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事件發展至今,仍有一個問題較少被討論到──為何烏克蘭要在親俄可獲得顯著利益(150億美元金援)的情況下,仍拒絕俄國的召喚,發動革命罷黜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甚至在俄大軍壓境的情況下,不惜跟俄國一戰?
這個問題該從俄國本身來討論。
從蘇聯垮台之後,俄國進入「後共產主義」時代。學者霍姆斯剖析後共產主義的政治文化有以下特徵:在共產主義社會文化中缺乏妥協,後共下仍缺少自由民主經驗,無法包容異議與互相妥協;對領袖高度期待,依賴個人威權式的領導;對政治制度、法制、憲政主義都不信任;意識型態真空,缺乏價值信仰,容易對民族主義產生狂熱;道德混亂。
這些現象基本上在俄國社會中都出現了。從沙皇時代,俄國人民習慣的政治制度就是中央集權;前蘇聯時代,在列寧、史達林的極權恐怖統治下,民間社會和政黨政治的發展更是受到全面抑制。在蘇聯瓦解後,俄國社會仍未培養出民主政治文化,使民主的發展困難重重。
民主政治無法健全發展的後果,就是強人總統的崛起。
普丁還是總理的時候,就藉下屬組織團結黨(Unity),作為他競選總統大位的政治工具,這個黨在正式黨綱中就明白宣佈它是「保障總統權力的政黨」,強調總統不只是民選的官員,還是俄國人民團結的象徵與國家的希望。在普丁當上總統之後,國會中更組成「統一俄羅斯黨」(Unified Russia),全面支持普丁的政策,使普丁大權在握,實行專制統治、箝制言論自由,控制電視新聞、電影甚至流行音樂界,全面封殺不同意見。
在社會文化方面,缺乏價值信仰、道德觀紊亂的結果就是貪腐橫行、資源壟斷。
蘇聯解體後,葉爾欽斷然實施休克療法經濟改革措施,大批國營企業被極低價賣出,一些與官方有關係的商人發了大財,貪腐風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巨額國家財富轉移到國外,令俄國經濟陷入困境。
在「透明國際」2013年貪污認知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CPI)的調查中,俄羅斯在177國家中排行127,與巴基斯坦同列。在俄國,不僅官場、商場腐敗,貪腐還滲透到生活各個層面,即使安排孩子上幼稚園也要賄賂,逃避兵役、住院甚至帶違禁品過關,只要肯賄賂就可成事。
另外,改革時急速私有化、賤賣資產,造就一批財閥壟斷主宰石油和金屬資源等國家經濟命脈。普丁上台後,表面上打擊寡頭富豪,實際上卻只對付不聽話的富人,聽話的壟斷者依然荷包滿滿,使俄國貧富差距非常大,基尼係數長期在0.4以上。
在國內生活水準不高的情況下,俄羅斯年輕中產階級近年紛紛移民歐美、以色列、亞洲甚至拉美。俄羅斯近年的調查顯示,62.5%俄羅斯人考慮移民,68%收入高於平均水準的俄人希望孩子到國外受教育,堪稱俄國人民以實際行動用腳投票。
面對如此狀況不佳的老大哥,也莫怪烏克蘭會想落跑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之意見與立場)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商業用途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