「哈薩克政府允許中國掠奪哈薩克資源」。其他一些國家開始未意識到中國式開發對本國的危害,但醒過神來後均反對。1995年,柬埔寨政府曾與一家中國企業簽訂開採森林30年的協議,後發現這項開採對環境帶來毀滅性的破壞,於2001年收回森林採伐權,到2005年乾脆將採伐權置換為森林保護權和種植權,逼這家中國企業退出。在緬甸軍政府執政時期,中國投入36億美元在緬北伊洛瓦底江上興建大壩,遭到當地民眾的激烈反對。去年新總理吳登盛上台後,立即宣稱暫停這項工程。查德是中國援助外交的重點「友好國家」之一,中石油曾投入6,000萬美元與查德合作建立了傑爾瑪煉油廠,而且也按意願拿到了居於支配地位的60%股權。該廠於2011年6月啟用,今年1月查德工商部以在燃料油價格上意見不同為由關閉該廠,還下令廠長辭職,並宣布該廠總經理為「不受歡迎人物」,限期離開查德。

巴西曾經非常熱衷於向中國出口豬肉、煙草、家禽、玉米、水果與礦產資源等。但巴西人現在發現,巴西成了一個向中國供應農產品與原材料的原料產地,而自身成了中國廉價產品的傾銷地,「中國製造」正在摧毀巴西原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里約聯邦大學巴中研究中心主席馬里奧•瑞普(Mario Ripper)認為,中巴之間的經濟交往「不平等」,「巴西的經濟體系完全被破壞了。我們應該不是僅僅依附在中國身邊生存。」

中國對世界的資源威脅正在成為現實。南海海域之爭,實際上就是中國與周邊國家爭奪海洋資源的「圈海戰爭」,資源爭奪這一「非傳統安全」因素對國際秩序的影響將越來越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帶領南台科大起飛的推手
已退休的南台科技大學前主任祕書莊振昌,1980年開始在南台科大黃金時期服務了25年。南台科大創校過程經由莊振昌娓娓道來,…
北戴河暗藏大戰 中共「老人干政」不再
中共高層8月召開的北戴河會議近日成為關注焦點。不過,多家媒體分析都認為,今年的北戴河會議不再是「新老中共領導人政治博弈之地」,…
中國國鳥網路票選 麻雀第一
50年前,中共前主席毛澤東一紙令下,麻雀就像黑五類被列為「四害」之一,各地展開瘋狂撲殺,一年多之後才被「平反」,把牠從四害中除名,…
走進林百貨,「體驗」台南今昔的摩登與現代
林百貨今昔事蹟: 南台灣第一家百貨,1932年(昭和七年) 12月5日開幕,只比台北菊元百貨晚兩天。 全台唯一百貨樓古蹟。…
長聲工業黃騰龍 領軍打造世界頂級印刷設備
長聲工業桃園廠區環境清幽。長聲工業提供 瓦楞紙箱,可說是一般人隨處可見的包裝用品,使用範圍廣泛。但談起製造紙箱成型的機器設備,…
國家傑出建築師張景堯:使命感更重要
台灣夜市聞名於世,不僅本地人愛逛,也成為外國人來台旅遊的必訪景點。其中位於台中的逢甲夜市,在2017年1月由「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
台灣政府緊鑼密鼓要和中國簽訂ECFA,希望使台灣對中國的經貿往來,比對其他國家更優惠和方便。這種協議一旦簽署,台灣經濟無可避免將更依賴中國…
梅鐸頂起西方「右邊天」
媒體鉅子梅鐸(Rupert Murdoch,或譯默多克)「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屬下的《世界新聞報》(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