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兩次削減存款準備金率後僅僅20天,中國人民銀行宣布6月8日分別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25個基點:存款利率由3.50%下調到3.25%,貸款利率由6.56%下調到6.31%。這是人民銀行自2008年12月以來,第一次運用降低利率來調控中國總體經濟。
此外,人民銀行還放寬了存款和貸款的利率區間。首次允許銀行在存款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10%;同時在貸款基準利率的基礎上可提供20%的折扣(在此之前最大的允許折扣為10%)。也就是說,金融機構支付的存款利息最高可達3.575%,而貸款利率最低為5.048%,淨息差還不到1.5個百分點,比調整前的3個百分點下降了一半。
降息讓利之背景
近期的中國經濟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已顯著放緩。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8.1%,是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低點,且比2010年的10.4%和2011年的9.2%低得多。4月分的所有經濟指標都比去年同期低很多。投資和出口──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國高成長的驅動引擎,成長率皆大幅衰退。4月份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率,由2011年的37.2%降為2012年的19.3%,幾成一半;出口額則由29.9%大幅降為4.9%。外國直接投資方面,去年4月的同比成長為15.2%,今年同期卻出現了-0.70%的負成長。
此外,匯豐PMI(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則從4月分的49.3下降至5月的48.4。此指數表明中國製造業也在萎縮。這是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第七個月的持續下降。同時,4月分銀行的新增貸款比上個月下降了32.5%。這也表明信貸、融資市場正在萎縮。在這種經濟環境下,中國人民銀行不得不推出削減利率的新政策,藉此推動中國的信貸、融資市場。
金融改革之新招
從另一個角度上看,放寬貸款和存款利率幅度,這一變化將加速在中國銀行之間的競爭和擠壓利息差。這項政策的轉變,可視為在銀行改革、打破銀行壟斷的過程中邁出了第一步。在制定利率方面,銀行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可以根據顧客以及項目的風險程度進行評估,實行差別利率。同時銀行也可以通過支付更高的利息吸收更多的存款。
實際上,通過允許銀行提供20%的貸款利率折扣,等於允許銀行降低貸款利率最低可達5.05%。也就是說,相比之前利率最低線5.90%,貸款利率可下降85個基點,而不是25個基點。實質上利率的削減幅度是表面公布的25個基點的3倍還多!
顯然,中國的銀行界由利差產生的利潤會大幅下降。根據銀監會網站統計,中國銀行業收入的80%來源於利息。這樣一來,正如人們所預期的那樣,6月8日利率下調的當天中國的銀行股票就大幅下跌。在香港股市上,工行股大跌4.91%,跌至4.26港元,到達自去年11月30日以來的最低點,而當日恆生指數僅下跌0.9%。同樣,中國建設銀行的股票也下跌了4%,以港幣5.28元收盤。
誰將受益?
中國人民銀行推出降息並且放寬貸款和存款利率幅度的政策,是意圖通過削減利率來降低投資者和借款人的資金成本。
實施此政策,將會使誰受益?答案是國有企業和政府機構。因為國有企業和政府機構是中國的銀行的主要客戶,並且長期以來被視為低風險的客戶。降息的確會減輕那些高負債的國有企業、地方政府和政府機構的利息負擔。但是,這對中國的整體經濟不會有多大的幫助,對調整中國的經濟結構更起不到作用。
在中國大陸,勞動力的80%左右是由小型和中小型企業聘用的。這些企業需要資本,卻被關在貸款市場和資本市場之外。他們往往不得不通過黑市籌借資金,支付利率高達30%甚至50%,遠遠高於官方利率。因此,官方銀行降低利率對於這些企業影響並不大。對他們進一步開放信貸市場,在有效的時間裡能得到更多的貸款才有實質的意義。多年來銀行信貸一邊倒地偏向國企、政府附屬公司及其機構,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經濟發展。如果不改變這種做法,中國的信貸市場無法得到根本的改善,也不會轉變目前中國經濟的困境。
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愈演愈烈,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經濟問題。中國政府採取的一些措施,包括行政措施、提高利率和銀行準備金率等,並不能有效改善其整體趨勢。然而,目前政府採取降息來放鬆貨幣政策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攀升。而且如果降低利率導致更多的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房地產泡沫可能會更加膨脹。那麼,降息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中國不平衡的經濟結構將進一步惡化。很顯然,削減利率的舉措表明中國政府更擔心經濟的硬著陸,遠勝於房地產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