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焦點

臉書即將上市 投資人宜激情或審慎?

臉書即將上市 投資人宜激情或審慎?
臉書創辦人祖克伯。(Mark Zuckerburg)。Getty Images
第107期
劉林

全球最大社交網站臉書公司(facebook)2月1日提交首次公開上市(IPO)申請,擬上市籌資50億美元,市值預估為750至1,000億美元。雖還未確定上市交易所,卻再度掀起科技網路股的熱潮。

距離市場給出最終定價還需幾個月,但估價問題已經成為一場圍繞兩個至關重要問題的拉鋸戰──這家公司繼續成長的速度能有多快?能不能像它承諾的那樣從廣告中獲取收益?

營收增幅趨緩

根據臉書公司披露的資訊,其營業收入的成長速度並不及外界預測快。2011年,臉書公司的營業收入約為37億美元,成長88%,淨收入也由6億美元成長到10億美元,成長65%。值得注意的是,數字雖然不錯,但其營收成長率實際上已經從2009年至2010年的154%下降到了2011年的88%,2011年有兩季的利潤增幅下降,而在2010年的增幅為92%。由此可以看出,臉書公司近兩年來的營業收入成長幅度趨緩,近來利潤增幅也不亮眼。

臉書85%的營業收入來自網路廣告。網路行銷專家警告說,收入來源過於集中,投資者必須小心其風險。根據數位行銷公司eMarketer的數據,2011年臉書的廣告營業額亮麗成長104%,今年預估將成長58%,明年將減低至21%。由業績來看,網上廣告收入去年已達高峰,未來兩年的成長率將會放緩。

數據還顯示,用戶支付和其他收費服務可望為臉書未來的成長注入動力,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過度依賴廣告收入的風險,包括德州撲克等遊戲分成注入營收,雖然比重只有15%,但5.57億美元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幅高達500%。

獲利過低估價過高

臉書公司的最大資產仍是全球高達8億4,500萬的每月活躍用戶與當中4億8,300萬的每日高度使用者,國際重要品牌如可口可樂與豐田汽車,流行樂巨星女神卡卡(Lady Gaga)與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都有專屬行銷與粉絲網頁,美國總統歐巴馬也透過臉書和選民交流。

美國《富比士》(Forbes)雜誌的評論認為,臉書公司IPO文件中最讓人驚訝的就是它居然從如此多的用戶當中只獲取了如此微薄的收益,平均僅從每位用戶手中獲得4.39美元,每月37美分。臉書公司獲利過低,而估價過高。

為投資者進行IPO分析的IPOdesktop.com的總裁加斯金(Francis Gaskins)認為,臉書公司的估價不應高於500億美元,這已經是該公司2011年報告的10億美元利潤的50倍,比市場平均本益比的3倍還高。他指出,谷歌(Google)的利潤是臉書的10倍,但市值僅為1,900億美元,本益比約為19。

《富比士》作家蘭茲納(Robert Lenzner)也認為,臉書的市值應低於500億美元,而不是750億美元,更不會接近1,000億美元。千億美元的市值只是過度炒作。他解釋說,臉書公司的「息稅折舊攤提前利潤」(即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的縮寫,即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提費用前的利潤。EBITDA被私人資本公司廣泛使用,用以計算公司經營業績)為23億美元;按照750億美元的市值計算,臉書公司的定價為EBITDA的32倍。與此相比,高成長網路企業的市值與EBITDA的比例平均為18.6倍。因此,臉書公司的定價將比那些公開上市一段時間的高成長網路企業高出70%。這種情形完全不可能。

巴菲特的原則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對科技與網路公司向來缺乏興趣,他堅持投資有價值的公司,奠基於過去穩定的收入與可預期的前景,2004年才上線的臉書不是巴菲特的投資標的。巴菲特去年7月對臉書的上市案表示:「記者大概問錯了人,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只對不幹瘋狂事的企業有興趣。」他認為現在大部分公司都不清楚如何找出適當價值,而其公司波克夏.海瑟威「過去只投資瞭解的公司,絕大部分都在合理價格內」。

臉書上市第一天,在投資人高度樂觀情緒下,若股價衝到比預估上市價40至50美元高出數倍達到幾百美元,這都無須驚訝;但是打算長期持有臉書的投資人可得精打細算,先看清楚臉書未來的營收前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2011國際十大新聞 - 8. 英國、不丹王室婚禮 華麗平實輝映
英國王室在2011年舉辦了一場全球關注的世紀婚禮。4月29日,英國王位第二順位繼承人、29歲的威廉王子與交往10年的女友凱特.密道頓(…
《看》雜誌FB 讚文分享
前google副總裁:大病後,我修的7個死亡學分每件事情的發生,也許都在教導我們一個道理。前谷歌副總裁李開復在經歷一場大病後,…
香港旅遊界的「阿珍風波」
自從2003年中國開始對香港「自由行」以後,來香港旅遊的中國人就越來越多了,旅遊業當然也相對興旺。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的資料,…
富不過三代,真的嗎?
所得不均的程度不斷增加,幾乎是過去二十年來大多數國家的共同經驗。在台灣,所得不均的惡化趨勢伴隨著平均工資的下降一起進行,因此格外令人關切。…
日月老茶廠 取之大地 還之大地
時間帶來興衰的痕跡,也帶來蛻變的契機。這是一座與眾不同的農場,他們不斷思索的是,如何從大自然的角度思維人類的需要。 老茶廠新風貌…
六四在香港20週年
由於六四給香港人造成的震撼,每年六四,政壇總會把六四當作話題。 香港主權轉移以後,除了第一年因為立法會泛民議員不能直通而無法出聲外,…
中美戰略互疑 台防禦地位受關注
一篇由美國華府智庫與北京學者共同發表的「中美戰略互疑」報告指出,中美雙方均不信任對方的戰略作為。…
香港「國歌」國際化 群醜現形
香港觀塘裁判法院11月10日以侮辱國歌罪,宣判一位網媒記者3個月徒刑,這是《國歌條例》修例後的第一宗定罪案件而引人注目。「案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