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裡

(photo via shopornot)
Wondero

我想很多人也「知道」這個道理,卻不明白「為什麼」我們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先於開頭提醒一下,瞭解別人的期待,便容易得到別人的支持,這也是我們生命裡很重要的一環,但「瞭解別人的期待」,跟「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是兩件可以同時並行的事,今天主要跟大家聊聊為什麼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裡。

難以避免的,身為人,你就得跟別人打交道,尤其是養育你長大的人,你不只要跟他們打很多交道,他們多半對你寄予厚望,好比爸爸媽媽會跟你說「這社會很現實,聽我的,你現在就去準備那個那個,唸這個這個,考那個這個…」

瞭解他們的期待是很重要的,但千萬別活在外人的期待裡。

會動筆敘述這件事情,是因為一早在複習行銷課的講義的時候,突然明白的道理。我們的行銷教授畢業於華頓商學院的MBA,教的行銷是很美國大公司的那套,很多內容不適合應用在一般的團隊跟個人生活層面,不過有一些內容仍然非常值得思考,好比下列這張我翻譯成中文的表格:

這個章節的名稱叫「購買行為」,這個圖表是在探討一個上市公司的產品,如何在不同TA(Target Audience,目標群眾)的期待之下,引起消費者的反應,並進一步引起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大公司都是很聰明的,他一切行動的終點,從來不是為了爭取你的期待,而是爭取你的荷包,甚至會刻意扮豬吃老虎,或是反面宣傳,反正只要能影響你的行為就好。

我發覺,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一個消費者的「期待」,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決策,我便進一步去想,這樣互動的過程能不能夠透用到我們「個人」的生活當中?

我發現,完完全全的通用。尤其我們個人的生活,受到的影響更大。我們多半沒有那麼會想,會跟上市公司一樣明白「我瞭解你的期待,只為了讓你買我的東西,管你是喊一聲讚、叫一聲哇!、罵一聲Fuck,或哭一聲唉。我的目標是爭取你的支持(購買)。」

我們多半,都在追求著別人的「讚」跟「哇」,而且不知道為什麼要去追求,不知道意義在哪。

我們不懂,於是忙著滿足大家的期待,卻不一定爭取到大家的支持。

於是,我們戴上面具,埋藏在所謂的「現實世界」裡,只有跟自己最真誠的好朋友,或跟自己的另一半(不少人對另一半也是要戴上面具)相處的時候,才會把面具卸下來,有的人甚至獨處的時候,都戴著那張面具,久而久之,冷酷而保守,虛假而殘忍的面具替代了底下那張流著溫暖的血液的臉龐。

我們如此努力汲汲營營一生,多半是因為背後有「成就感」推動我們,而這分成就感又是如何取得?就是去爭取別人的那一聲「讚」跟「哇」!

小時候,為什麼要唸書?為了老師跟爸媽的誇獎。

長大了,為什麼要跟朋友一起抽煙?因為不想聽到朋友那聲Fxxk。

後來,為什麼要交男女朋友,儘管不喜歡對方?因為想聽到同儕那聲「哇」。

出社會了,為什麼要去考公務員,而不是從事自己想做的工作?因為不想聽到爸媽的那聲「唉」。

哈囉,你有多少事情,是為了自己而做,為了讓自己變更好而做,為了改善社會而做,為了改變世界而做?

也不須要用太超脫俗世的比喻,就能讓你更明白這件事的可怕。有許多人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賺錢、為什麼要買車、為什麼要借錢去買昂貴的衣物,用貸款硬是去買超出自己需求的大房子?這裡並不去評論賺錢、買車、買名牌、買大房子的「好壞」,這很因人而異,有人買了大房子、賺了錢很開心,但更多人買了房子、賺了錢卻不開心,為什麼?到底多少人知道「做這些是為了什麼?」多少人知道自己的需求?多少人知道他所做的決定的意義?難道生命的意義只存在於這四聲「讚」、「哇」、「Fxxk」、「唉」裡面嗎?

這並不罕見,但卻很十分的荒謬,想想,我們多少成就感建立在別人的褒、貶上?

而這是很可怕的,因為我們做一件事情的動機,往往由「成就感」驅使,而一生的累積,來自每一件小的事情,如果成就感,只來自這四聲「讚」、「哇」、「Fxxk」、「唉」,那就可怕了!

首先,無數的「讚」、「哇」、「Fxxk」、「唉」創造了我們的成就感,而成就感決定了我們每一個決定,而每一個決定構成了我們的人生,所以——-難道我們要放著我們的人生由無數「讚」、「哇」、「Fxxk」、「唉」所決定?

所以,請謹慎的面對別人的期待,並去瞭解這些期待背後的意義。

這不是要叫你「做自己,爽就好」,只懂得做自己的人,往往會流於不懂得傾聽也不懂得溝通的人,反而難以爭取身邊的人的支持,那就更背道而馳,更難做自己了。還記得這表格來自於華頓商學院的行銷教材嗎?為什麼大公司要去探討這議題?因為一間只懂得「做自己」,不懂得「瞭解消費者期待的意義」、「與消費者溝通」的公司,東西恐怕很難賣出去。

那些真正懂得「做自己好自在」的人,會去Hack身邊重要的人的想法,並讓他們支持這樣的自己,就跟那些深明這道理的「上市公司」一樣,瞭解別人的想法,就懂得別人的心理,再做出獨一無二的產品,並設法讓別人買單。

不過,這中間的尺寸請拿捏清楚,不要戴面具,而是去學會溝通,不是要你為了別人而活,而是讓我們去學習在群體當中,找到能發揮自己價值、又能讓重要的人支持你的方法。

但請記得,不要一味的聽從它們,你的生命,不該由一連串的「讚」、「哇」、「Fxxk」、「唉」,你就是你,不是別人眼中的你。

 

出處/Wondero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大陸地下長城坐擁三千核彈頭
由前美國國防部首席戰略家、現任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教授菲力普‧卡伯(Phillip A. Karber…
里佳藍色部落的曠野星光大餐
一提到阿里山,無論中外旅客,大家耳熟能詳的不外乎是日出、雲海、神木、櫻花、鐵道等阿里山五奇。不過,如果只是跟隨著大眾化之旅,未免可惜。…
《找路》前傳── 林克孝登山心境的轉變
林克孝在大學時就創下登上玉山東峰北壁的攀岩紀錄,外加上他的登山經歷──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百座高山他登過半數以上,或許會讓人以為他是那種敢衝…
海南島會是下一個杜拜?
中國政府在去年年底批准了海南省提出的「國際旅遊島」規劃書。至此,中國2009年批准的區域發展規劃已達11個,從海南到甘肅天水,…
冬眠裏的大聯盟大事
所有的死忠美國職棒球迷在日曆上都會標明一個日子:投手和捕手報到日。今年各隊設定的時間從2月13日到17日不等,當日曆終於掀到這一天,…
中國官方吉尼係數被斥為「編童話」
最近,久不公布吉尼係數的中國國家統計局一次性公布了近十年的數據,稱2008年0.491是最高點,然後逐步回落,2012年為0.474。…
英國貴族口音奇聞
在許多人心目中,上一世紀最高貴優雅的好萊塢女星,當屬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赫本的經典演出不計其數,如《羅馬假期…
中共驅逐美記者,為何拖香港下水?
中國外交部在3月18日凌晨宣布,要求《美國之音》、《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時代週刊》…