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解析我國經濟成長的困境(二)

我國許多廠商在國際分工中分到「代工」的機會,因此可以專心就那段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但在創新精神、創新能力部分則相形見絀。Getty Images
我國許多廠商在國際分工中分到「代工」的機會,因此可以專心就那段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但在創新精神、創新能力部分則相形見絀。Getty Images
第123期
陳博志

在既定的國內資源總量及國際機會之下,如果我們能讓資源有更恰當的組合運用,也可以提高所得和成長。這類工作主要是靠企業家的努力、政府的政策和制度以及政府或社會對發展方向的正確引導。

我國真正很有經濟學上所謂企業家精神,也就是能將生產要素做創新組合而創造新價值的人並不多,而近年又大量外流,或者被不良的政策與社會風氣吸引去從事投機炒作及爭取特權的活動,因此我國有大量資金和人才得不到適當被運用或就業的機會,而國家的新投資、新產業,和新成長的動力則嚴重不足。

台灣罕見創新企業家
多為國際大廠分包商

很多人因為我國有大量中小企業而以為我國有豐富的企業家。然而我國的企業人士中,有許多是跟在別人後面投資的跟隨者,而非直接創新的企業家。我國也有很多企業人士甚至是以一窩蜂搶一票的心態在泡沫經濟中投入的投機者。我國也有不少企業人士是藉同鄉、裙帶、政黨或政商關係取得特權而發達者。把這些人士扣除,我國真正能創新的企業家並不多。

所幸在近二、三十年,國際分工的情勢對我國的企業人士頗為有利。美國為主的國際大企業把生產鏈分割,分別交給不同國家和不同廠商來負責以降低成本。我國許多廠商在其中分得一段代工的生意,專心就那段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因此所需的企業家創新精神或能力雖然較少,倒也發展了很多企業,讓經濟快速成長,而且產生了不少眾人所熟知的企業家。

然而這些企業家有很多因為這種國際分工而只專精在一段生產的經營,而且是以降低成本為主要本領或策略,因此多只能做外國大企業大策略之下的分包商,較少創新整個產品乃至產業的雄才大略。

因此當近年國際大企業的策略轉向自己操控全部產品乃至生產,或者像中韓的大企業藉其大規模要垂直整合或通吃上中下游生產時,我國那些原來只擅長分包一段的企業即陷入利潤被壓縮甚至可能失去生產的困境,而卻多沒有足夠的能力發展出成功的新產品和新產業。很多企業只能主動或依外國買主的指示到國外生產以降低成本。而國內因為創新投資能力不足,因此投資意願更顯得不足。

企業家要創新成功
政府需排除障礙 增加資源

我們當然仍有不少有能力和意願創新的企業家或有潛力成為企業家的人士,但政府的政策和制度並未鼓勵他們,甚至反而壓抑他們。企業家要創新成功,需要各種生產要素的配合,政府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排除生產要素運用或結合的障礙,同時增加不足之生產要素的供給。2000年我在經建會時提出的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就是由這個方向來改善知識經濟和創新產業發展的環境。但目前政府的方向卻不太一樣。

以創新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配合因素即資金來說,馬政府目前並不積極讓資金和創新創業結合。政府最近提出的經濟動能提升方案在金融的部分有六項政策,其中四項都是要結合中國,讓人民更容易購買人民幣。更容易向中國投資或資金外流,而沒有一項是要讓金融業更能支持國內的投資和創新創業。

而最近的證所稅更是對創新創業股票的上市和交易課徵遠高於投機性交易的稅負,相對鼓勵資金流向投機而打壓創新創業(請參見119期本專欄文章:〈證所稅無公平正義 卻傷害新產業發展〉)。

至於在方向的引導方面,馬政府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十大服務業、產業有家家有產業、三業四化,等等口號幾乎無所不包。但幾年下來實際上除了口號持續成長,具體的政策和產業卻沒甚麼成就。民進黨時期已努力發展投資的生技業是較明顯的政策方向,但馬政府和相關人士為了選舉抹黑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還抹黑辱罵了整個投資案及相關專業人士,在這種心態和做法下,還有多少人才和資金願來台發展?因此幾乎毀滅了生技產業在台灣發展的前途。

政府高喊的國際醫療則是一廂情願,並未研究我國是否有相關利基。例如政府說要發展器官移植,但我國本身可供移植之器官已嚴重不足,豈有能力吸引更多外國人來台接受器官?政府這樣沒有方向、破壞好方向以及領導向錯誤方向,很多企業家當然就不知要投資甚麼才好。

波特、梭羅教授:
降成本只是一時 難以長久

現在執政者與其相關人士心中乃至口中最重要的發展方向都是結合中國。在這樣的引導及中國方面的政策吸引之下,多年來我國企業多把中國當成投資重點,現在甚至也有不少人士和媒體鼓吹中國才是人才發展的地點。所以產業和人才大量流向中國。

十多年前哈佛大學的國際競爭力權威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來台灣時即曾指出,台灣的企業若只知去中國投資降低成本,就會忘掉該做的產業升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梭羅(Lester Thurow)教授也早就指出,到開發中國家投資降低成本雖可一時獲利,卻非長久之計,發展知識經濟才是可長可久的策略。

十多年來這些話我不知道講了多少次,但馬政府及相關人士不只不聽不懂而且愈來愈一意傾中。他們為了讓人民接受其傾中政策,把三通直航、開放中資來台以及ECFA等傾中政策講成是救台灣而解決各種問題的靈丹,並因此讓政府和人民都忽略了更重要之投資、培訓人才等更根本提升經濟的努力。我國產業界和政府多年不夠重視產業升級和知識經濟,只顧把生產移去中國的結果,就是我國出口成長長期低於韓國和其他競爭國家,我國的出口品價格也逐漸下降,可能投資的產業和可用的人才都變少,經濟當然更好不起來。

陳博志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為台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健腿強膝
人體600條肌肉,大部分集中在下半身,人老腿先老,退化性關節炎最易出現在膝。經由腿膝的保養保健,不但可強筋健骨,…
《2012》電影的奧義
談到2012這個特殊的年份,就不能不提起流傳千年的瑪雅預言;但即使沒有瑪雅預言,2012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對國際社會來說,…
紅衫軍「下血咒」 泰總理冷處理
支持泰國前總理戴克辛的泰國「紅衫軍」,3月16日在總理艾比希的住宅前投擲了裝有自己鮮血的塑膠袋,企圖以「血諫」逼使總理艾比希解散國會下議院…
當老闆的煩惱,這些志工比你還懂!
開公司很簡單,但要活下去談何容易。尤其台灣中小企業普遍卡在基本營運觀念不足、有技術沒管理能力、缺乏財務整體規劃觀念等因素,…
葉美麗從房產業門外漢到屹立不搖
「我覺得我好幸福!」這是不動產估價界赫赫有名的葉美麗,發自內心的感恩。然而,葉美麗不諱言,今日的幸福,來自一個缺憾。二十多年前,…
尋訪太平山林場的歷史記憶
穿過小徑與低矮的土屋民房,來到緊鄰羅東林區管理處的林業文化園區,十足設計感的側門入口,讓來訪者充滿期待。 碎石步道緊沿左側的水池筆直展開,…
由石斑魚危機 看台灣高經濟魚種養殖利弊得失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台灣四周環海,不管是在遠洋漁業,還是養殖漁業,產值與技術全球數一數二。1960至1970年代,…
中國中央部門限期「曬三公」
今年3月由總理溫家寶主持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中央財政決算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